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大圣
dà shèng

【拼音】:dà shèng

【注音】:ㄉㄚˋㄕㄥˋ

【结构】:大(独体结构)圣(上下结构)

【繁体】:大聖

字义分解
大圣的解释
词语解释
古谓道德最完善﹑智能最超绝﹑通晓万物之道的人。称帝王。佛教称佛﹑菩萨。谓极有神通。指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圣[dàshèng]⒈古谓道德最完善、智能最超绝、通晓万物之道的人。⒉称帝王。⒊佛教称佛、菩萨。⒋谓极有神通。⒌指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引证解释
⒈古谓道德最完善、智能最超绝、通晓万物之道的人。引《荀子·哀公》:“孔子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有君子,有贤人,有大圣……所谓大圣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辨乎万物之情性者也。’”汉扬雄《法言·吾子》:“委大圣而好乎诸子者,恶覩其识道也。”明李贽《题孔子像于芝佛院》:“人皆以孔子为大圣,吾亦以为大圣。”⒉称帝王。引《吕氏春秋·君守》:“大圣无事,而千官尽能。”《史记·秦始皇本纪》:“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著纲纪。”宋彭乘《墨客挥犀》卷一:“帝曰:‘忠鯁之言固苦口而逆耳,盖有所益也。设或无益亦无所害,又何必拒而责之?’大圣之度,慈厚若此。”⒊佛教称佛、菩萨。引《法华经·方便品》:“今慧日大圣尊久乃説是法。”《无量寿经》卷上:“一切大圣,神通已达。”⒋谓极有神通。引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我女大圣,死经二十三年,犹能与生人交往。”⒌指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齐天大圣》:“客言大圣灵著,将祷诸祠……入殿瞻仰,神猴首人身,盖齐天大圣孙悟空云。”
网络解释
大圣(汉语词汇)大圣,拼音dàshèng,意为:古谓道德最完善﹑智能最超绝﹑通晓万物之道的人。旧时亦以专指老子。称帝王。谓极有神通。妖族中至高无上者可称大圣,如《西游记》中的孙大圣。
综合释义
古谓道德最完善、智能最超绝、通晓万物之道的人。《荀子·哀公》:“孔子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有君子,有贤人,有大圣……所谓大圣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辨乎万物之情性者也。’”汉扬雄《法言·吾子》:“委大圣而好乎诸子者,恶覩其识道也。”明李贽《题孔子像于芝佛院》:“人皆以孔子为大圣,吾亦以为大圣。”称帝王。《吕氏春秋·君守》:“大圣无事,而千官尽能。”《史记·秦始皇本纪》:“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著纲纪。”宋彭乘《墨客挥犀》卷一:“帝曰:‘忠鯁之言固苦口而逆耳,盖有所益也。设或无益亦无所害,又何必拒而责之?’大圣之度,慈厚若此。”佛教称佛、菩萨。《法华经·方便品》:“今慧日大圣尊久乃説是法。”《无量寿经》卷上:“一切大圣,神通已达。”谓极有神通。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我女大圣,死经二十三年,犹能与生人交往。”指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齐天大圣》:“客言大圣灵著,将祷诸祠……入殿瞻仰,神猴首人身,盖齐天大圣孙悟空云。”大圣[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胡适曾推测老子生于周灵王初年,当公元前@@@@@年),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苦县,古县名,史学界普遍认为在今河南省鹿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道德经》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世纪@@@@@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并称之为“太上老君”。#####]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胡适曾推测老子生于周灵王初年,当公元前@@@@@年),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苦县,古县名,史学界普遍认为在今河南省鹿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道德经》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世纪@@@@@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并称之为“太上老君”。
网友释义
大圣,拼音dàshèng,意为:古谓道德最完善﹑智能最超绝﹑通晓万物之道的人。旧时亦以专指老子。称帝王。谓极有神通。妖族中至高无上者可称大圣,如《西游记》中的七大圣。
汉语大词典
(1).古谓道德最完善、智能最超绝、通晓万物之道的人。《荀子·哀公》:“孔子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有君子,有贤人,有大圣……所谓大圣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辨乎万物之情性者也。’”汉扬雄《法言·吾子》:“委大圣而好乎诸子者,恶睹其识道也。”明李贽《题孔子像于芝佛院》:“人皆以孔子为大圣,吾亦以为大圣。”(2).称帝王。《吕氏春秋·君守》:“大圣无事,而千官尽能。”《史记·秦始皇本纪》:“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著纲纪。”宋彭乘《墨客挥犀》卷一:“帝曰:‘忠鲠之言固苦口而逆耳,盖有所益也。设或无益亦无所害,又何必拒而责之?’大圣之度,慈厚若此。”(3).佛教称佛、菩萨。《法华经·方便品》:“今慧日大圣尊久乃说是法。”《无量寿经》卷上:“一切大圣,神通已达。”(4).谓极有神通。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我女大圣,死经二十三年,犹能与生人交往。”(5).指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齐天大圣》:“客言大圣灵著,将祷诸祠……入殿瞻仰,神猴首人身,盖齐天大圣孙悟空云。”
国语辞典
出类拔萃,道全德备的人。大圣[dàshèng]⒈出类拔萃,道全德备的人。引《荀子·哀公》:「所谓大圣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辨乎万物之情性者也。」⒉佛的尊号。⒊孙悟空。明吴承恩小说《西游记》中的人物。因其号为齐天大圣,故简称为「大圣」。引《聊斋志异·卷一一·齐天大圣》:「入殿瞻仰,神猴首人身,盖齐天大圣孙悟空云。」英语greatsage,mahatma,king,emperor,outstandingpersonage,Buddha法语grandsage,mahatma,roi,empereur,personnagehorsducommun,Bouddha
其他释义
1.古谓道德最完善﹑智能最超绝﹑通晓万物之道的人。2.称帝王。3.佛教称佛﹑菩萨。4.谓极有神通。5.指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大圣造句
1.柳颜赵欧四大圣,书法精妙传后人,挥笔潇洒情志浓,泼墨凝思又安神。动中有静静自安,静中有动动健身。书法巨匠均长寿,平均终年逾八旬。
2.你骑上白马就是唐三藏,扛只钉耙就是猪八戒,长些黄毛就是齐天大圣,戴上胸罩就是白骨老妖。地球人都知道你就是变形金刚。哇塞,好棒!
3.今天会有一万个齐天大圣来到你面前叫你辨真假,八戒,你可一定要认出你的猴哥,不要让你的猴哥失望哦!哈哈,八戒,万圣节快乐!
4.领妹妹啃着干粮,一边还眼巴巴望着大圣
5.如来老儿,就让老孙来试试由你们这些三界的败类启动的大阵能不能困得住我齐天大圣!
6.大圣得胜,收了毫毛,急转身回洞,早又见铁板桥头,四个健将,领众叩迎那大圣,哽哽咽咽大哭三声,又唏唏哈哈大笑三声。
7.玉帝就命张、鲁二班在蟠桃园右边盖一座大圣府,又命五斗星君送悟空上任,赐御酒两瓶,金花十朵,让悟空安心定志,不再胡来。
8.因此惊动了玉皇大帝,遣十万天兵围绕此山,要擒拿老大圣,被老大圣手持一条铁棒,将十万天兵打得东逃西窜,奔走回天。
9.铁棒凶,金鞭快,正直无私怎忍耐?这个是太乙雷声应化尊,那个是齐天大圣猿猴怪。
10.大圣见他不动,却使左手抡着铁棒,右手使吊桶,将索子才突鲁鲁的放下。
大圣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