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格调
gé diào

【拼音】:gé diào

【简体】:格调

【繁体】:格調

字义分解
格调的解释
词语解释
⒈ 诗歌的格律声调。亦泛指作品的艺术风格。例:先定格调。格调豪放。这部影片低级庸俗,格调不高。格调高雅。英:literaryorartisticstyle;⒉ 人的风格或品格。例: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唐诗纪事·秦韬玉》英:one’sstyleofworkaswellasone’smoralquality;⒊ 格式;式样。例:山势和水势在这里别是一种格调,变化而又和谐。——《雨中登泰山》英:form;style;格调[gédiào]⒈诗歌的格律声调。亦泛指作品的艺术风格。例先定格调。格调豪放。这部影片低级庸俗,格调不高。格调高雅。英literaryorartisticstyle;⒉人的风格或品格。例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唐诗纪事·秦韬玉》英one’sstyleofworkaswellasone’smoralquality;⒊格式;式样。例山势和水势在这里别是一种格调,变化而又和谐。——《雨中登泰山》英form;style;
基础解释
(名)①文艺作品的风格。②人的风格或品质。
引证解释
⒈ 品格;风范。引:唐蒋防《霍小玉传》:“故霍王小女名小玉……昨遣某求一好儿郎格调相称者。”魏巍《东方》第一部第四章:“她那特殊的细心、机敏与果断……都流露着指挥员英武的格调。”⒉ 风貌,景象。引:唐张乔《宿刘温书斋》诗:“不掩盈窗月,天然格调高。”宋陈亮《点绛唇·咏梅月》词:“君知否?雨僝云僽,格调还依旧。”李健吾《雨中登泰山》:“山势和水势在这里别是一种格调,变化而又和谐。”⒊ 诗歌的格律声调。亦泛指作品的艺术风格。引: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五:“句句言情,篇篇见意。奉劳歌伴,先定格调,后听芜词。”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五》:“今详格调句法,甚类生前之作。”《金瓶梅词话》第十一回:“高低紧慢按宫商,轻重疾徐依格调。”清戴名世《<野香亭诗集>序》:“即有一二能者,不过指摘声病,讲求格调。”⒈品格;风范。引唐蒋防《霍小玉传》:“故霍王小女名小玉……昨遣某求一好儿郎格调相称者。”魏巍《东方》第一部第四章:“她那特殊的细心、机敏与果断……都流露着指挥员英武的格调。”⒉风貌,景象。引唐张乔《宿刘温书斋》诗:“不掩盈窗月,天然格调高。”宋陈亮《点绛唇·咏梅月》词:“君知否?雨僝云僽,格调还依旧。”李健吾《雨中登泰山》:“山势和水势在这里别是一种格调,变化而又和谐。”⒊诗歌的格律声调。亦泛指作品的艺术风格。引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五:“句句言情,篇篇见意。奉劳歌伴,先定格调,后听芜词。”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五》:“今详格调句法,甚类生前之作。”《金瓶梅词话》第十一回:“高低紧慢按宫商,轻重疾徐依格调。”清戴名世《<野香亭诗集>序》:“即有一二能者,不过指摘声病,讲求格调。”
综合释义
品格;风范。唐蒋防《霍小玉传》:“故霍王小女名小玉……昨遣某求一好儿郎格调相称者。”魏巍《东方》第一部第四章:“她那特殊的细心、机敏与果断……都流露着指挥员英武的格调。”风貌,景象。唐张乔《宿刘温书斋》诗:“不掩盈窗月,天然格调高。”宋陈亮《点绛唇·咏梅月》词:“君知否?雨僝云僽,格调还依旧。”李健吾《雨中登泰山》:“山势和水势在这里别是一种格调,变化而又和谐。”诗歌的格律声调。亦泛指作品的艺术风格。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五:“句句言情,篇篇见意。奉劳歌伴,先定格调,后听芜词。”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五》:“今详格调句法,甚类生前之作。”《金瓶梅词话》第十一回:“高低紧慢按宫商,轻重疾徐依格调。”清戴名世《<野香亭诗集>序》:“即有一二能者,不过指摘声病,讲求格调。”
汉语大词典
(1).品格;风范。唐蒋防《霍小玉传》:“故霍王小女名小玉……昨遣某求一好儿郎格调相称者。”魏巍《东方》第一部第四章:“她那特殊的细心、机敏与果断……都流露着指挥员英武的格调。”(2).风貌,景象。唐张乔《宿刘温书斋》诗:“不掩盈窗月,天然格调高。”宋陈亮《点绛唇·咏梅月》词:“君知否?雨僝云僽,格调还依旧。”李健吾《雨中登泰山》:“山势和水势在这里别是一种格调,变化而又和谐。”(3).诗歌的格律声调。亦泛指作品的艺术风格。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五:“句句言情,篇篇见意。奉劳歌伴,先定格调,后听芜词。”元刘埙《隐居通议·诗歌五》:“今详格调句法,甚类生前之作。”《金瓶梅词话》第十一回:“高低紧慢按宫商,轻重疾徐依格调。”清戴名世《〈野香亭诗集〉序》:“即有一二能者,不过指摘声病,讲求格调。”
国语辞典
⒈ 诗文的格律声调。亦泛指作品的艺术风格。引:《金瓶梅·第一一回》:「高低紧慢按宫商,吐玉喷珠;轻重疾徐依格调,铿金戛玉。」《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的字写的最好,却又不肯学古人的法帖,只是自己创出来的格调,由著笔性写了去。」⒉ 人的品格、风范。引:唐·蒋防《霍小玉传》:「昨遣某求一好儿郎格调相称者,某具说十郎。」唐·秦韬玉〈贫女〉诗:「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⒊ 风貌、景象。引:唐·张乔〈宿刘温书斋〉诗:「不掩盈窗月,天逝格调高。」宋·陈亮〈点绛唇·一夜相思〉词:「君知否?雨僝云僽,格调还依旧。」格调[gédiào]⒈诗文的格律声调。亦泛指作品的艺术风格。引《金瓶梅·第一一回》:「高低紧慢按宫商,吐玉喷珠;轻重疾徐依格调,铿金戛玉。」《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的字写的最好,却又不肯学古人的法帖,只是自己创出来的格调,由著笔性写了去。」⒉人的品格、风范。引唐·蒋防《霍小玉传》:「昨遣某求一好儿郎格调相称者,某具说十郎。」唐·秦韬玉〈贫女〉诗:「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⒊风貌、景象。引唐·张乔〈宿刘温书斋〉诗:「不掩盈窗月,天逝格调高。」宋·陈亮〈点绛唇·一夜相思〉词:「君知否?雨僝云僽,格调还依旧。」
辞典修订版
诗文的格律声调。亦泛指作品的艺术风格。《金瓶梅.第一一回》:「高低紧慢按宫商, 吐玉喷珠;轻重疾徐依格调,铿金戛玉。」《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的字写的最 好,却又不肯学古人的法帖,只是自己创出来的格调,由着笔性写了去。」人的品格、风范。唐.蒋防《霍小玉传》:「昨遣某求一好儿郎格调相称者,某具说十郎。」唐.秦韬玉〈贫女〉诗:「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风貌、景象。唐.张乔〈宿刘温书斋〉诗:「不掩盈窗月,天逝格调高。」宋.陈亮〈点绦唇.一夜相思〉词:「君知否?雨僝云僽,格调还依旧。」
辞典简编版
人或物的品味、气质和风格。 【造句】这家商店装潢的格调十分典雅,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顾客。
其他释义
①指不同作家或不同作品的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高稚。②〈书〉指人的风格或品格。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格调造句
1.哎呀呀,不错是不错可这是十四行诗的格调,你还差两行,按规矩,这是要写景物的。
2.张表明,上海作为一个激动人心而又腐化堕落的城市,专注于追逐金钱和时髦,她这种暧昧不明的声誉,与北京那种符合传统并为知识分子的高雅格调所认同的地方恰成对比。
3.我喜爱这本书的小巧玲珑、义理丰富、精简流畅、格调高雅。它蕴藏着无限的智慧,可以澄清人们内心的郁结焦虑;不但使人睁开他的眼,也能拓展人们的胸襟。
4.如此通变的诗学思想突破了七子派格调论的理论格局,为万历中期公安派的兴起、万历后期竟陵派的兴起提供了理论借鉴。
5.暗恋是种礼貌,自恋是种骄傲;明恋是种格调,而不恋,是种味道。
6.秦牧的散文格调高昂,立意深刻,寓共产主义思想于闲谈趣闻之中,赞美祖国和人民,歌颂社会主义,用高尚的思想和高雅的格调统帅作品,使读者在字里行间中得到心灵的净化。
7.艺术家说青春是含苞欲放的花,舞蹈家说青春是最美的旋律,诗人说清楚是希望的萌芽。而我却说青春是诗,格调高昂,蕴藉深远,隽永含蓄耐读耐品。
8.山谷中有一座小阁楼,格调雅致,美观大方,美中带着丝丝霸气,刚中藏柔,柔中带刚,可见主人的强大与否。
9.如果你去潮店还只买些衣服鞋帽的话,不如跟随狮子的步伐,逛出一种另类的范儿!扛几个抱枕,拎一袋子餐具和小摆设,让家的格调一起潮起来!买衣服。
10.大本钟的准确性是由放置在巨型钟摆上的一堆铜币严格调节的。
格调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