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帖息
tiē xī

【拼音】:tiē xī

【注音】:ㄊ一ㄝㄒ一

【结构】:帖(左右结构)息(上下结构)

【简体】:帖息

【繁体】:帖息

字义分解
帖息的解释
词语解释
驯服;平服。安息,安宁。补贴利息。帖息[tiēxī]⒈驯服;平服。⒉安息,安宁。⒊补贴利息。
引证解释
⒈驯服;平服。引唐无名氏《李謩》:“李生再拜,众皆帖息,乃散。”《明史·熊概传》:“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於是奸宄帖息。”⒉安息,安宁。引宋沉遘《洛苑使英州刺史裴公墓志铭》:“公不为动,閭里帖息。”《宋史·张咏传》:“时民间讹言有白头翁午后食人儿女,一郡嚣然。至暮,路无行人。既而得造讹者戮之,民遂帖息。”明宋濂《中书省丞相星吉公神道碑铭》:“至顺元年,迁河东、山西道肃政廉访使,薅姦剔秽,煦其朽枯,境内帖息。”⒊补贴利息。引《宋史·食货志下一》:“两浙路钞旁定帖息钱,湖、常、温、秀州无额上供钱,淮南路添酒钱等,并行截节,更不充应奉支用。”
网络解释
帖息帖息,拼音:tiēxī。解释,驯服;平服。出处,唐无名氏《李謩》:“李生再拜,众皆帖息,乃散。”
综合释义
驯服;平服。唐无名氏《李謩》:“李生再拜,众皆帖息,乃散。”《明史·熊概传》:“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於是奸宄帖息。”安息,安宁。宋沉遘《洛苑使英州刺史裴公墓志铭》:“公不为动,閭里帖息。”《宋史·张咏传》:“时民间讹言有白头翁午后食人儿女,一郡嚣然。至暮,路无行人。既而得造讹者戮之,民遂帖息。”明宋濂《中书省丞相星吉公神道碑铭》:“至顺元年,迁河东、山西道肃政廉访使,薅姦剔秽,煦其朽枯,境内帖息。”补贴利息。《宋史·食货志下一》:“两浙路钞旁定帖息钱,湖、常、温、秀州无额上供钱,淮南路添酒钱等,并行截节,更不充应奉支用。”帖息[tiēxī]安定平顺。《宋史.卷二九三.张咏传》:「时民间讹言有白头翁午后食人儿女,一郡嚣然。至暮,路无行人。既而得造讹者戮之,民遂帖息。」宋.叶绍翁《四朝见闻录.陆石室》:「风激浪怒,舟不能胜,亟抽带中丹投舟外,风浪始帖息。」
网友释义
帖息,拼音:tiēxī。解释,驯服;平服。出处,唐无名氏《李謩》:“李生再拜,众皆帖息,乃散。”
汉语大词典
(1).驯服;平服。唐无名氏《李谟》:“李生再拜,众皆帖息,乃散。”《明史·熊概传》:“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宄帖息。”(2).安息,安宁。宋沈遘《洛苑使英州刺史裴公墓志铭》:“公不为动,闾里帖息。”《宋史·张咏传》:“时民间讹言有白头翁午后食人儿女,一郡嚣然。至暮,路无行人。既而得造讹者戮之,民遂帖息。”明宋濂《中书省丞相星吉公神道碑铭》:“至顺元年,迁河东、山西道肃政廉访使,薅奸剔秽,煦其朽枯,境内帖息。”(3).补贴利息。《宋史·食货志下一》:“两浙路钞旁定帖息钱,湖、常、温、秀州无额上供钱,淮南路添酒钱等,并行截节,更不充应奉支用。”
国语辞典
安定平顺。帖息[tiēxí]⒈安定平顺。引《宋史·卷二九三·张咏传》:「时民间讹言有白头翁午后食人儿女,一郡嚣然。至暮,路无行人。既而得造讹者戮之,民遂帖息。」宋·叶绍翁《四朝见闻录·陆石室》:「风激浪怒,舟不能胜,亟抽带中丹投舟外,风浪始帖息。」
辞典修订版
安定平顺。《宋史.卷二九三.张咏传》:「时民间讹言有白头翁午后食人儿女,一郡嚣然。至暮,路无行人。既而得造讹者戮之,民遂帖息。」宋.叶绍翁《四朝见闻录.陆石室》:「风激浪怒,舟不能胜,亟抽带中丹投舟外,风浪始帖息。」
其他释义
1.驯服;平服。2.安息,安宁。3.补贴利息。
帖息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