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遽尔
jù ěr

【拼音】:jù ěr

【注音】:ㄐㄨˋㄦˇ

【结构】:遽(半包围结构)尔(上下结构)

【简体】:遽尔

【繁体】:遽爾

字义分解
遽尔的解释
词语解释
遽尔jù’ěr。(1)突然;促然。遽尔[jùěr]⒈突然;促然。例不料他正该享天伦之乐的时候,竟遽尔作古了。遽尔加刑。英suddenly;
基础解释
’ěr突然;促然不料他正该享天伦之乐的时候,竟遽尔作古了遽尔加刑
网络解释
遽尔遽尔是汉语词汇,读音jùěr,解释为骤然,突然。
综合释义
骤然,突然。唐元稹《赠郑馀庆太保制》:“天胡不仁,遽尔歼夺,而今而后,谁其屏余?”《三国演义》第七回:“吾屡战屡胜,取襄阳只在旦夕;岂可因风折旗竿,遽尔罢兵!”鲁迅《彷徨·孤独者》:“他的从堂兄弟却又来周旋,说舍弟正在年富力强、前程无限的时候,竟遽尔作古了。”急切;迅速。唐刘长卿《李侍御河北使回至东京相访》诗:“王程遽尔迫,别恋从此始。”宋司马光《为庞相公谢官表》:“靡由阶渐,遽尔直登。”《人民文学》1981年第7期:“询之则谓消费者多离去,故市况未能遽尔恢复。”仓促;轻率。明张居正《答宣府张崌崃》:“待旨而后许市,诚为后时,但恐彼之罚处,未能如约,则我亦不可遽尔许之。”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庶政·佐贰滥刑》:“夫何擅作威福,遽尔加刑,鞭挞之餘,又施三木,岂不谓之肆无忌惮乎?”遽尔[jùěr]忽然。《三国演义.第七回》:「岂可因风折旗竿,遽尔罢兵!」《文明小史.第一七回》:「甲午一役,未及交绥,遽尔一败涂地。」也作「遽然」。
汉语大词典
(1).骤然,突然。唐元稹《赠郑馀庆太保制》:“天胡不仁,遽尔歼夺,而今而后,谁其屏余?”《三国演义》第七回:“吾屡战屡胜,取襄阳只在旦夕;岂可因风折旗竿,遽尔罢兵!”鲁迅《彷徨·孤独者》:“他的从堂兄弟却又来周旋,说舍弟正在年富力强、前程无限的时候,竟遽尔作古了。”(2).急切;迅速。唐刘长卿《李侍御河北使回至东京相访》诗:“王程遽尔迫,别恋从此始。”宋司马光《为庞相公谢官表》:“靡由阶渐,遽尔直登。”《人民文学》1981年第7期:“询之则谓消费者多离去,故市况未能遽尔恢复。”(3).仓促;轻率。明张居正《答宣府张崌崃》:“待旨而后许市,诚为后时,但恐彼之罚处,未能如约,则我亦不可遽尔许之。”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庶政·佐贰滥刑》:“夫何擅作威福,遽尔加刑,鞭挞之馀,又施三木,岂不谓之肆无忌惮乎?”
国语辞典
忽然。《三国演义.第七回》:「岂可因风折旗竿,遽尔罢兵!」《文明小史.第一七回》:「甲午一役,未及交绥,遽尔一败涂地。」也作「遽然」。遽尔[jùěr]⒈忽然。也作「遽然」。引《三国演义·第七回》:「岂可因风折旗竿,遽尔罢兵!」《文明小史·第一七回》:「甲午一役,未及交绥,遽尔一败涂地。」
其他释义
1.骤然,突然。2.急切;迅速。3.仓促;轻率。
遽尔造句
1.当此筹办海防之际,不能因前议无成,遽尔中止,著照李鸿章所议,查照新式,在英厂定造铁甲二只。
2.遽尔,蛇盘玉兔,秦琼背剑十字叉。
3.一帮一会一教是江湖三大,冲突起来后果堪虞,咱们未曾准备就绪,不宜遽尔启衅,这皇甫星若打头阵,对咱们不无好处。
4.三母舅气体素健,昨年腊月中曾有信来,谓步履甚佳,精神亦充,何意墨渖未干,遽尔作古!人生如朝露,洵不虚也。
5.遽尔间何晓芸右指疾点向他胸前的“神藏穴”。
6.他认为自己的意见举足轻重、不能遽尔表示出来。
7.伏思慈宁宫之东,新建宫五间,太皇太后在日,屡曾向朕称善,乃未及久居,遽尔遐升。
8.言念锡类,方期镇俗,遽尔凋殂,良深愍悼。
9.陛下春秋未高,方为四海所依仰,岂得遽尔!
10.咚的一声,丫头的脑袋正磕中身后的窗木,遽尔之下,月含羞止不住势头,整个身子往同伴压去,头部正着木然的胸,丝毫无损。
遽尔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