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发迹
fā jì

【拼音】:fā jì

【注音】:ㄈㄚㄐ一ˋ

【词性】:动词。

【结构】:发(独体结构)迹(半包围结构)

【简体】:发迹

【繁体】:發跡

字义分解
发迹的解释
词语解释
发迹fājì。(1)指人脱离困顿状况而得志、兴起。发迹[fājì]⒈指人脱离困顿状况而得志、兴起。例他的发迹史不值一提。英(ofapoorman)gainfameandfortune;risetopowerandposition;
基础解释
(动)指人开始变得有钱有势。
引证解释
⒈亦作“发跡”。亦作“发蹟”。⒉犹兴起。谓立功扬名。引《史记·太史公自序》:“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汉扬雄《解嘲》:“公孙创业於金马,驃骑发跡於祁连。”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德璉发跡於此魏,足下高视於上京。”《晋书·石勒载记上》:“将军发迹河朔,席卷兖豫。”《花城》1981年第4期:“凭你这一身武艺,哪里不可以发迹?”⒊指兴起的过程或情况。引《晋书·怀帝愍帝纪论》:“夫有非常之事,而无非常之功,详观发迹,用非天啟,是以舆棺齿剑,可得而言焉。”唐刘知几《史通·序传》:“案屈原《离骚经》,其首章上陈氏族,下列祖考,先述厥生,次显名字。自叙发跡,实基於此。”⒋指由卑微而得志显达,或由贫困而富足。引《南史·何胤传》:“初,胤二兄求点并栖遁,求先卒,至是胤又隐,世号点为‘大山’,胤为‘小山’,亦曰‘东山’。兄弟发迹虽异,克终皆隐,世谓何氏三高。”《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司马相如本是成都府一个穷儒,只为一篇文字上投了至尊之意,一朝发跡。”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治服》:“谓一朝发蹟,男可翩翩裘马,妇则楚楚衣裳。”骆宾基《山区收购站》:“一两年不见,听说你们发迹了!电灯都安起来了。”⒌指发财。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锡九於村中设童蒙帐,兼自攻苦。每私语曰:‘父言天赐黄金,今四堵空空,岂训读所能发蹟耶?’”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十:“像姑姑那样靠神来发迹的人有的是。”⒍起程,起行。见“发迹”。引晋法显《佛国记》:“发跡长安,度陇至乾归国夏坐。”唐杨炯《紫骝马》诗:“蛇弓白羽箭,鹤轡赤茸鞦。发跡来南海,长鸣向北州。”唐韩愈《送惠师》诗:“脱冠翦头髮,飞步遗踪尘。发跡入四明,梯空上秋旻。”
网络解释
发迹(汉语词语)发迹,指人在事业上得志,变得有财有势。或指人脱离困顿状况而得志、兴起。语出《史记·太史公自序》:“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
综合释义
亦作“发跡”。亦作“发蹟”。犹兴起。谓立功扬名。《史记·太史公自序》:“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汉扬雄《解嘲》:“公孙创业於金马,驃骑发跡於祁连。”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德璉发跡於此魏,足下高视於上京。”《晋书·石勒载记上》:“将军发迹河朔,席卷兖豫。”《花城》1981年第4期:“凭你这一身武艺,哪里不可以发迹?”指兴起的过程或情况。《晋书·怀帝愍帝纪论》:“夫有非常之事,而无非常之功,详观发迹,用非天啟,是以舆棺齿剑,可得而言焉。”唐刘知几《史通·序传》:“案屈原《离骚经》,其首章上陈氏族,下列祖考,先述厥生,次显名字。自叙发跡,实基於此。”指由卑微而得志显达,或由贫困而富足。《南史·何胤传》:“初,胤二兄求点并栖遁,求先卒,至是胤又隐,世号点为‘大山’,胤为‘小山’,亦曰‘东山’。兄弟发迹虽异,克终皆隐,世谓何氏三高。”《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司马相如本是成都府一个穷儒,只为一篇文字上投了至尊之意,一朝发跡。”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治服》:“谓一朝发蹟,男可翩翩裘马,妇则楚楚衣裳。”骆宾基《山区收购站》:“一两年不见,听说你们发迹了!电灯都安起来了。”指发财。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锡九於村中设童蒙帐,兼自攻苦。每私语曰:‘父言天赐黄金,今四堵空空,岂训读所能发蹟耶?’”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十:“像姑姑那样靠神来发迹的人有的是。”起程,起行。晋法显《佛国记》:“发跡长安,度陇至乾归国夏坐。”唐杨炯《紫骝马》诗:“蛇弓白羽箭,鹤轡赤茸鞦。发跡来南海,长鸣向北州。”唐韩愈《送惠师》诗:“脱冠翦头髮,飞步遗踪尘。发跡入四明,梯空上秋旻。”见“发迹”。
汉语大词典
亦作“发迹”。亦作“发迹”。(1).犹兴起。谓立功扬名。《史记·太史公自序》:“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汉扬雄《解嘲》:“公孙创业于金马,骠骑发迹于祁连。”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德琏发迹于此魏,足下高视于上京。”《晋书·石勒载记上》:“将军发迹河朔,席卷兖豫。”《花城》1981年第4期:“凭你这一身武艺,哪里不可以发迹?”(2).指兴起的过程或情况。《晋书·怀帝悯帝纪论》:“夫有非常之事,而无非常之功,详观发迹,用非天启,是以舆棺齿剑,可得而言焉。”唐刘知几《史通·序传》:“案屈原《离骚经》,其首章上陈氏族,下列祖考,先述厥生,次显名字。自叙发迹,实基于此。”(3).指由卑微而得志显达,或由贫困而富足。《南史·何胤传》:“初,胤二兄求点并栖遁,求先卒,至是胤又隐,世号点为‘大山’,胤为‘小山’,亦曰‘东山’。兄弟发迹虽异,克终皆隐,世谓何氏三高。”《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司马相如本是成都府一个穷儒,只为一篇文字上投了至尊之意,一朝发迹。”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治服》:“谓一朝发迹,男可翩翩裘马,妇则楚楚衣裳。”骆宾基《山区收购站》:“一两年不见,听说你们发迹了!电灯都安起来了。”(4).指发财。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锡九于村中设童蒙帐,兼自攻苦。每私语曰:‘父言天赐黄金,今四堵空空,岂训读所能发迹耶?’”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十:“像姑姑那样靠神来发迹的人有的是。”(5).起程,起行。晋法显《佛国记》:“发迹长安,度陇至乾归国夏坐。”唐杨炯《紫骝马》诗:“蛇弓白羽箭,鹤辔赤茸鞦。发迹来南海,长鸣向北州。”唐韩愈《送惠师》诗:“脱冠剪头发,飞步遗踪尘。发迹入四明,梯空上秋旻。”
国语辞典
发达、得意。《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德琏发迹于此魏,足下高视于上京。」《喻世明言.卷一一.赵伯升茶肆遇仁宗》:「我状元到手,只为字黜落。知命中该发迹,在茶肆遭遇大官人,原来正是仁宗皇帝。」也作「发积」。发迹[fājī]⒈发达、得意。也作「发积」。引《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德琏发迹于此魏,足下高视于上京。」《喻世明言·卷一一·赵伯升茶肆遇仁宗》:「我状元到手,只为字黜落。知命中该发迹,在茶肆遭遇大官人,原来正是仁宗皇帝。」近起家反破产黜落
辞典修订版
发达、得意。《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德琏发迹于此魏,足下高视于上京。」《喻世明言.卷一一.赵伯昇茶肆遇仁宗》:「我状元到手,只为字黜落。知命中该发迹,在茶肆遭遇大官人,原来正是仁宗皇帝。」也作「发积」。
辞典简编版
兴起、得志、显达。 【造句】他因工作勤奋,又有贵人相助而得以发迹。
其他释义
指人变得有钱有势:~变泰。
近反义词
发迹造句
1.他没发迹时,只希望生活安定,现在却富贵逼人了。
2.他在没发迹时,只希望生活安定,怎知现在富贵逼人,财富天天增加。
3.说公案,皆是扑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
4.腊八节到了,喝一碗八宝腊八粥。愿你来年发发发。意气风发,精神焕发,事业发展,从此发迹。生意发财,大发利市,发扬光大,致富发家。
5.吃饭时,你是粘在我嘴角的饭粒;梦语时,你是我神经细胞末梢的刺激;下雨时,你是我发迹垂落的雨滴;每一刻,你都是我鼻翼间自由的呼吸,不能没有你!
6.中年发迹而离婚的男人求婚,说不。曾经背叛过你的男人想回头,说不。你曾经背叛的男人请你回头,说不。
7.人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不能容忍一个身边人的晋升。因为同一层次的人之间存在着对比、利益的对比,而与陌生人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8.人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不能容忍一个身边人的晋升。因为同一层次的人之间存在着对比、利益的冲突,而与陌生人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9.人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不能容忍一个身边人的晋升。因为同一层次的人之间存在着对比利益的少什么。
10.一个人损害另一个人在多数情况下,是出于迫不得已,一个人要发迹,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必然要踩倒别人。斯特林堡。
发迹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