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触邪
chù xié

【拼音】:chù xié

【注音】:ㄔㄨˋㄒ一ㄝˊ

【结构】:触(左右结构)邪(左右结构)

【繁体】:觸邪

字义分解
触邪的解释
词语解释
1.谓辨触奸邪。古代传说中有神羊,名獬豸,能辨邪触不正者。2.即触邪冠。触邪[chùxié]⒈谓辨触奸邪。古代传说中有神羊,名獬豸,能辨邪触不正者。⒉即触邪冠。
基础解释
谓辨触奸邪。古代传说中有神羊,名獬豸,能辨邪触不正者。即触邪冠。
引证解释
⒈谓辨触奸邪。古代传说中有神羊,名獬豸,能辨邪触不正者。引《晋书·束晳传》:“朝养触邪之兽,庭有指佞之草。”唐元稹《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臣职在触邪,不胜其愤,谨録奏闻,伏候勑旨。”明无名氏《鸣凤记·幼海议本》:“青琐初开散御香,掀髯长笑入朝阳,触邪自信有神羊。”清方文《太湖寿李溉林明府百韵》:“触邪承密勿,持法定訏謨。”⒉即触邪冠。参见“触邪冠”。引唐苏颋《同饯阳将军兼源州都督御史中丞》诗:“旗合无邀正,冠危有触邪。”清金义植《怀高武康侍御军台》诗:“身讶新擐甲,冠为旧触邪。”
网络解释
触邪谓辨触奸邪。古代传说中有神羊,名獬豸,能辨邪触不正者。《晋书·束晳传》:“朝养触邪之兽,庭有指佞之草。”唐元稹《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臣职在触邪,不胜其愤,谨録奏闻,伏候勑旨。”明无名氏《鸣凤记·幼海议本》:“青琐初开散御香,掀髯长笑入朝阳,触邪自信有神羊。”清方文《太湖寿李溉林明府百韵》:“触邪承密勿,持法定訏谟。”
综合释义
谓辨触奸邪。古代传说中有神羊,名獬豸,能辨邪触不正者。《晋书·束晳传》:“朝养触邪之兽,庭有指佞之草。”唐元稹《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臣职在触邪,不胜其愤,谨録奏闻,伏候勑旨。”明无名氏《鸣凤记·幼海议本》:“青琐初开散御香,掀髯长笑入朝阳,触邪自信有神羊。”清方文《太湖寿李溉林明府百韵》:“触邪承密勿,持法定訏謨。”即触邪冠。唐苏颋《同饯阳将军兼源州都督御史中丞》诗:“旗合无邀正,冠危有触邪。”清金义植《怀高武康侍御军台》诗:“身讶新擐甲,冠为旧触邪。”参见“触邪冠”。
汉语大词典
(1).谓辨触奸邪。古代传说中有神羊,名獬豸,能辨邪触不正者。《晋书·束晰传》:“朝养触邪之兽,庭有指佞之草。”唐元稹《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臣职在触邪,不胜其愤,谨录奏闻,伏候敕旨。”明无名氏《鸣凤记·幼海议本》:“青琐初开散御香,掀髯长笑入朝阳,触邪自信有神羊。”清方文《太湖寿李溉林明府百韵》:“触邪承密勿,持法定吁谟。”(2).即触邪冠。唐苏颋《同饯阳将军兼源州都督御史中丞》诗:“旗合无邀正,冠危有触邪。”清金义植《怀高武康侍御军台》诗:“身讶新擐甲,冠为旧触邪。”参见“触邪冠”。
触邪造句
1.苟非秦镜照胆,尧羊触邪,时君听之,安可不惑?参断一谬,俗化益讹。
触邪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