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1.亦作'特秉'。2.特别具有。3.指特别的禀赋。
基础解释
亦作/'特秉/',见/'特禀/'。特别具有。指特别的禀赋。
引证解释
⒈亦作“特秉”。⒉特别具有。引晋葛洪《抱朴子·对俗》:“若谓彼皆特稟异气,然其相传,皆有师奉服食,非生知也。”《旧唐书·回纥传》:“迴紇叶护,特稟英姿,挺生奇略……才为万人之敌,位列诸蕃之长。”明张燮《东西洋考》卷十:“权知交州三使留后黎桓,兼资义勇,特稟忠纯,能得邦人之心,弥谨藩臣之礼。”⒊指特别的禀赋。引王闿运《彭寿颐哀词》:“君怀特秉,厉皎秋霜,少依圣化,折节文章。”
网络解释
特禀特禀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特别具有。
综合释义
亦作“特秉”。特别具有。晋葛洪《抱朴子·对俗》:“若谓彼皆特稟异气,然其相传,皆有师奉服食,非生知也。”《旧唐书·回纥传》:“迴紇叶护,特稟英姿,挺生奇略……才为万人之敌,位列诸蕃之长。”明张燮《东西洋考》卷十:“权知交州三使留后黎桓,兼资义勇,特稟忠纯,能得邦人之心,弥谨藩臣之礼。”指特别的禀赋。王闿运《彭寿颐哀词》:“君怀特秉,厉皎秋霜,少依圣化,折节文章。”
汉语大词典
亦作“特秉”。(1).特别具有。晋葛洪《抱朴子·对俗》:“若谓彼皆特禀异气,然其相传,皆有师奉服食,非生知也。”《旧唐书·回纥传》:“回纥叶护,特禀英姿,挺生奇略……才为万人之敌,位列诸蕃之长。”明张燮《东西洋考》卷十:“权知交州三使留后黎桓,兼资义勇,特禀忠纯,能得邦人之心,弥谨藩臣之礼。”(2).指特别的禀赋。王闿运《彭寿颐哀词》:“君怀特秉,厉皎秋霜,少依圣化,折节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