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经筵
jīng yán

【拼音】:jīng yán

【注音】:ㄐ一ㄥ一ㄢˊ

【结构】:经(左右结构)筵(上下结构)

【简体】:经筵

【繁体】:經筵

字义分解
经筵的解释
词语解释
旧日帝王听讲经籍的地方。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宋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元、明、清三代沿袭此制,而明代尤为重视。除皇帝外,太子出阁后,亦有讲筵之设。清制,经筵讲官,为大臣兼衔,于仲秋仲春之日进讲。宋沉作喆《寓简》卷二:“神宗皇帝御经筵,时方讲《周官》。”《元史·吴澄传》:“泰定元年,初开经筵,首命澄与平章政事张珪、国子祭酒邓文原为讲官。”明焦竑《焦氏笔乘·经筵面奏》:“我朝经筵日讲,非徒辩析经史,为观美也;谓当旁及时务,以匡不逮。”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二:“康熙十年二月,肇举经筵大典於保和殿,以孝感熊文端公为讲官,知经筵事。”经筵[jīngyán]⒈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宋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元、明、清三代沿袭此制,而明代尤为重视。除皇帝外,太子出阁后,亦有讲筵之设。清制,经筵讲官,为大臣兼衔,于仲秋仲春之日进讲。
引证解释
⒈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宋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元、明、清三代沿袭此制,而明代尤为重视。除皇帝外,太子出阁后,亦有讲筵之设。清制,经筵讲官,为大臣兼衔,于仲秋仲春之日进讲。引宋沉作喆《寓简》卷二:“神宗皇帝御经筵,时方讲《周官》。”《元史·吴澄传》:“泰定元年,初开经筵,首命澄与平章政事张珪、国子祭酒邓文原为讲官。”明焦竑《焦氏笔乘·经筵面奏》:“我朝经筵日讲,非徒辩析经史,为观美也;谓当旁及时务,以匡不逮。”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二:“康熙十年二月,肇举经筵大典於保和殿,以孝感熊文端公为讲官,知经筵事。”
网络解释
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宋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元、明、清三代沿袭此制,而明代尤为重视。除皇帝外,太子出阁后,亦有讲筵之设。清制,经筵讲官,为大臣兼衔,于仲秋仲春之日进讲。
综合释义
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宋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元、明、清三代沿袭此制,而明代尤为重视。除皇帝外,太子出阁后,亦有讲筵之设。清制,经筵讲官,为大臣兼衔,于仲秋仲春之日进讲。宋沉作喆《寓简》卷二:“神宗皇帝御经筵,时方讲《周官》。”《元史·吴澄传》:“泰定元年,初开经筵,首命澄与平章政事张珪、国子祭酒邓文原为讲官。”明焦竑《焦氏笔乘·经筵面奏》:“我朝经筵日讲,非徒辩析经史,为观美也;谓当旁及时务,以匡不逮。”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二:“康熙十年二月,肇举经筵大典於保和殿,以孝感熊文端公为讲官,知经筵事。”
汉语大词典
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宋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元、明、清三代沿袭此制,而明代尤为重视。除皇帝外,太子出阁后,亦有讲筵之设。清制,经筵讲官,为大臣兼衔,于仲秋仲春之日进讲。宋沈作哲《寓简》卷二:“神宗皇帝御经筵,时方讲《周官》。”《元史·吴澄传》:“泰定元年,初开经筵,首命澄与平章政事张圭、国子祭酒邓文原为讲官。”明焦竑《焦氏笔乘·经筵面奏》:“我朝经筵日讲,非徒辩析经史,为观美也;谓当旁及时务,以匡不逮。”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二:“康熙十年二月,肇举经筵大典于保和殿,以孝感熊文端公为讲官,知经筵事。”
国语辞典
旧日帝王听讲经籍的地方。经筵[jīngyán]⒈旧日帝王听讲经籍的地方。引《宋史·卷一七·哲宗本纪一》:「开经筵,讲鲁论,读三朝宝训。」英语placewheretheemperorlistenedtolectures(traditional)​
辞典修订版
旧日帝王听讲经籍的地方。《宋史.卷一七.哲宗本纪一》:「开经筵,讲鲁论,读三朝宝训。」
其他释义
1.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宋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元﹑明﹑清三代沿袭此制,而明代尤为重视。除皇帝外,太子出阁后,亦有讲筵之设。清制,经筵讲官,为大臣兼衔,于仲秋仲春之日进讲。
经筵造句
1.中国古代经筵是为帝王研经读史而专设的御前讲席。
2.翰林通过经筵日讲,讲论经史,培养君德,从容谏诤,匡弼阙失。
3.“经筵”指的是封建帝王为研读经史,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经筵制度就是在这一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系列相对完善、全面的制度体系。
4.中国古代经筵是为帝王研经读史而专设的御前讲席。(https://www.chazidian.com/zj-254951/查字典经筵造句)
5.翰林通过经筵日讲,讲论经史,培养君德,从容谏诤,匡弼阙失。(查字典www.chazidian.com)
经筵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