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同心并力
tóng xīn bìng lì

【拼音】:tóng xīn bìng lì

【注音】:ㄊㄨㄥˊㄒ一ㄣㄅ一ㄥˋㄌ一ˋ

【词性】:成语。

【简体】:同心并力

【繁体】:同心并力

字义分解
同心并力的解释
词语解释
同心并力tóngxīn-bìnglì。(1)见“同心协力”。亦作“协力同心”。同心并力[tóngxīnbìnglì]⒈见“同心协力”。亦作“协力同心”英unitealleffortsforcommonpurpose;
基础解释
见“同心协力”。亦作“协力同心”
引证解释
⒈同“同心协力”。引汉贾谊《过秦论下》:“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然困於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后汉书·刘焉传》:“东州人畏见诛灭,乃同心并力,为璋死战。”宋苏轼《策别十三》:“有寇而战,则同心并力。”
综合释义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有寇而战,则~。◎宋·苏轼《策别十三》同心并力[tóngxīnbìnglì]齐心团结,共同努力。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后汉书.卷七十五.刘焉传:「东州人畏见诛灭,乃同心并力,为璋死战。」亦作「同心协力」。
汉语大词典
同“同心协力”。汉贾谊《过秦论下》:“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后汉书·刘焉传》:“东州人畏见诛灭,乃同心并力,为璋死战。”宋苏轼《策别十三》:“有寇而战,则同心并力。”
国语辞典
齐心团结,共同努力。《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后汉书.卷七五.刘焉传》:「东州人畏见诛灭,乃同心并力,为璋死战。」也作「同心协力」。同心并力[tóngxīnbìnglì]⒈齐心团结,共同努力。也作「同心协力」。引《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后汉书·卷七五·刘焉传》:「东州人畏见诛灭,乃同心并力,为璋死战。」成语解释同心并力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齐心团结,共同努力。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后汉书.卷七十五.刘焉传:「东州人畏见诛灭,乃同心并力,为璋死战。」亦作「同心协力」。
其他释义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下》:“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
近反义词
同心并力造句
1.璋驰入成都城守,东州人畏威,咸同心并力助璋,皆殊死战,遂破反者,进攻韪于江州。
2.如今我国兵强马壮府库充盈,没有了东吴这个盟友同样可以振兴汉室,只要我等朝臣同心并力,我大汉兴盛可期。
3.上请五方五帝斩鬼大将军官十万人降下,主为某家同心并力,收摄村中巷陌家中宅内行客魉魉之鬼,伏。
4.只要大伙儿同心协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也作“同心戮力”、“同心合力”、“同心并力”。
5.璋驰入成都城守,东州人畏,咸同心并力助璋,皆殊死战,遂破反者,进攻韪於江州。
6.璋驰入成都城守,东州人畏威,咸同心并力助璋,皆殊死战,遂破反者,进攻韪於江州。
7.如今我国兵强马壮府库充盈,没有了东吴这个盟友同样可以振兴汉室,只要我等朝臣同心并力,我大汉兴盛可期。查字典www.chazidian.com
同心并力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