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中道
zhōng dào

【拼音】:zhōng dào

【注音】:ㄓㄨㄥㄉㄠˋ

【结构】:中(独体结构)道(半包围结构)

【简体】:中道

【繁体】:中道

字义分解
中道的解释
词语解释
中道zhōngdào。(1)半路;中途。(2)中庸之道。(3)佛教指一种特定的德操和哲理,据认为,人持有它就可以不至于趋向自满和自苦的两个极端而从速彻悟。中道[zhōngdào]⒈半路;中途。例中道而返。中道还兄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若中道而归。——《后汉书·列女传》英halfway;⒉中庸之道。英mean;⒊佛教:指一种特定的德操和哲理,据认为,人持有它就可以不至于趋向自满和自苦的两个极端而从速彻悟。英Madhyma-pratipada;
引证解释
⒈半途;中途。引《论语·雍也》:“力不足者,中道而废。”唐孟郊《审交》诗:“结交若失人,中道生谤言。”元范子安《竹叶舟》第二折:“中道迷踪何处问。”鲁迅《坟·摩罗诗力说》:“復次为伊兰、埃及,皆中道废弛,有如断綆,灿烂於古,萧瑟於今。”⒉道路的中央;路上。引《礼记·曲礼上》:“行不中道,立不中门。”郑玄注:“道有左右。”孔颖达疏:“男女各路,路各有中也。”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二》:“﹝李绅﹞镇宣武,有士人遇于中道,不避,乃为前騶所拘。”清邹弢《三借庐笔谈·寻夫》:“香港市上来一妇,年三十餘;擕一女,仅九龄,流离中道,菜色可怜。”⒊中正之道。引《孟子·尽心下》:“孔子岂不欲中道哉?”赵岐注:“中正之大道也。”唐柳宗元《时令论下》:“圣人之为教,立中道以于后。”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平康正直就是所谓中道。”⒋犹言折中。引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一:“电谕不能不遵,洋人也不能乱杀,中道而行,取一个巧,便是派出一队兵士,驻扎在教堂周围。”⒌黄道。引《史记·天官书》:“月行中道,安寧和平。”《汉书·天文志》:“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⒍佛家语。大乘诸宗谓无差别、无偏倚的至理。即离开空、有或断、常等二边的实相。引《中论·观四谛品》:“众因缘生法,我説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唐湛然《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一:“一色一香,无非中道者,中道即法界,法界即止观。”宋梅尧臣《送梵才吉上人归天台》诗:“盖欲守中道,焉能力损裁。”⒎合乎道义。引《礼记·中庸》:“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孔颖达疏:“从容閒暇而自中乎道。”《汉书·董仲舒传》:“万民皆安仁乐谊,各得其宜,动作应礼,从容中道。”明杨慎《丹铅总录·人品·尹和靖对宋高宗》:“儒者对君之言,从容中道若此,所养可知矣!”
网络解释
中道中道:汉语词语
综合释义
半途;中途。《论语·雍也》:“力不足者,中道而废。”唐孟郊《审交》诗:“结交若失人,中道生谤言。”元范子安《竹叶舟》第二折:“中道迷踪何处问。”鲁迅《坟·摩罗诗力说》:“復次为伊兰、埃及,皆中道废弛,有如断綆,灿烂於古,萧瑟於今。”道路的中央;路上。《礼记·曲礼上》:“行不中道,立不中门。”郑玄注:“道有左右。”孔颖达疏:“男女各路,路各有中也。”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二》:“﹝李绅﹞镇宣武,有士人遇于中道,不避,乃为前騶所拘。”清邹弢《三借庐笔谈·寻夫》:“香港市上来一妇,年三十餘;擕一女,仅九龄,流离中道,菜色可怜。”中正之道。《孟子·尽心下》:“孔子岂不欲中道哉?”赵岐注:“中正之大道也。”唐柳宗元《时令论下》:“圣人之为教,立中道以于后。”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平康正直就是所谓中道。”犹言折中。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一:“电谕不能不遵,洋人也不能乱杀,中道而行,取一个巧,便是派出一队兵士,驻扎在教堂周围。”黄道。《史记·天官书》:“月行中道,安寧和平。”《汉书·天文志》:“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佛家语。大乘诸宗谓无差别、无偏倚的至理。即离开空、有或断、常等二边的实相。《中论·观四谛品》:“众因缘生法,我説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唐湛然《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一:“一色一香,无非中道者,中道即法界,法界即止观。”宋梅尧臣《送梵才吉上人归天台》诗:“盖欲守中道,焉能力损裁。”合乎道义。《礼记·中庸》:“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孔颖达疏:“从容閒暇而自中乎道。”《汉书·董仲舒传》:“万民皆安仁乐谊,各得其宜,动作应礼,从容中道。”明杨慎《丹铅总录·人品·尹和靖对宋高宗》:“儒者对君之言,从容中道若此,所养可知矣!”中道[道路的中央。#####《礼记.曲礼上》:「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中正的大道。《孟子.尽心下》:「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獧乎!」唐.柳宗元〈时令论下〉:「圣人之为教,立中道以示于后。」半路、中途。《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徂。」唐.孟郊〈审交〉诗:「结交若失人,中道生谤言。」中年。《三国演义.第五四回》:「人若无妻,如屋无梁,岂可中道而废人伦!」佛教用语:不落入苦行和纵欲两种极端的修行方法。也就是八正道。《中阿含经.卷五六》:「五比丘!舍此两边,有取中道。」@@@@@对现象的观察不落入实有或虚无 两种思想的极端。《中论.卷四》:「离有无两边,故名为中道。」]道路的中央。《礼记.曲礼上》:「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中正的大道。《孟子.尽心下》:「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獧乎!」唐.柳宗元〈时令论下〉:「圣人之为教,立中道以示于后。」半路、中途。《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徂。」唐.孟郊〈审交〉诗:「结交若失人,中道生谤言。」中年。《三国演义.第五四回》:「人若无妻,如屋无梁,岂可中道而废人伦!」佛教用语:不落入苦行和纵欲两种极端的修行方法。也就是八正道。《中阿含经.卷五六》:「五比丘!舍此两边,有取中道。」@@@@@对现象的观察不落入实有或虚无 两种思想的极端。《中论.卷四》:「离有无两边,故名为中道。」
汉语大词典
(1).半途;中途。《论语·雍也》:“力不足者,中道而废。”唐孟郊《审交》诗:“结交若失人,中道生谤言。”元范子安《竹叶舟》第二折:“中道迷踪何处问。”鲁迅《坟·摩罗诗力说》:“复次为伊兰、埃及,皆中道废弛,有如断绠,灿烂于古,萧瑟于今。”(2).道路的中央;路上。《礼记·曲礼上》:“行不中道,立不中门。”郑玄注:“道有左右。”孔颖达疏:“男女各路,路各有中也。”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二》:“﹝李绅﹞镇宣武,有士人遇于中道,不避,乃为前驺所拘。”清邹韬《三借庐笔谈·寻夫》:“香港市上来一妇,年三十馀;携一女,仅九龄,流离中道,菜色可怜。”(3).中正之道。《孟子·尽心下》:“孔子岂不欲中道哉?”赵岐注:“中正之大道也。”唐柳宗元《时令论下》:“圣人之为教,立中道以于后。”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平康正直就是所谓中道。”(4).犹言折中。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一:“电谕不能不遵,洋人也不能乱杀,中道而行,取一个巧,便是派出一队兵士,驻扎在教堂周围。”(5).黄道。《史记·天官书》:“月行中道,安宁和平。”《汉书·天文志》:“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6).佛家语。大乘诸宗谓无差别、无偏倚的至理。即离开空、有或断、常等二边的实相。《中论·观四谛品》:“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唐湛然《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一:“一色一香,无非中道者,中道即法界,法界即止观。”宋梅尧臣《送梵才吉上人归天台》诗:“盖欲守中道,焉能力损裁。”合乎道义。《礼记·中庸》:“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孔颖达疏:“从容閒暇而自中乎道。”《汉书·董仲舒传》:“万民皆安仁乐谊,各得其宜,动作应礼,从容中道。”明杨慎《丹铅总录·人品·尹和靖对宋高宗》:“儒者对君之言,从容中道若此,所养可知矣!”
国语辞典
道路的中央。中道[zhōngdào]⒈道路的中央。引《礼记·曲礼上》:「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⒉中正的大道。引《孟子·尽心下》:「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獧乎!」唐·柳宗元〈时令论下〉:「圣人之为教,立中道以示于后。」⒊半路、中途。引《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徂。」唐·孟郊〈审交〉诗:「结交若失人,中道生谤言。」⒋中年。引《三国演义·第五四回》:「人若无妻,如屋无梁,岂可中道而废人伦!」⒌佛教用语:(1)​不落入苦行和纵欲两种极端的修行方法。也就是八正道。(2)​对现象的观察不落入实有或虚无 两种思想的极端。引《中阿含经·卷五六》:「五比丘!舍此两边,有取中道。」《中论·卷四》:「离有无两边,故名为中道。」德语Nakamichi(Sprachw)​法语Voiemoyenne
辞典修订版
道路的中央。《礼记.曲礼上》:「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中正的大道。《孟子.尽心下》:「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獧乎!」唐.柳宗元〈时令论下〉:「圣人之为教,立中道以示于后。」半路、中途。《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徂。」唐.孟郊〈审交〉诗:「结交若失人,中道生谤言。」中年。《三国演义.第五四回》:「人若无妻,如屋无梁,岂可中道而废人伦!」佛教用语:(1)不落入苦行和纵欲两种极端的修行方法。也就是八正道。《中阿含经.卷五六》:「五比丘!舍此两边,有取中道。」(2)对现象的观察不落入实有或虚无 两种思想的极端。《中论.卷四》:「离有无两边,故名为中道。」
其他释义
1.半途;中途。2.道路的中央;路上。3.中正之道。4.犹言折中。5.黄道。6.佛家语。大乘诸宗谓无差别﹑无偏倚的至理。即离开空﹑有或断﹑常等二边的实相。
近反义词
近义词
中道造句
1.在内心他对女性的情感有一种下意识的隔离。也许他根本没有要求,也许他是个信任中道的人,知道远离爱欲和贪恋的一边,就能避开恐惧和怨恨的一边。安妮宝贝。
2.两者的差异很明显,例如在水文地理学中,道家认为应该让水自然流动而儒家则认为该修建堤坝控制流水。
3.高仕图跋语中道出馈赠及此画的来龙去脉;仕女图为上海朵云轩旧藏。
4.丈夫志气直如铁,无曲心中道自真。《诗三百三首》比喻男子汉的志气要坚定正直,心怀坦荡无私,这样就懂得人生的真谛了。
5.丈夫志气直如铁,无曲心中道自真。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比喻男子汉的志气要坚定正直,心怀坦荡无私,这样就懂得人生的真谛了。
6.单是文章开头的一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被翻译成“你伯爷出黎行,半路就去咗卖咸鸭蛋”,就让不少懂得粤语方言的人们笑得肚子疼。
7.后来冯先生虽然悟出了其中道理,但半生降志辱身,实由当初的这一信所致。
8.鼙鼓揭天来,金戈铁马东征西讨,换得半生烟云一枕风霜,弹指话沉浮,书在,剑在,侠在,尚可中道击水。
9.人的一生中,道德品格对人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要么是你的宝库,要么是你的绊脚石。
10.和平大业犹赊,贤劳正赖,何竟中道损弃,碧血长空永留恨;民主曙光初吐,瞻望方殷,难堪噩耗惊传,苍生大地尽含悲。
中道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