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宣敕
xuān chì

【拼音】:xuān chì

【注音】:ㄒㄨㄢㄔˋ

【结构】:宣(上下结构)敕(左右结构)

【简体】:宣敕

【繁体】:宣敕

字义分解
宣敕的解释
词语解释
1.亦作'宣敕'。亦作'宣勅'。2.发布命令。3.宣与敕。为国家任命或调遣官员的正式文书。宣敕[xuānchì]⒈见“宣勑”。
基础解释
见“宣勑”。①发布命令。南北朝以后,专指发布诏命。②宣与敕。为国家任命或调遣官员的正式文书。按,《元史·选举志三》:“凡遷官之法……自六品至九品爲敕授,則中書牒署之。自一品至五品爲宣授,則以制命之。”故宣、敕之授受亦有尊卑之分。
引证解释
⒈见“宣勑”。
综合释义
见“宣勑”。宣敕[xuānchì]通知传达命令。《后汉书.卷一九.耿弇传》:「弇乃严令军中趣修攻具,宣敕诸部,后三日当悉力攻巨里城。」任命或调遣官员的正式公文。《资治通监.卷二八二.后晋纪三.高祖天福六年》:「凝请密留空名宣敕十数通,付留守郑王。」《金史.卷一三四.外国传上.西夏传》:「诏 陕西宣抚司及沿边诸将,降空名宣敕,临阵立功,五品以下并听迁授。」
汉语大词典
亦作“宣敕”。亦作“宣敕”。(1).发布命令。《后汉书·耿弇传》:“弇乃严令军中趣修攻具,宣敕诸部,后三日当悉力攻巨里城。”南北朝以后,专指发布诏命。《宋书·文帝纪》:“便可宣敕内外,各有荐举。当依方铨引,以观厥用。”(2).宣与敕。为国家任命或调遣官员的正式文书。《资治通鉴·晋高祖天福六年》:“帝之发大梁也,和凝请曰:‘车驾已行,安从进若反,何以备之?’帝曰:‘卿意如何?’凝请密留空名宣敕十数通,付留守郑王,闻变则书诸将名,遣击之;帝从之。”胡三省注:“宣出于枢密院,敕出于中书门下,时并枢密院于中书。”《金史·外国传上·西夏》:“诏陕西宣抚司及沿边诸将,降空名宣敕,临阵立功,五品以下并听迁授。”明叶子奇《草木子·杂制》:“元之宣敕皆用纸。一品至五品为宣,色以白。六品至九品为敕,色以赤。虽异乎古之诰敕用织绫,亦甚简古而费约,可尚也。”按,《元史·选举志三》:“凡迁官之法……自六品至九品为敕授,则中书牒署之。自一品至五品为宣授,则以制命之。”故宣、敕之授受亦有尊卑之分。
国语辞典
通知传达命令。宣敕[xuānchì]⒈通知传达命令。引《后汉书·卷一九·耿弇传》:「弇乃严令军中趣修攻具,宣敕诸部,后三日当悉力攻巨里城。」⒉任命或调遣官员的正式公文。引《资治通鉴·卷二八二·后晋纪三·高祖天福六年》:「凝请密留空名宣敕十数通,付留守郑王。」《金史·卷一三四·外国传上·西夏传》:「诏陕西宣抚司及沿边诸将,降空名宣敕,临阵立功,五品以下并听迁授。」
辞典修订版
通知传达命令。《后汉书.卷一九.耿弇传》:「弇乃严令军中趣修攻具,宣敕诸部,后三日当悉力攻巨里城。」任命或调遣官员的正式公文。《资治通监.卷二八二.后晋纪三.高祖天福六年》:「凝请密留空名宣敕十数通,付留守郑王。」《金史.卷一三四.外国传上.西夏传》:「诏 陕西宣抚司及沿边诸将,降空名宣敕,临阵立功,五品以下并听迁授。」
其他释义
1.见'宣勑'。
宣敕造句
1.此期间,刘氏还作为唐朝廷全权代表,数次前往回纥铁勒抚慰,奔赴吐谷浑、吐藩宣敕,均圆满完成使命。
宣敕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