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在乡里中处处讪谤别人﹑抬高自己的人。乡讪[xiāngshàn]⒈在乡里中处处讪谤别人、抬高自己的人。
引证解释
⒈在乡里中处处讪谤别人、抬高自己的人。引汉扬雄《法言·渊骞》:“妄誉,仁之贼也;妄毁,义之贼也。贼仁近乡原,贼义近乡訕。”汪荣宝义疏:“《説文》:‘訕,谤也。’是訕即妄毁之谓,无往而为訕谤以取憎於人,行为与乡原相反,而贼德则同,故名之曰‘乡訕’。”
网络解释
乡讪《论语》中有“乡愿”一词(乡愿,德之贼也。《论语·阳货》),扬雄《法言》则出现了“乡讪”一词与“乡愿”相对照,很有可能是扬雄自创的词汇:贼仁近乡原,贼义近乡讪。(《法·渊》),後世还有人沿用这个词,比如宋代李廌《济南集》卷六:“吾知其明足以辨道原,其勇足以辟乡讪,而又研精极虑,作是百诗,不为权幸之禽犊……”明代邵宝《容春堂集》卷九:“我怀先生陋彼乡讪”等。
网友释义
乡讪,读音为xiāngshàn,汉语词语,意思是在乡里中处处讪谤别人、抬高自己的人。
汉语大词典
在乡里中处处讪谤别人、抬高自己的人。汉扬雄《法言·渊骞》:“妄誉,仁之贼也;妄毁,义之贼也。贼仁近乡原,贼义近乡讪。”汪荣宝义疏:“《说文》:‘讪,谤也。’是讪即妄毁之谓,无往而为讪谤以取憎于人,行为与乡原相反,而贼德则同,故名之曰‘乡讪’。”
其他释义
1.在乡里中处处讪谤别人﹑抬高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