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文致
wén zhì

【拼音】:wén zhì

【注音】:ㄨㄣˊㄓˋ

【结构】:文(独体结构)致(左右结构)

【简体】:文致

【繁体】:文致

字义分解
文致的解释
词语解释
1.指礼乐。2.犹文情;文采。3.谓舞文弄法;致人于罪。文致[wénzhì]⒈指礼乐。⒉犹文情;文采。⒊谓舞文弄法;致人于罪。
基础解释
指礼乐。犹文情;文采。谓舞文弄法;致人于罪。
引证解释
⒈指礼乐。引《汉书·董仲舒传》:“今汉继大乱之后,若宜少损周之文致,用夏之忠者。”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自天寳之后,政治少懈,文致未优,武剋不刚。”⒉犹文情;文采。引《魏书·崔鸿传》:“徒窃慕古人立言美意,文致疏鄙,无一可观。”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顾盼可以驱辞力,欬唾可以穷文致。”《新唐书·岑文本传》:“文本奏《藉田》、《三元颂》二篇,文致华赡。”⒊谓舞文弄法;致人于罪。引《汉书·路温舒传》:“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餘辜。何则,成练者众,文致之罪明也。”《后汉书·陈宠传》:“其后遂詔有司,絶鉆钻诸惨酷之科,解妖恶之禁,除文致之请讞五十餘事,定著於令。”李贤注:“文致,谓前人无罪,文饰致於法中也。”《新唐书·杨慎矜传》:“韦坚之狱,王鉷等方文致,而慎矜依违不甚力,鉷恨之。”《明史·胡濙传》:“王文恶林聪,文致其罪,欲杀之。”⒋粉饰;掩饰。引《汉书·叙传上》:“莽秉政,方欲文致太平。”《后汉书·贾逵传论》:“桓谭以不善讖流亡,郑兴以逊辞仅免,贾逵能附会文致,最差贵显。”《新唐书·李义府传》:“义府方諂事太子,而文致若讜直者,太子表之,优詔赐帛。”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中》:“第此书本名《太玄》,其称经者,班氏文致之词。”清龚自珍《五经大义终始答问一》:“宾师乃文致太平之事,孔子之法,箕子之法也。”
网络解释
文致文致,汉语词语,拼音是wénzhì,释义是指礼乐。
综合释义
指礼乐。《汉书·董仲舒传》:“今汉继大乱之后,若宜少损周之文致,用夏之忠者。”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自天寳之后,政治少懈,文致未优,武剋不刚。”犹文情;文采。《魏书·崔鸿传》:“徒窃慕古人立言美意,文致疏鄙,无一可观。”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顾盼可以驱辞力,欬唾可以穷文致。”《新唐书·岑文本传》:“文本奏《藉田》、《三元颂》二篇,文致华赡。”谓舞文弄法;致人于罪。《汉书·路温舒传》:“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餘辜。何则,成练者众,文致之罪明也。”《后汉书·陈宠传》:“其后遂詔有司,絶鉆钻诸惨酷之科,解妖恶之禁,除文致之请讞五十餘事,定著於令。”李贤注:“文致,谓前人无罪,文饰致於法中也。”《新唐书·杨慎矜传》:“韦坚之狱,王鉷等方文致,而慎矜依违不甚力,鉷恨之。”《明史·胡濙传》:“王文恶林聪,文致其罪,欲杀之。”粉饰;掩饰。《汉书·叙传上》:“莽秉政,方欲文致太平。”《后汉书·贾逵传论》:“桓谭以不善讖流亡,郑兴以逊辞仅免,贾逵能附会文致,最差贵显。”《新唐书·李义府传》:“义府方諂事太子,而文致若讜直者,太子表之,优詔赐帛。”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中》:“第此书本名《太玄》,其称经者,班氏文致之词。”清龚自珍《五经大义终始答问一》:“宾师乃文致太平之事,孔子之法,箕子之法也。”文致[wénzhì]舞文弄法,陷人入罪。《后汉书.卷四六.陈宠传》:「解妖恶之禁,除文致之请谳五十余事。」文致[wénzhì]文采。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则顾盼可以驱辞力,咳唾可以穷文致。」文致[wénzhì]润色、粉饰。《汉书.卷一零零.叙传上》:「莽秉政,方欲文致太平,使使者分行风俗,采颂声。」《后汉书.卷三六.贾逵传》论曰:「贾逵能附会文致,最差贵显。」
网友释义
1.指礼乐。2.犹文情;文采。3.谓舞文弄法;致人于罪。4.粉饰;掩饰。
汉语大词典
(1).指礼乐。《汉书·董仲舒传》:“今汉继大乱之后,若宜少损周之文致,用夏之忠者。”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自天宝之后,政治少懈,文致未优,武剋不刚。”(2).犹文情;文采。《魏书·崔鸿传》:“徒窃慕古人立言美意,文致疏鄙,无一可观。”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辨骚》:“顾盼可以驱辞力,欬唾可以穷文致。”《新唐书·岑文本传》:“文本奏《藉田》、《三元颂》二篇,文致华赡。”(3).谓舞文弄法;致人于罪。《汉书·路温舒传》:“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馀辜。何则,成练者众,文致之罪明也。”《后汉书·陈宠传》:“其后遂诏有司,绝钻钻诸惨酷之科,解妖恶之禁,除文致之请谳五十馀事,定著于令。”李贤注:“文致,谓前人无罪,文饰致于法中也。”《新唐书·杨慎矜传》:“韦坚之狱,王鉷等方文致,而慎矜依违不甚力,鉷恨之。”《明史·胡濙传》:“王文恶林聪,文致其罪,欲杀之。”粉饰;掩饰。《汉书·叙传上》:“莽秉政,方欲文致太平。”《后汉书·贾逵传论》:“桓谭以不善谶流亡,郑兴以逊辞仅免,贾逵能附会文致,最差贵显。”《新唐书·李义府传》:“义府方谄事太子,而文致若谠直者,太子表之,优诏赐帛。”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中》:“第此书本名《太玄》,其称经者,班氏文致之词。”清龚自珍《五经大义终始答问一》:“宾师乃文致太平之事,孔子之法,箕子之法也。”
国语辞典
舞文弄法,陷人入罪。文致[wénzhì]⒈舞文弄法,陷人入罪。引《后汉书·卷四六·陈宠传》:「解妖恶之禁,除文致之请谳五十余事。」⒉文采。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则顾盼可以驱辞力,咳唾可以穷文致。」文致[wènzhì]⒈润色、粉饰。引《汉书·卷一〇〇·叙传上》:「莽秉政,方欲文致太平,使使者分行风俗,采颂声。」《后汉书·卷三六·贾逵传》论曰:「贾逵能附会文致,最差贵显。」
辞典修订版
舞文弄法,陷人入罪。《后汉书.卷四六.陈宠传》:「解妖恶之禁,除文致之请谳五十余事。」文采。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则顾盼可以驱辞力,咳唾可以穷文致。」[二]ㄨㄣˋ ㄓˋ wùn jhìh
其他释义
1.指礼乐。2.犹文情;文采。3.谓舞文弄法;致人于罪。
文致造句
1.本文致力于模块化逆变电源并联控制系统的研究。
2.闻人之善而掩覆之,或文致以诬其心。闻人之过而播扬之,或枝叶以多其罪,此皆得罪于鬼神者也,吾党戒之。
3.韦坚之狱,王鉷等方文致,而慎矜依违不甚力,鉷恨之,虽林甫亦不悦。
4.这种七支坐法,是父亲文致远所授。
5.师觉月作第一次演讲时,适之先生亲自出席,并用英文致欢迎词,讲中印历史上的友好关系,介绍师觉月的学术成就,可见他对此事之重视。
6.本文致力于活版印刷生物芯片原位合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旨在开发用于合成中、低密度DNA微阵列的自动化设备。
7.本论文致力于对优化改造项目的分析,综合评价燕化西区苯酚丙酮优化改造可行性.
8.明朝建国初期,明太祖朱元璋在遵奉“武治祸乱,文致太平”原则的基础上,设国子监,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
9.本文致力于逆变电源的数字控制技术的研究,以改善逆变电源的输出性能,提高逆变电源输出稳态精度。
10.湖南省作协专职副主席王跃文致辞。
文致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