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四圣
sì shèng

【拼音】:sì shèng

【注音】:ㄙˋㄕㄥˋ

【结构】:四(独体结构)圣(上下结构)

【繁体】:四聖

字义分解
四圣的解释
词语解释
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尧﹑舜﹑禹﹑汤。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伏羲﹑轩辕黄帝﹑高辛帝喾﹑禹。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周公﹑太公﹑召公﹑史佚。《大戴礼记.保傅》载,成王中立而听朝,周公常立于前,太公常立于左,召公常立于右,史佚常立于后。'四圣维之,是以虑无失计,而举无过事。'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唐代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医家称黄帝﹑岐伯﹑秦越人扁鹊﹑张机为'四圣'。清黄元御着医书有《四圣心源》﹑《四圣悬枢》等,见《清史稿.艺文志三》。佛教语。十界中,声闻﹑缘觉﹑菩萨﹑佛四界称'四圣'。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称'六凡'。佛教语。禅林称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大海众菩萨为'四圣'。
基础解释
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尧﹑舜﹑禹﹑汤。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伏羲﹑轩辕黄帝﹑高辛帝喾﹑禹。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周公﹑太公﹑召公﹑史佚。《大戴礼记.保傅》载,成王中立而听朝,周公常立于前,太公常立于左,召公常立于右,史佚常立于后。/'四圣维之,是以虑无失计,而举无过事。/'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唐代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医家称黄帝﹑岐伯﹑秦越人扁鹊﹑张机为/'四圣/'。清黄元御着医书有《四圣心源》﹑《四圣悬枢》等,见《清史稿.艺文志三》。佛教语。十界中,声闻﹑缘觉﹑菩萨﹑佛四界称/'四圣/'。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称/'六凡/'。佛教语。禅林称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大海众菩萨为/'四圣/'。
引证解释
⒈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引《史记·太史公自序》:“维昔黄帝,法天则地,四圣遵序,各成法度。”裴駰集解引徐广曰:“顓頊、帝嚳、尧、舜。”⒉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尧、舜、禹、汤。引汉焦赣《易林·复之大过》:“尧、舜、禹、汤,四圣敦仁,允施德音,民安无穷,旅人相望,未同朝乡。”⒊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伏羲、轩辕(黄帝)、高辛(帝喾)、禹。引《云笈七籤》卷三:“伏羲受图,轩辕受符,高辛受天经,夏禹受《洛书》,四圣禀其神灵,五老现於河渚,故三坟五典,常道之教也。”⒋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周公、太公、召公、史佚。《大戴礼记·保傅》载,成王中立而听朝,周公常立于前,太公常立于左,召公常立于右,史佚常立于后。“四圣维之,是以虑无失计,而举无过事。”⒌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唐代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唐韩愈《平淮西碑》:“唐承天命,遂臣万邦。孰居近土,袭盗以狂。往在玄宗,崇极而圮。引河北悍骄,河南附起,四圣不宥,屡兴师征,有不能尅,益戍以兵。”⒍医家称黄帝、岐伯、秦越人(扁鹊)、张机为“四圣”。清黄元御著医书有《四圣心源》、《四圣悬枢》等,见《清史稿·艺文志三》。⒎佛教语。十界中,声闻、缘觉、菩萨、佛四界称“四圣”。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称“六凡”。⒏佛教语。禅林称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大海众菩萨为“四圣”。
综合释义
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史记·太史公自序》:“维昔黄帝,法天则地,四圣遵序,各成法度。”裴駰集解引徐广曰:“顓頊、帝嚳、尧、舜。”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尧、舜、禹、汤。汉焦赣《易林·复之大过》:“尧、舜、禹、汤,四圣敦仁,允施德音,民安无穷,旅人相望,未同朝乡。”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伏羲、轩辕(黄帝)、高辛(帝喾)、禹。《云笈七籤》卷三:“伏羲受图,轩辕受符,高辛受天经,夏禹受《洛书》,四圣禀其神灵,五老现於河渚,故三坟五典,常道之教也。”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周公、太公、召公、史佚。《大戴礼记·保傅》载,成王中立而听朝,周公常立于前,太公常立于左,召公常立于右,史佚常立于后。“四圣维之,是以虑无失计,而举无过事。”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唐代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唐韩愈《平淮西碑》:“唐承天命,遂臣万邦。孰居近土,袭盗以狂。往在玄宗,崇极而圮。河北悍骄,河南附起,四圣不宥,屡兴师征,有不能尅,益戍以兵。”医家称黄帝、岐伯、秦越人(扁鹊)、张机为“四圣”。清黄元御著医书有《四圣心源》、《四圣悬枢》等,见《清史稿·艺文志三》。佛教语。十界中,声闻、缘觉、菩萨、佛四界称“四圣”。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称“六凡”。佛教语。禅林称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大海众菩萨为“四圣”。
汉语大词典
(1).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史记·太史公自序》:“维昔黄帝,法天则地,四圣遵序,各成法度。”裴骃集解引徐广曰:“颛顼、帝喾、尧、舜。”(2).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尧、舜、禹、汤。汉焦赣《易林·复之大过》:“尧、舜、禹、汤,四圣敦仁,允施德音,民安无穷,旅人相望,未同朝乡。”(3).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伏羲、轩辕(黄帝)、高辛(帝喾)、禹。《云笈七签》卷三:“伏羲受图,轩辕受符,高辛受天经,夏禹受《洛书》,四圣禀其神灵,五老现于河渚,故三坟五典,常道之教也。”(4).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周公、太公、召公、史佚。《大戴礼记·保傅》载,成王中立而听朝,周公常立于前,太公常立于左,召公常立于右,史佚常立于后。“四圣维之,是以虑无失计,而举无过事。”(5).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唐代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唐韩愈《平淮西碑》:“唐承天命,遂臣万邦。孰居近土,袭盗以狂。往在玄宗,崇极而圮。河北悍骄,河南附起,四圣不宥,屡兴师征,有不能尅,益戍以兵。”(6).医家称黄帝、岐伯、秦越人(扁鹊)、张机为“四圣”。清黄元御著医书有《四圣心源》、《四圣悬枢》等,见《清史稿·艺文志三》。(7).佛教语。十界中,声闻、缘觉、菩萨、佛四界称“四圣”。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称“六凡”。(8).佛教语。禅林称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大海众菩萨为“四圣”。
其他释义
1.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颛顼﹑帝喾﹑帝尧﹑帝舜。2.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尧﹑舜﹑禹﹑汤。3.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伏羲﹑轩辕(黄帝)﹑高辛(帝喾)﹑禹。4.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周公﹑太公﹑召公﹑史佚。《大戴礼记.保傅》载,成王中立而听朝,周公常立于前,太公常立于左,召公常立于右,史佚常立于后。'四圣维之,是以虑无失计,而举无过事。'5.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唐代肃宗﹑代宗﹑德宗﹑顺宗。6.医家称黄帝﹑岐伯﹑秦越人(扁鹊)﹑张机为'四圣'。清黄元御着医书有《四圣心源》﹑《四圣悬枢》等,见《清史稿.艺文志三》。7.佛教语。十界中,声闻﹑缘觉﹑菩萨﹑佛四界称'四圣'。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称'六凡'。8.佛教语。禅林称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大海众菩萨为'四圣'。
四圣造句
1.姬高是周文王姬昌的十五子,也是周武王姬发的胞弟,因灭商有功,与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合称为周初“四圣人”。
2.除了这两座大殿,上清正一宫中另有紫微殿、后土殿、斗母宫、雷神殿、南斗殿、北斗殿、四圣殿、伏魔殿等,共二十四座。
3.太和三十六年,万川归海,于四圣万仞绝壁下形成血海,一波一波涛涛不绝。
4.九龙岛四圣之事为师已然知晓,那四圣所骑之兽乃万兽朝苍之时,种种各别,龙生九种,色相不同。
5.通天你喜杀伐,这诛戮陷绝四剑连同这阵图合一,可布下那诛仙剑阵,四圣聚集方可破除。
6.在佛教的教义总纲苦集灭道四圣谛中,苦谛是认识佛教的前提。
7.有说法称,他与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都是周武王的股肱之臣,合称“周初四圣”。
8.四圣传序,以至陛下,躬亲听断,干戈所麾,无不从顺。
9.武林中有四圣,他们武功盖世,性格孤僻,各有所求。
10.天降麒麟兆丰瑞,世出四圣罹祸兮。
四圣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