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参校
cān jiào

【拼音】:cān jiào

【简体】:参校

【繁体】:參校

字义分解
参校的解释
词语解释
⒈ 参与校订。英:proofread;reviseabook;⒉ 参照同名的另一种版本校订某一部书。英:proofreadbyreferringtoeachother;参校[cānjiào]⒈参与校订。英proofread;reviseabook;⒉参照同名的另一种版本校订某一部书。英proofreadbyreferringtoeachother;
基础解释
∶参与校订∶参照同名的另一种版本校订某一部书
引证解释
⒈ 参照比较;参照校勘。常指为别人所著之书做校订工作;或以一书的一种本子做底本,参考其他本子加以校订。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共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覈古今,为之折衷。”《宋史·选举志四》:“削去重复,补其闕漏,参校详议。”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古书传述亦有异同例》:“以《齐语》参校,改易之迹显然矣。”阿英《版本小言》:“这就有搜集多种版本来互相参校的必要了。”⒈参照比较;参照校勘。常指为别人所著之书做校订工作;或以一书的一种本子做底本,参考其他本子加以校订。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共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覈古今,为之折衷。”《宋史·选举志四》:“削去重复,补其闕漏,参校详议。”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古书传述亦有异同例》:“以《齐语》参校,改易之迹显然矣。”阿英《版本小言》:“这就有搜集多种版本来互相参校的必要了。”
综合释义
参照比较;参照校勘。常指为别人所著之书做校订工作;或以一书的一种本子做底本,参考其他本子加以校订。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共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覈古今,为之折衷。”《宋史·选举志四》:“削去重复,补其闕漏,参校详议。”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古书传述亦有异同例》:“以《齐语》参校,改易之迹显然矣。”阿英《版本小言》:“这就有搜集多种版本来互相参校的必要了。”参校[cānjiào]参考其他资料以校勘、订正。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共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核古今,为之折衷。」《宋史.卷一五八.选举志四》:「削去重覆,补其关漏,参校详议。」
网友释义
参校,指参照比较;参照校勘。语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共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覈古今,为之折衷。”
汉语大词典
参照比较;参照校勘。常指为别人所著之书做校订工作;或以一书的一种本子做底本,参考其他本子加以校订。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共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覈古今,为之折衷。”《宋史·选举志四》:“削去重复,补其阙漏,参校详议。”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古书传述亦有异同例》:“以《齐语》参校,改易之迹显然矣。”阿英《版本小言》:“这就有搜集多种版本来互相参校的必要了。”
国语辞典
⒈ 参考其他资料以校勘、订正。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共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核古今,为之折衷。」《宋史·卷一五八·选举志四》:「削去重复,补其关漏,参校详议。」参校[cānjiào]⒈参考其他资料以校勘、订正。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共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核古今,为之折衷。」《宋史·卷一五八·选举志四》:「削去重复,补其关漏,参校详议。」
辞典修订版
参考其他资料以校勘、订正。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共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核古今,为之折衷。」《宋史.卷一五八.选举志四》:「削去重覆,补其关漏,参校详议。」
其他释义
1.参照比较;参照校勘。常指为别人所著之书做校订工作;或以一书的一种本子做底本,参考其他本子加以校订。
参校造句
1.宋人又另觅得隶古定字体之本子,以相参校,乃有古、今二种字体之伪《古文尚书》。
2.本书以耕书屋刊本为底本,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参校
3.聊以余日,试推其旨,参校旧器,及古夹钟玉律,更制新尺,以证分毫,制为四器,名之为通。
4.电纸书收入“二十四史”等被指侵权;汉王称版权由国学网得到;国学网称曾参校中华版本。
5.诏以昭素、莹、昭吉所献新历,遣内臣沈元应集本监官属、学生参校测验,考其疏密。
6.仍尽取其书,参校太史有无,以补遗阙。
7.僧垣乃参校徵效者为《集验方》十二卷,又撰《行记》三卷,行于世。
8.昭吉所献新历,遣内臣沈元应集本监官属、学生参校测验,考其疏密。
9.我不过是一个小参校,不是长官。
10.我旁边的这位也是你们的副参校,公孙百。
参校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