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左右逢原
zuǒ yòu féng yuán

【拼音】:zuǒ yòu féng yuán

【注音】:ㄗㄨㄛˇ一ㄡˋㄈㄥˊㄩㄢˊ

【词性】:成语。

【简体】:左右逢原

【繁体】:左右逢原

字义分解
左右逢原的解释
词语解释
《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原谓学问工夫到家后,则触处皆得益。后以“左右逢原”泛指做事得心应手。亦作:左右逢源左右逢原[zuǒyòuféngyuán]⒈《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原谓学问工夫到家后,则触处皆得益。后以“左右逢原”泛指做事得心应手。亦作:左右逢源。
基础解释
《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原谓学问工夫到家后,则触处皆得益。后以“左右逢原”泛指做事得心应手。亦作:[[左右逢源]]
引证解释
⒈亦作“左右逢源”。引《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朱子语类》卷一三九:“前辈作文者,古人有名文字皆模拟作一篇,故后有作时,左右逢原。”严复《救亡决论》:“其究极也,必道通为一,左右逢原,故高明。”续范亭《来南泥湾途中》诗:“有似池鱼入大海,左右逢源空气香。”⒈亦作“左右逢源”。引《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朱子语类》卷一三九:“前辈作文者,古人有名文字皆模拟作一篇,故后有作时,左右逢原。”严复《救亡决论》:“其究极也,必道通为一,左右逢原,故高明。”续范亭《来南泥湾途中》诗:“有似池鱼入大海,左右逢源空气香。”成语解释左右逢原
综合释义
原指学问工夫到家后,则触处皆得益。后泛指做事得心应手。其究极也,必道通为一,~,故商明。◎严复《救亡决论》左右逢原[@@@@@#####《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源)]@@@@@《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源)左右逢原[@@@@@#####《朱子语类.卷一三九.论文上》:「前辈作文者,古人有名文字,皆模拟作一篇。故后有所作时,左右逢原。」]@@@@@《朱子语类.卷一三九.论文上》:「前辈作文者,古人有名文字,皆模拟作一篇。故后有所作时,左右逢原。」
汉语大词典
《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原谓学问工夫到家后,则触处皆得益。后以“左右逢原”泛指做事得心应手。《朱子语类》卷一三九:“前辈作文者,古人有名文字皆模拟作一篇,故后有作时,左右逢原。”严复《救亡决论》:“其究极也,必道通为一,左右逢原,故高明。”亦作“左右逢源”。续范亭《来南泥湾途中》诗:“有似池鱼入大海,左右逢源空气香。”
成语词典版
01.《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源)02.《朱子语类.卷一三九.论文上》:「前辈作文者,古人有名文字,皆模拟作一篇。故后有所作时,左右逢原。」
其他释义
原指学问工夫到家后,则触处皆得益。后泛指做事得心应手。
出处
《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前辈作文者,古人有名文字皆模拟作一篇,故后有作时,左右逢原。”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左右逢原造句
1.其究极也,必道通为一,左右逢原,故商明。◎严复《救亡决论》
左右逢原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