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武陵源
wǔ líng yuán

【拼音】:wǔ líng yuán

【注音】:ㄨˇㄌ一ㄥˊㄩㄢˊ

【结构】:武(半包围结构)陵(左右结构)源(左右结构)

【简体】:武陵源

【繁体】:武陵源

字义分解
武陵源的解释
词语解释
晋·陶潜《桃花源记》载:晋·太元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见其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男女老少怡然自乐。村人自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遂与外界隔绝。后渔人复寻其处,“迷不复得”。后以“武陵源”借指避世隐居的地方。亦作“武陵溪”。亦作:武陵滩、武陵川武陵源[wǔlíngyuán]⒈晋·陶潜《桃花源记》载:晋·太元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见其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男女老少怡然自乐。村人自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遂与外界隔绝。后渔人复寻其处,“迷不复得”。后以“武陵源”借指避世隐居的地方。亦作“武陵溪”。亦作:武陵滩、武陵川。
基础解释
后以“武陵源”借指避世隐居的地方。
引证解释
⒈晋陶潜《桃花源记》载:晋太元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见其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男女老少怡然自乐。村人自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遂与外界隔绝。后渔人复寻其处,“迷不復得”。后以“武陵源”借指避世隐居的地方。引唐宋之问《宿清远峡山寺》诗:“寥寥隔尘事,何异武陵源。”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宋王安石《即事》诗之七:“归来向人説,疑是武陵源。”亦作“武陵滩”、“武陵川”。唐汪遵《东海》诗:“同作危时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滩。”唐皇甫冉《酬包评事壁画山水见寄》诗:“寒侵赤城顶,日照武陵川;若览名山誌,仍闻《招隐》篇。”明唐顺之《广德道中》诗:“倘遇秦人应不识,只疑误入武陵川。”⒉亦作“武陵溪”。东汉刘晨、阮肇入天台山迷不得返,饥食桃果,寻水得大溪,溪边遇仙女,并获款留。及出,已历七世,复往,不知何所。后成文人经常援引的典故。见《太平御览》卷四一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引唐王之涣《惆怅词》之十:“晨肇重来路已迷,碧桃花谢武陵溪。”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三折:“多管为残花几片,悮刘晨迷入武陵源。”元曾瑞《留鞋记》第一折:“有缘千里能相会,刘晨曾入武陵溪。”明汤显祖《牡丹亭·寻梦》:“为甚呵,玉真重遡武陵源?也则为水点花飞在眼前。”
综合释义
晋陶潜《桃花源记》载:晋太元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见其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男女老少怡然自乐。村人自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遂与外界隔绝。后渔人复寻其处,“迷不復得”。后以“武陵源”借指避世隐居的地方。唐宋之问《宿清远峡山寺》诗:“寥寥隔尘事,何异武陵源。”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宋王安石《即事》诗之七:“归来向人説,疑是武陵源。”亦作“武陵滩”、“武陵川”。唐汪遵《东海》诗:“同作危时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滩。”唐皇甫冉《酬包评事壁画山水见寄》诗:“寒侵赤城顶,日照武陵川;若览名山誌,仍闻《招隐》篇。”明唐顺之《广德道中》诗:“倘遇秦人应不识,只疑误入武陵川。”亦作“武陵溪”。东汉刘晨、阮肇入天台山迷不得返,饥食桃果,寻水得大溪,溪边遇仙女,并获款留。及出,已历七世,复往,不知何所。后成文人经常援引的典故。见《太平御览》卷四一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唐王之涣《惆怅词》之十:“晨肇重来路已迷,碧桃花谢武陵溪。”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三折:“多管为残花几片,悮刘晨迷入武陵源。”元曾瑞《留鞋记》第一折:“有缘千里能相会,刘晨曾入武陵溪。”明汤显祖《牡丹亭·寻梦》:“为甚呵,玉真重遡武陵源?也则为水点花飞在眼前。”武陵源[wǔlíngyuán]比喻世外乐土或避世隐居的地方。参见「桃源」条。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春光在眼前,争奈玉人不见,将一座梵王宫疑是武陵源。
汉语大词典
(1).晋陶潜《桃花源记》载:晋太元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见其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男女老少怡然自乐。村人自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遂与外界隔绝。后渔人复寻其处,“迷不复得”。后以“武陵源”借指避世隐居的地方。唐宋之问《宿清远峡山寺》诗:“寥寥隔尘事,何异武陵源。”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宋王安石《即事》诗之七:“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亦作“武陵滩”、“武陵川”。唐汪遵《东海》:“同作危时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滩。”唐皇甫冉《酬包评事壁画山水见寄》:“寒侵赤城顶,日照武陵川;若览名山志,仍闻《招隐》篇。”明唐顺之《广德道中》诗:“倘遇秦人应不识,只疑误入武陵川。”(2).亦作“武陵溪”。东汉刘晨、阮肇入天台山迷不得返,饥食桃果,寻水得大溪,溪边遇仙女,并获款留。及出,已历七世,复往,不知何所。后成文人经常援引的典故。见《太平御览》卷四一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唐王之涣《惆怅词》之十:“晨肇重来路已迷,碧桃花谢武陵溪。”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三折:“多管为残花几片,误刘晨迷入武陵源。”元曾瑞《留鞋记》第一折:“有缘千里能相会,刘晨曾入武陵溪。”明汤显祖《牡丹亭·寻梦》:“为甚呵,玉真重溯武陵源?也则为水点花飞在眼前。”
国语辞典
比喻世外乐土或避世隐居的地方。参见「桃源」条。武陵源[wǔlíngyuán]⒈比喻世外乐土或避世隐居的地方。参见「桃源」条。引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春光在眼前,争奈玉人不见,将一座梵王宫疑是武陵源。」英语Wulingyuanscenicarea,inZhangjiajiecity張家界市|张家界市[Zhang1jia1jie4shi4],Hunan德语Wulingyuan(Eig,Geo)​
辞典修订版
比喻世外乐土或避世隐居的地方。参见「桃源」条。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春光在眼前,争奈玉人不见,将一座梵王宫疑是武陵源。」
其他释义
在湖南省西北部武陵山北段。为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包括张家界森林公园和索溪峪、天子山风景区。属张家界市管辖。总面积360平方千米。是一处主要以砂岩峰林地貌和原始次生林为内容的自然风景区。景区内山奇水秀,千峰万壑,森林茂密,风景佳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武陵源造句
1.天子山由于海拔高,地处武陵源高山地区,雪灾尤其严重。
2.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张家界武陵源在省内游中自然唱起了主角。
3.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4.武陵源境内岩溶地貌发达,石英砂岩峰林峡壳地貌发育更为世界罕见。
5.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委、区政府公布“最牛洗脚城”事件调查结果条幅原是商家用作“撑门面”的“道具”,所涉机关单位不知情。
6.我们第一个看到的是武陵源塔,它虽然不是观光景点,但它的壮观,却使游人们叹为观止,不得不在塔前留下纪念的合影。
7.旨在为武陵源生态旅游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8.游人争览武陵源天子山蓬莱仙境。
9.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杨家界自然保护区,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索溪峪自然保护区,统称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10.进入晚秋时节,张家界武陵源景区山峰许多树叶开始变黄变红,在常绿树叶衬托下分外显眼。
武陵源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