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旧时道教称灵芝。灵芝,蕈的一种,菌盖肾脏形,赤褐色或暗紫色,有环纹,并有光泽。可入药,有滋补作用。宝芝[bǎozhī]⒈旧时道教称灵芝。灵芝,蕈的一种,菌盖肾脏形,赤褐色或暗紫色,有环纹,并有光泽。可入药,有滋补作用。
引证解释
⒈旧时道教称灵芝。灵芝,蕈的一种,菌盖肾脏形,赤褐色或暗紫色,有环纹,并有光泽。可入药,有滋补作用。引《云笈七籤》卷十二:“玉童侍左,玉女侍右,三光宝芝,洞暎内外。”
网络解释
宝芝宝芝,汉语词语,拼音是bǎozhī,解释是旧时道教称灵芝。
综合释义
旧时道教称灵芝。灵芝,蕈的一种,菌盖肾脏形,赤褐色或暗紫色,有环纹,并有光泽。可入药,有滋补作用。《云笈七籤》卷十二:“玉童侍左,玉女侍右,三光宝芝,洞暎内外。”
汉语大词典
旧时道教称灵芝。灵芝,蕈的一种,菌盖肾脏形,赤褐色或暗紫色,有环纹,并有光泽。可入药,有滋补作用。《云笈七签》卷十二:“玉童侍左,玉女侍右,三光宝芝,洞映内外。”
其他释义
1.旧时道教称灵芝。灵芝,蕈的一种,菌盖肾脏形,赤褐色或暗紫色,有环纹,并有光泽。可入药,有滋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