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槐市
huái shì

【拼音】:huái shì

【注音】:ㄏㄨㄞˊㄕˋ

【结构】:槐(左右结构)市(上下结构)

字义分解
槐市的解释
词语解释
汉代长安读书人聚会﹑贸易之市。因其地多槐而得名。后借指学宫,学舍。槐市[huáishì]⒈汉代长安读书人聚会、贸易之市。因其地多槐而得名。后借指学宫,学舍。据《三辅黄图》载:“仓之北,为槐市,列槐树数百行为队,无墙屋,诸生朔望会此市,各持其郡所出货物及经传书记、笙磬乐器相与买卖。”
引证解释
⒈汉代长安读书人聚会、贸易之市。因其地多槐而得名。后借指学宫,学舍。引据《三辅黄图》载:“仓之北,为槐市,列槐树数百行为队,无墙屋,诸生塑望会此市,各持其郡所出货物及经传书记、笙磬乐器相与买卖。”南朝梁元帝《皇太子讲学碑》:“转金路而下辟雍,晬玉裕而经槐市。”唐武元衡《酬谈校书长安秋夜对月寄诸故旧》诗:“蓬山高价传新韵,槐市芳年挹盛名。”宋苏轼《次韵徐积》:“但见中年隐槐市,岂知平日赋兰臺。”
网络解释
槐市汉武帝设立太学后,学生规模不断扩大,至成帝时,人数已达数千之众。众多太学生聚集一地,扩大了对书籍的需求,于是,在太学旁形成了包括买卖书籍在内的综合性贸易集市“槐市”。槐市位于长安城东南,因其地多槐树而得名。集市每半月一次,文士在此交流学术思想,互通有无,对当时的官方教育起了积极的作用。更始元年(23),太学在战乱中解散,槐市随之消失。
综合释义
汉代长安读书人聚会、贸易之市。因其地多槐而得名。后借指学宫,学舍。据《三辅黄图》载:“仓之北,为槐市,列槐树数百行为队,无墙屋,诸生塑望会此市,各持其郡所出货物及经传书记、笙磬乐器相与买卖。”南朝梁元帝《皇太子讲学碑》:“转金路而下辟雍,晬玉裕而经槐市。”唐武元衡《酬谈校书长安秋夜对月寄诸故旧》诗:“蓬山高价传新韵,槐市芳年挹盛名。”宋苏轼《次韵徐积》:“但见中年隐槐市,岂知平日赋兰臺。”槐市[huáishì]汉代长安读书人聚会﹑贸易之市。因其地多槐而得名◇借指学宫,学舍。据《三辅黄图》载/仓之北,为槐市,列槐树数百行为队,无墙屋,诸生朔望会此市,各持其郡所出货物及经传书记﹑笙磬乐器相与买卖。
汉语大词典
汉代长安读书人聚会、贸易之市。因其地多槐而得名。后借指学宫,学舍。据《三辅黄图》载:“仓之北,为槐市,列槐树数百行为队,无墙屋,诸生塑望会此市,各持其郡所出货物及经传书记、笙磬乐器相与买卖。”南朝梁元帝《皇太子讲学碑》:“转金路而下辟雍,晬玉裕而经槐市。”唐武元衡《酬谈校书长安秋夜对月寄诸故旧》诗:“蓬山高价传新韵,槐市芳年挹盛名。”宋苏轼《次韵徐积》:“但见中年隐槐市,岂知平日赋兰台。”
其他释义
1.汉代长安读书人聚会﹑贸易之市。因其地多槐而得名。后借指学宫,学舍。据《三辅黄图》载:'仓之北,为槐市,列槐树数百行为队,无墙屋,诸生朔望会此市,各持其郡所出货物及经传书记﹑笙磬乐器相与买卖。'
槐市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