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烘堂大笑
hōng táng dà xiào

【拼音】:hōng táng dà xiào

【注音】:ㄏㄨㄥㄊㄤˊㄉㄚˋㄒ一ㄠˋ

【词性】:成语。

字义分解
烘堂大笑的解释
词语解释
唐代御史有台院﹑殿院﹑察院之分,由台院一名年资最高者主杂事,谓之'杂端';凡公堂会食,都不谈笑,如杂端先笑,则三院之人随之大笑,谓之'烘堂'。见唐赵璘《因话录.征》。后因以'烘堂大笑'形容满屋的人同时大笑。
基础解释
唐代御史有台院﹑殿院﹑察院之分,由台院一名年资最高者主杂事,谓之/'杂端/';凡公堂会食,都不谈笑,如杂端先笑,则三院之人随之大笑,谓之/'烘堂/'。见唐赵璘《因话录.征》。后因以/'烘堂大笑/'形容满屋的人同时大笑。
引证解释
⒈唐代御史有台院、殿院、察院之分,由台院一名年资最高者主杂事,谓之“杂端”;凡公堂会食,都不谈笑,如杂端先笑,则三院之人随之大笑,谓之“烘堂”。见唐赵璘《因话录·徵》。后因以“烘堂大笑”形容满屋的人同时大笑。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冯相、和相同在中书。一日,和问冯曰:‘公靴新买,其直几何?’冯举左足示和曰:‘九百。’和性褊急,遽回顾小吏云:‘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因詬责久之。引冯徐举右足曰:‘此亦九百。’於是烘堂大笑。”
网友释义
发 音hōngtángdàxiào解 释形容满屋的人同时大笑。出 处唐代御史有台院、殿院、察院之分,由台院一名年资最高者主杂事,谓之“杂端”;凡公堂会食,都不谈笑,如杂端先笑,则三院之人随之大笑,谓之“烘堂”。见唐·赵璘《因话录》卷五:“唐御史有台院、殿院、罕院,以一御史知杂事,谓之杂端。公堂会食,皆绝笑言。惟杂端笑而三院皆笑,谓之哄笑,则不罚。”示例因把在筱亭客厅上的事情,说了一遍。大家~。(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四回)
汉语大词典
唐代御史有台院、殿院、察院之分,由台院一名年资最高者主杂事,谓之“杂端”;凡公堂会食,都不谈笑,如杂端先笑,则三院之人随之大笑,谓之“烘堂”。见唐赵璘《因话录·徵》。后因以“烘堂大笑”形容满屋的人同时大笑。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冯相、和相同在中书。一日,和问冯曰:‘公靴新买,其直几何?’冯举左足示和曰:‘九百。’和性褊急,遽回顾小吏云:‘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因诟责久之。冯徐举右足曰:‘此亦九百。’于是烘堂大笑。”
其他释义
形容满屋的人同时大笑。
出处
唐代御史有台院、殿院、察院之分,由台院一名年资最高者主杂事,谓之“杂端”;凡公堂会食,都不谈笑,如杂端先笑,则三院之人随之大笑,谓之“烘堂”。见唐赵璘《因话录·征》。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烘堂大笑造句
1.凌雪儿的话立刻引来一阵烘堂大笑,就连对凌秋雨爱理不理的韩紫芸也不例外,虽然她极力的想要掩饰。
2.望着他笨重又可爱的身影走出包间,小毛、李杨和萧桀不禁对望一眼,又烘堂大笑起来。(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网烘堂大笑造句)
3.望着他笨重又可爱的身影走出包间,小毛、李杨和萧桀不禁对望一眼,又烘堂大笑起来。(www.chazidian.com/zj-94952/查字典烘堂大笑造句)
烘堂大笑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