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东渐
dōng jiān

【拼音】:dōng jiān

【注音】:ㄉㄨㄥㄐ一ㄢˋ

【结构】:东(独体结构)渐(左右结构)

【简体】:东渐

【繁体】:東漸

字义分解
东渐的解释
词语解释
1.向东流入。2.引申谓向东方流传。3.浙江东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东渐[dōngjiān]⒈向东流入。⒉引申谓向东方流传。
引证解释
⒈向东流入。引《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晋葛洪《抱朴子·钧世》:“故水不发崐山,则不能扬洪流以东渐。”⒉引申谓向东方流传。引南朝梁简文帝《大法颂》:“西踰月窟,东渐扶桑。”林纾《送文科毕业诸学士序》:“欧风既东渐,然尚不为吾文之累,敝在俗士以古文为朽败。”
网络解释
东渐东渐,拼音dōnɡjiān,汉语词汇,解释为向东流入。
综合释义
向东流入。《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晋葛洪《抱朴子·钧世》:“故水不发崐山,则不能扬洪流以东渐。”引申谓向东方流传。南朝梁简文帝《大法颂》:“西踰月窟,东渐扶桑。”林纾《送文科毕业诸学士序》:“欧风既东渐,然尚不为吾文之累,敝在俗士以古文为朽败。”
汉语大词典
(1).向东流入。《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晋葛洪《抱朴子·钧世》:“故水不发昆山,则不能扬洪流以东渐。”(2).引申谓向东方流传。南朝梁简文帝《大法颂》:“西踰月窟,东渐扶桑。”林纾《送文科毕业诸学士序》:“欧风既东渐,然尚不为吾文之累,敝在俗士以古文为朽败。”
国语辞典
慢慢进入东方,如:「西风东渐」。东渐[dōngjiān]⒈慢慢进入东方。例如:「西风东渐」。
其他释义
1.向东流入。2.引申谓向东方流传。
东渐造句
1.中国近代律师制度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在中国法律近代化过程中逐步确立。
2.若无欧风东渐,五四运动何能掀起,孔子怎能打得倒?科学与民主我们还是太少。
3.从清末西学东渐,传统的意识形态动摇,北京城的娼业开始复兴,苏州的清吟小班,迤逦北上,八大胡同繁荣娼盛,官员们“谈助无非中发白,闲来只是逛胡同”。
4.若说眼镜、手杖是欧风东渐,那么折扇的时尚实属华夏文风了。
5.在西风东渐的潮流中,以写实造型改造中国画的语言审美,一时间成为中国画现代性转换的目标。
6.在“佛学东渐”的过程中,佛教逐步与中国传统的儒、道等本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汉传佛教。
7.在一些人眼里,一切外来的东西,都是欧风美雨,都是“敌对势力”;一切舶来的东西,都是欧风东渐,都是“西化”、“分化”。
8.既有传统文化的底子,又有“欧风东渐”的浸染。
9.苏曼殊浪漫主义不是西学东渐的直接产物,而是固有文化生态发生结构变动之结果。
10.受欧风东渐的影响,戊戌变法前,一些有识之士倡言仿效外国,建立公共图书机构。
东渐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