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运笔
yùn bǐ

【拼音】:yùn bǐ

【注音】:ㄩㄣˋㄅ一ˇ

【结构】:运(半包围结构)笔(上下结构)

【简体】:运笔

【繁体】:運筆

字义分解
运笔的解释
词语解释
运笔yùnbǐ。(1)笔法的运用;动笔。运笔[yùnbǐ]⒈笔法的运用;动笔。例悬腕运笔。时而搁笔沉思,时而运笔如飞。英wieldthepen;
基础解释
笔法的运用。
引证解释
⒈书法用语。指运腕用笔。引南朝梁武帝《答陶弘景书》:“夫运笔邪则无芒角,执手宽则书缓弱。”《宣和书谱·胡季良》:“字体温润,虽肥而有秀颖之气,运笔略无凝滞。”明徐渭《<玄抄类摘>序》:“大约书始执笔,执则运,故次运笔,运则书,书有法也。”沉尹默《书法论·引言》:“字是用笔蘸上一色墨,由指执笔,由腕运笔,起倒使转不停而写成的。”⒉书写或写作。引《北史·陈元康传》:“元康於坛下作军书,颯颯运笔,笔不及冻,俄顷数纸。”宋苏轼《观子玉郎中草圣》诗:“柳侯运笔如电闪,子云寒悴羊欣俭。”⒊指诗文的风格。引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明王世贞评《子虚》、《上林》,以为材极富,辞极丽,运笔极古雅,精神极流动。”
网络解释
运笔运笔即用手腕运转毛笔,要学会运笔,应弄清楚指,腕,臂各个部位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一般来说,指的作用在于执笔,腕臂的作用在于运笔。在书写字径3厘米以下的小字时,点画间距较小,动作细微,就用五指协调行笔。如书写拳头般大小的字体,由于运笔范围大,而以用腕为主要,指则辅助之。在大些的字,仅靠腕无济于事,须要用臂来配合腕共同完成书写。
综合释义
书法用语。指运腕用笔。南朝梁武帝《答陶弘景书》:“夫运笔邪则无芒角,执手宽则书缓弱。”《宣和书谱·胡季良》:“字体温润,虽肥而有秀颖之气,运笔略无凝滞。”明徐渭《<玄抄类摘>序》:“大约书始执笔,执则运,故次运笔,运则书,书有法也。”沉尹默《书法论·引言》:“字是用笔蘸上一色墨,由指执笔,由腕运笔,起倒使转不停而写成的。”书写或写作。《北史·陈元康传》:“元康於坛下作军书,颯颯运笔,笔不及冻,俄顷数纸。”宋苏轼《观子玉郎中草圣》诗:“柳侯运笔如电闪,子云寒悴羊欣俭。”指诗文的风格。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明王世贞评《子虚》、《上林》,以为材极富,辞极丽,运笔极古雅,精神极流动。”运笔[yùnbǐ]写字、画画时笔锋的变化运用。南朝梁.武帝〈答陶弘景书〉:「夫运笔邪则无芒角,执手宽则书缓弱。」
汉语大词典
(1).书法用语。指运腕用笔。南朝梁武帝《答陶弘景书》:“夫运笔邪则无芒角,执手宽则书缓弱。”《宣和书谱·胡季良》:“字体温润,虽肥而有秀颖之气,运笔略无凝滞。”明徐渭《〈玄抄类摘〉序》:“大约书始执笔,执则运,故次运笔,运则书,书有法也。”沈尹默《书法论·引言》:“字是用笔蘸上一色墨,由指执笔,由腕运笔,起倒使转不停而写成的。”(2).书写或写作。《北史·陈元康传》:“元康于坛下作军书,飒飒运笔,笔不及冻,俄顷数纸。”宋苏轼《观子玉郎中草圣》诗:“柳侯运笔如电闪,子云寒悴羊欣俭。”(3).指诗文的风格。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明王世贞评《子虚》、《上林》,以为材极富,辞极丽,运笔极古雅,精神极流动。”
国语辞典
写字、画画时笔锋的变化运用。运笔[yùnbǐ]⒈写字、画画时笔锋的变化运用。引南朝梁·武帝〈答陶弘景书〉:「夫运笔邪则无芒角,执手宽则书缓弱。」
辞典修订版
写字、画画时笔锋的变化运用。南朝梁.武帝〈答陶弘景书〉:「夫运笔邪则无芒角,执手宽则书缓弱。」
其他释义
1.书法用语。指运腕用笔。2.书写或写作。3.指诗文的风格。
运笔造句
1.于是,他便央求从人弄到了两块大小高矮平齐的木板,然后找来笔墨,当然此时的他还不能运笔如飞,试了几次后,还是用他最规范的字迹写成了一副贺联。
2.所以,其笔“能留”,留得住;运笔“能圆”,圆且活,也运用着黄宾虹指出的“要生,要拙,要涩,要茅,要晦暗,要嫩稚”之“免俗法”。
3.他一笔一画地写下了十个篆字,笔笔中锋运笔,力透纸背,通篇如秦松汉柏、商彝夏鼎,古意盎然。
4.静则“荡思八荒,神游万古”,运笔则表里澄澈,玄远超逸,以己之笔墨抒自心胸怀,“洗尽尘滓,独存孤迥”。
5.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姜夔也是一位书法理论家,其《楷书帖题跋卷》运笔遒劲、波澜老成,不仅能令人一睹其书法风采,也可从中了解他的艺术见解。 
6.天边偶而飘浮着淡淡的白云,像什么神仙画家从天庭跑过,信手运笔,轻轻抹在青山之旁,碧空之上。又像从别的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若飞,若停,吸之若来,吹之若去。
7.在运笔中的中锋转侧锋,行笔中的提按飞舞,墨色淡浓配置以及渴笔、湿笔、飞白的运用都有很深的研究。
8.接桐先是墨灌笔锋,接着畅心运笔,点墨之间一副美画即成,好洒脱一少年。
9.每次都看的力透纸背,将这个字的每一个笔画,每一个转角,甚至每一笔运笔的力道都分析了无数遍。
10.杨涛的出发点与此大相径庭,他从运笔开始,就打破了篆书原有的格式,什么逆入平出、藏头护尾等一概都浑化在对笔画和字体的深入体察中。
运笔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