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麻痹
má bì

【拼音】:má bì

【注音】:ㄇㄚˊㄅ一ˋ

【词性】:动词、形容词。

【结构】:麻(半包围结构)痹(半包围结构)

字义分解
麻痹的解释
词语解释
麻痹mábì。(1)感觉不灵或丧失。(2)医学名词。肢体或身体的某部分失去知觉或运动能力。(3)失去警惕性,疏忽。
基础解释
(动)丧失知觉能力和运动机能。[近]麻木。②(形)失去警惕性;疏忽大意:你太~了。[反]疏忽|大意。[反]警惕|警觉。③(动)使麻痹:~敌人。
引证解释
⒈见“麻痹”。亦作“麻痺”。⒉由于神经系统的病变,或麻醉药物的刺激等原因,使机体的感觉及运动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引宋周密《志雅堂杂钞·医药》:“以少许(押不卢)磨酒,饮人,即通身麻痺而死,虽刀斧加之不知也。”明唐顺之《与蔡白石郎中书》之二:“自顾齿髮渐衰,痛痒心切,既稍有知,不敢不极力爬搔护药,使此生甘为麻痺人也。”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一)》:“我幼时曾经牙痛,历试诸方,只有用细辛者稍有效,但也不过麻痹片刻,不是对症药。”⒊比喻精神、思想麻木。今多用指丧失警觉。引郁达夫《沉沦》:“他的智力也无用了,他的良心也麻痹了。”例如:这件事,我们可不能麻痹。
网络解释
麻痹(麻痹)身体某部分的感觉或运动功能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患麻痹之症。生活颇为艰难,也指马虎不经心,缺乏警惕性:麻痹大意思想麻痹。
综合释义
见“麻痹”。亦作“麻痺”。由于神经系统的病变,或麻醉药物的刺激等原因,使机体的感觉及运动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宋周密《志雅堂杂钞·医药》:“以少许(押不卢)磨酒,饮人,即通身麻痺而死,虽刀斧加之不知也。”明唐顺之《与蔡白石郎中书》之二:“自顾齿髮渐衰,痛痒心切,既稍有知,不敢不极力爬搔护药,使此生甘为麻痺人也。”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一)》:“我幼时曾经牙痛,历试诸方,只有用细辛者稍有效,但也不过麻痹片刻,不是对症药。”比喻精神、思想麻木。郁达夫《沉沦》:“他的智力也无用了,他的良心也麻痹了。”今多用指丧失警觉。如:这件事,我们可不能麻痹。
汉语大词典
亦作“麻痹”。(1).由于神经系统的病变,或麻醉药物的刺激等原因,使机体的感觉及运动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宋周密《志雅堂杂钞·医药》:“以少许(押不卢)磨酒,饮人,即通身麻痹而死,虽刀斧加之不知也。”明唐顺之《与蔡白石郎中书》之二:“自顾齿发渐衰,痛痒心切,既稍有知,不敢不极力爬搔护药,使此生甘为麻痹人也。”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一)》:“我幼时曾经牙痛,历试诸方,只有用细辛者稍有效,但也不过麻痹片刻,不是对症药。”(2).比喻精神、思想麻木。郁达夫《沉沦》:“他的智力也无用了,他的良心也麻痹了。”今多用指丧失警觉,如:这件事,我们可不能麻痹。
其他释义
身体某部分的感觉或运动功能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患麻痹之症,生活颇为艰难。也指马虎不经心,缺乏警惕性:麻痹大意|思想麻痹。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麻痹造句
1.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千万不能麻痹大意,任何疏漏,都会引起不安全事故发生。
2.生命可贵当珍爱,丝毫麻痹都是害。
3.肉体上受奴役的悲剧,就是逐渐导致对心灵上受努力的麻痹
4.不要用这种思想麻痹人民群众。
5.身体像是被铁锤敲打似的麻痹了,头痛终于不光灼烧眼球,也开始灼烧大脑。
6.喝醉虽然很难受但是还会去做,只是为了麻痹自己。
7.如今有些人见怪不怪,思想够麻痹的了。
8.细节主义会像毒品一样麻痹整个企业上上下下的战略神经,使企业在不知不觉中倒掉还在细节上找原因。
9.国境线上,敌人早已虎视眈眈,我们怎敢麻痹大意。
10.在这样的天气、这样的路上开车,只要有丝毫的麻痹大意,就可能出事故。
麻痹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