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乡士
xiāng shì

【拼音】:xiāng shì

【注音】:ㄒ一ㄤㄕˋ

【结构】:乡(独体结构)士(独体结构)

【繁体】:鄉士

字义分解
乡士的解释
词语解释
《周礼》官名。执掌本乡兼掌国中的狱讼。犹乡绅。古代赐给耆老的爵号名。乡士[xiāngshì]⒈《周礼》官名。执掌本乡兼掌国中的狱讼。⒉犹乡绅。⒊古代赐给耆老的爵号名。
引证解释
⒈《周礼》官名。执掌本乡兼掌国中的狱讼。引《周礼·秋官·乡士》:“乡士,掌国中,各掌其乡之民数而纠戒之。”郑玄注:“言掌国中,此主国中狱也。六乡之狱在国中。”⒉犹乡绅。引唐元稹《月三十韵》:“司存委乡士,新拜出郊畿。”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中:“煇在上饶,於乡士余公座上,因论诗。”⒊古代赐给耆老的爵号名。引明顾起元《客座赘语·里士乡士》:“洪武十九年六月二十日,詔赐耆老粟帛……应天凤阳民八十以上,天下民九十以上赐爵乡士,与县官平礼,并免杂役,冠带服色别议颁行,正官岁一存问。”清大汕《海外纪事》卷六:“日惧羣黎之未安,为田里树畜以养之,学校以教之,使率由於日用孝弟之中,秀良特出者,则有乡士遂士之荐,干旄爵秩之荣,遂以为君相之爱之如是其至也。”
网络解释
乡士乡士,指官名;犹乡绅;古代赐给耆老的爵号名。见唐元稹《月三十韵》:“司存委乡士,新拜出郊畿。”
综合释义
《周礼》官名。执掌本乡兼掌国中的狱讼。《周礼·秋官·乡士》:“乡士,掌国中,各掌其乡之民数而纠戒之。”郑玄注:“言掌国中,此主国中狱也。六乡之狱在国中。”犹乡绅。唐元稹《月三十韵》:“司存委乡士,新拜出郊畿。”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中:“煇在上饶,於乡士余公座上,因论诗。”古代赐给耆老的爵号名。明顾起元《客座赘语·里士乡士》:“洪武十九年六月二十日,詔赐耆老粟帛……应天凤阳民八十以上,天下民九十以上赐爵乡士,与县官平礼,并免杂役,冠带服色别议颁行,正官岁一存问。”清大汕《海外纪事》卷六:“日惧羣黎之未安,为田里树畜以养之,学校以教之,使率由於日用孝弟之中,秀良特出者,则有乡士遂士之荐,干旄爵秩之荣,遂以为君相之爱之如是其至也。”
汉语大词典
(1).《周礼》官名。执掌本乡兼掌国中的狱讼。《周礼·秋官·乡士》:“乡士,掌国中,各掌其乡之民数而纠戒之。”郑玄注:“言掌国中,此主国中狱也。六乡之狱在国中。”(2).犹乡绅。唐元稹《月三十韵》:“司存委乡士,新拜出郊畿。”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中:“煇在上饶,于乡士余公座上,因论诗。”(3).古代赐给耆老的爵号名。明顾起元《客座赘语·里士乡士》:“洪武十九年六月二十日,诏赐耆老粟帛……应天凤阳民八十以上,天下民九十以上赐爵乡士,与县官平礼,并免杂役,冠带服色别议颁行,正官岁一存问。”清大汕《海外纪事》卷六:“日惧群黎之未安,为田里树畜以养之,学校以教之,使率由于日用孝弟之中,秀良特出者,则有乡士遂士之荐,干旄爵秩之荣,遂以为君相之爱之如是其至也。”
其他释义
1.《周礼》官名。执掌本乡兼掌国中的狱讼。2.犹乡绅。3.古代赐给耆老的爵号名。
乡士造句
1.人们早已进入安恬的梦乡,士兵的身边,夜安宁静谧。
2.他本是真才实学之辈,心中只道考官自身才学甚低,不料后听同乡士子言说,那考官之职本属肥缺,若无朝堂臂助,再少金银奉上,纵使管鲍之才亦无法取得半点功名。
3.不料后听同乡士子言说,那考官之职本属肥缺,若无朝堂臂助,再少金银奉上,纵使管鲍之才亦无法取得半点功名。
4.公祖大人直道不容,以致忤时,敝乡士民迄今廑想明德。
5.元杂剧《误入桃源》,一位有身份的乡士衣锦还乡,偏遇上一个不正经的人和他蛮缠,这老兄火了“我这里道姓呼名,他那里嗑牙料嘴。
6.达西先生把椅子移近她一些,说道:“你可不能有这么重的乡士观念。
7.不料后听同乡士子言说,那考官之职本属肥缺,若无朝堂臂助,再少金银奉上,纵使管鲍之才亦无法取得半点功名。(查字典造句https://www。chazidian。com)
8.元杂剧《误入桃源》,一位有身份的乡士衣锦还乡,偏遇上一个不正经的人和他蛮缠,这老兄火了“我这里道姓呼名,他那里嗑牙料嘴。(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网)
乡士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