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许逊
xǔ xùn

【拼音】:xǔ xùn

【注音】:ㄒㄨˇㄒㄨㄣˋ

【结构】:许(左右结构)逊(半包围结构)

【繁体】:許遜

字义分解
许逊的解释
词语解释
传说中的仙人。许逊[xǔxùn]⒈传说中的仙人。相传为晋道士,汝南人,学道于吴猛,后举孝廉,曾为旌阳令。感晋室棼乱,弃官东归,周游江湖。东晋孝武帝太康二年八月一日,于洪州西山,举家四十二口拔宅飞升。世称许真君或许旌阳。见《太平广记》卷十四引唐无名氏《十二真君传·许真君》。
引证解释
⒈传说中的仙人。相传为晋道士,汝南人,学道于吴猛,后举孝廉,曾为旌阳令。感晋室棼乱,弃官东归,周游江湖。东晋孝武帝太康二年八月一日,于洪州西山,举家四十二口拔宅飞升。世称许真君或许旌阳。见《太平广记》卷十四引唐无名氏《十二真君传·许真君》。引元范梈《秋雨寓舍酬答夏编修》诗之四:“倚巖推许逊,负水揖文簫。”
网络解释
许逊(晋代道教人物)许逊(239年-374年),字敬之,江西南昌县(今属江西)长定乡益塘坡人,祖籍汝南(今河南许昌),其父许肃于东汉末年率家避战乱迁居南昌,吴赤乌二年(239)许逊出生于南昌县益塘坡(今麻丘乡)。晋代著名道士,道教净明派祖师,尊称许天师。道教尊为许真君,在道教流派中与张道陵、葛玄、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晋太康元年(280)举孝廉,出任旌阳令,后弃官东归,于西山中修道炼丹,着书立说,创“太上灵宝净明法”,白日飞升。
综合释义
传说中的仙人。相传为晋道士,汝南人,学道于吴猛,后举孝廉,曾为旌阳令。感晋室棼乱,弃官东归,周游江湖。东晋孝武帝太康二年八月一日,于洪州西山,举家四十二口拔宅飞升。世称许真君或许旌阳。见《太平广记》卷十四引唐无名氏《十二真君传·许真君》。元范梈《秋雨寓舍酬答夏编修》诗之四:“倚巖推许逊,负水揖文簫。”许逊[xǔxùn]传说中的仙人。相传为晋道士﹐汝南人﹐学道于吴猛﹐后举孝廉﹐曾为旌阳令。感晋室棼乱﹐弃官东归﹐周游江湖。东晋孝武帝太康二年八月一日﹐于洪州西山﹐举家四十二口拔宅飞升。世称许真君或许旌阳。见《太平广记》卷十四引唐无名氏《十二真君传.许真君》。
汉语大词典
传说中的仙人。相传为晋道士,汝南人,学道于吴猛,后举孝廉,曾为旌阳令。感晋室棼乱,弃官东归,周游江湖。东晋孝武帝太康二年八月一日,于洪州西山,举家四十二口拔宅飞升。世称许真君或许旌阳。见《太平广记》卷十四引唐无名氏《十二真君传·许真君》。元范梈《秋雨寓舍酬答夏编修》诗之四:“倚岩推许逊,负水揖文箫。”
其他释义
1.传说中的仙人。相传为晋道士﹐汝南人﹐学道于吴猛﹐后举孝廉﹐曾为旌阳令。感晋室棼乱﹐弃官东归﹐周游江湖。东晋孝武帝太康二年八月一日﹐于洪州西山﹐举家四十二口拔宅飞升。世称许真君或许旌阳。见《太平广记》卷十四引唐无名氏《十二真君传.许真君》。
近反义词
近义词
许逊造句
1.这厢道人见三郎到来,疾忙入内禀报许逊
2.元康二年壬子八月十五日,太上老君命玉真上公崔文子、太玄真仙瑕丘仲,凭册书下令征召许逊,拜为九州都仙大使高明主者,白日升天。
3.许逊飞升后,其门下弟子继续传道,至唐朝时,洞真天师胡慧超撰真君传记,向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宣扬净明教义,使净明宗声名大盛。
4.据说曾拜谌母为师,道法高妙,豫章各地多有许逊斗蛟斩蛇,为民除害的神奇故事。
5.张道陵、许逊、邱弘济、葛洪。
6.东晋太康二年八月初一,许逊举家拔宅飞升。
7.气功一词,早见于晋朝许逊所著之《宗教净明录》里记载的《气功阐微》篇。
8.相传东晋时江西南昌西山道士许逊修道有灵验,举家拔宅飞升。
许逊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