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拿问
ná wèn

【拼音】:ná wèn

【注音】:ㄋㄚˊㄨㄣˋ

【结构】:拿(上下结构)问(半包围结构)

【简体】:拿问

【繁体】:拿問

字义分解
拿问的解释
词语解释
拘捕审问:革职~。拿问[náwèn]⒈捉拿审问。
引证解释
⒈捉拿审问。引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二》:“是南京国子监上官,遂不拿问。”《儒林外史》第二九回:“荀大夫因贪赃拿问了,就是这三四日的事。”王统照《银龙集·刀柄》:“临时脱逃,连当初入队时的保人还得拿问。”
网络解释
拿问捉拿审问
综合释义
拘捕审问。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二》:“是南京国子监上官,遂不拿问。”《儒林外史》第二九回:“荀大夫因贪赃拿问了,就是这三四日的事。”王统照《银龙集·刀柄》:“临时脱逃,连当初入队时的保人还得拿问。”
网友释义
náwènㄣㄚˊㄨㄣˋ拿问(拿问)捉拿审问。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二》:“是南京国子监上官,遂不拿问。”《儒林外史》第二九回:“荀大夫因贪赃拿问了,就是这三四日的事。”王统照《银龙集·刀柄》:“临时脱逃,连当初入队时的保人还得拿问。”
汉语大词典
捉拿审问。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二》:“是南京国子监上官,遂不拿问。”《儒林外史》第二九回:“荀大夫因贪赃拿问了,就是这三四日的事。”王统照《银龙集·刀柄》:“临时脱逃,连当初入队时的保人还得拿问。”
国语辞典
拘捕审问。拿问[náwèn]⒈拘捕审问。引《水浒传·第二六回》:「知县看了道:『你且起来,待我从长商议。可行时便与你拿问。』」
辞典修订版
拘捕审问。《水浒传.第二六回》:「知县看了道:『你且起来,待我从长商议。可行时便与你拿问。』」
其他释义
1.捉拿审问。
拿问造句
1.惟叶志超、卫汝贵均系革职拿问之人,藏匿天津,以督署为逋逃薮,人言啧啧,恐非无因。
2.如果李夫子强行阻扰,就是违反大唐律例,依律可由官府拿问
3.回四爷,自从平邑出事,兖州镇守使刘希尧撤差拿问,下头就一文饷银没发。
4.接着,又有人揭发山东巡抚准泰在追究伪奏稿一事时有失职和拖延,旋即被乾隆皇帝革职拿问,调河南巡抚鄂容安接替其职。
5.文宗震怒,下旨把直隶提督张殿先、天津镇总兵达年、大沽协副将德奎,革职拿问
6.殿,欲将吾女选立宫妃;彼时被吾当面谏诤,不意昏君大怒,将我拿问忤旨之罪。
7.派人到长沙,将冯德馨立即革职拿问!就是因为有像他这样的地方大员,只知颟顸守旧,因循苟且,才让李沅发之流一再逍遥法外。
8.警耗传至京师,朝旨把死事诸臣,一一抚恤,独将何桂清革职拿问,另简大臣为江督。
9.贝勒初到杭时,以地方乏官,即委生员顾明彪杭州知府,侵匿潞藩迎犒银八百两,杭州府推官魏绍庄搜索当店,擅拿良民,已经臣革职拿问
10.席间,郑大拿问王小强愿不愿意到他的厂里做事,并保证说是坐办公室,断不会让他干粗活。
拿问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