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成语大全
成语
当前位置:首页成语大全 偃旗息鼓
yǎn qí xī gǔ

【拼音】: yǎn qí xī gǔ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偃旗息皷

【注音】:  一ㄢˇ ㄑ一ˊ ㄒ一 ㄍㄨˇ

【简拼】:  YQXG

【结构】:  联合式成语

【正音】:  息;不能读作“xǐ”。

【辩形】:  见“销声匿迹”(1056页)。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字义分解
成语解释
成语解释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偃旗息鼓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停止斗争等。 秦显家的听了,轰去了魂魄,垂头丧气,登时偃旗息鼓,卷包而去。(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
成语接龙
成语造句更多 >>
1、由于警力部署妥善,原来准备械斗的两帮人马,只好偃旗息鼓,纷纷散去。
2、我军势弱,可偃旗息鼓,埋伏于此,俟机攻其不备。
3、镖不喊沧,是以前镖局行镖高喊口号,而到沧州却要偃旗息鼓,小心通过,沧州高人多,行镖喊镖容易惹起武林人士反感。
4、没想到他突然宣布退选,偃旗息鼓地携妻出国。
5、在酷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连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
6、那些冷漠的、轻蔑的、恐惧的、猥琐的、残忍的目光。它们一次次偃旗息鼓,但一经触发就立刻卷土重来,不容你心存幻想。
7、我想要见义勇为抱打不平,喝止他的丑陋罪行,又怕自己势孤力薄争打不赢,只好偃旗息鼓敢怒而不敢言,眼巴巴地看着那工人逞凶肆虐荼毒生灵。
8、闢建游乐场一事本已成熟,但大地震后,偃旗息鼓,无人再提。
9、偃旗息鼓不代表他们绝了这念头。嘴边的肉不吃掉他们绝不死心。
10、卫风大帝对于结果无限震怒,发誓要雪耻报仇,可最后因为侥幸逃得一命的护国皇者带回的一封密信而偃旗息鼓,一时间议论之声不绝于街巷。
成语故事

《三国志?蜀志?赵云传》中记载:在一次战斗中,蜀将黄忠杀死了曹将夏侯渊,并夺取了战略要地。曹操非常恼火,把米仓移到汉水旁的北山脚下,亲率20万大军向阳平关大举进攻。黄忠、张著商议趁夜烧劫魏军粮草。临行前赵云和他们约定了返回时间,过期不归就带兵出寨接应,正与曹操亲自统率的部队相遇。赵云同曹军厮杀起来,把曹军打得丢盔弃甲,救回了黄忠和张著。曹操没有善罢甘休,指挥大队人马追杀赵云,直扑蜀营。赵云的副将张翼见赵云已退回本寨,后面追兵来势凶猛,便要关闭寨门拒守。赵云下令大开营门,偃旗息鼓,准备放曹军进来;一面又命令弓弩手埋伏在寨内外,然后自己单枪匹马站在门口等候敌人。生性多疑的曹操追到寨门口,心想,寨门大开,必有伏兵,即匆忙下令撤退。就在曹操调头后退的时候,蜀军营里金鼓齐鸣,杀声震天,飞箭如雨般向曹军射击。曹军惊慌失措,夺路逃命,自相践踏。赵云趁势夺了曹军的粮草,杀死了曹军大批兵马,得胜回营。

成语翻译
英语:cease fire
日语:旗(はた)を倒(たお)し鼓(つづみ)を打(う)つのをやめる;やめる,停止(ていし)する
俄语:со свёрнутыми знамёнами <уходить в подполье>
其他:<法>rouler ses drapeaux et faire taire ses tambours <cesser toutes activités>
偃旗息鼓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