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古诗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古诗大全 悯农二首

悯农二首

chūn zhòng
qiū shōu wàn
hǎi xián tián
nóng yóu è 饿
chú dāng
hàn xià
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
jiē xīn
诗人介绍
李绅

李绅

收录作品:187首

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查看更多 >>
译文
注解
赏析
背景
译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注解
粟:泛指谷类。
秋收:一作“秋成”。
子:指粮食颗粒。
四海:指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犹:仍然。
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赏析

这两首诗的内容是人们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能看到背后最真实的本质。这两首小诗之所有有生命力,就是揭示了平常事物背后更深层次的内涵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虽众人皆知,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问题。比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这就给人们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

诗人在阐明内容时,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使人容易接受和理解。例如第二首,前两句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让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

背景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公元799年(唐德宗贞元十五年)所作。

李绅其他诗词
唐代诗词
推荐诗词
相关诗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