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绕危峰渡翠崖,扪萝初上更崔嵬。
他年若有寻真分,定结茅芦傍此台。
谁把袈裟筑半峰,倚云楼阁打天钟。东西塔上自分屿,风雨声中忽见龙。
隔岸愁吹孤戌角,归鸦寒立夕阳松。旧时行殿成荒土,烟草萋萋暝色重。
缕缕袈裟叶叶云,相宗衰眇仅能存。青鸾影下寻初地,金粟香中净六根。
收拾华严归自性,总持尘刹故称尊。误疑宋玉工微咏,涓滴何曾报佛恩。
福田资象德,圣种理幽薰。不持金作缕,还用彩成文。
朱青自掩映,翠绮相氤氲。独有离离叶,恒向稻畦分。
南山披时寒夜中,一角不动毗岚风。
何人见此生惭愧,断续犹应护得龙。
织就木棉,裁成碧绢,光耀玉环金缕。服号离尘,
布名屈朐,一钵共来西土。想夜半传心印,把心灯遮住。
宝林古。历唐宋,禁闱崇护。袈裟阔、都作河山坐。
自着袈裟爱闭关。楞严一卷懒重翻。任教春去复春还。南浦送君才几日,
东家窥玉已三年。嫌他新月似眉弯。
自著袈裟爱闭关。楞严一卷懒重翻。任教春去复春还。南浦送君才几日,
东家窥玉已三年。嫌他新月似眉弯。
不须偏袒覆袈裟,唤作山僧未出家。
却变神山称佛国,只须一语妙莲华。
袈裟裹草鞋,赤脚桐城走。
只者破生涯,抵死扬家丑。
梵教一来东,群心日归向。
土石至无情,也作披缁状。
高绊袈裟挑纸帔。一杯茶罢成行计。路入庐山风细细。轻弹指。
百千三昧俱游戏。法椅何曾烧两臂。谁知纸上无穷意。欲识普贤真实际。
齁齁地。小炉雪夜和衣睡。
十载松关隔世尘,俯襟云石骨毛清。
他时脱得浮名利,好作清凉境里人。
袈裟初带帝城尘,便咏南陔望白云。贾岛未为穷主簿,汤休何事小参军。
古书似我閒千卷,山酒从谁尽十分。正是诸生薄韩柳,劝师绝口莫言文。
沙弥舞袈裟,走向踯躅飞。闲步亦惺惺,芳援相依依。
噎塞春咽喉,蜂蝶事光辉。群嬉且已晚,孤引将何归。
流艳去不息,朝英亦疏微。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袈裟半折閒田地,花自春风月自秋。
认得法轮长转处,可容狮窟护王侯。
细磨密衲作袈裟,曲水遥岑宛转花。
海外梯航输佛土,日边缄鐍赐禅家。
道冠儒履释袈裟,和会三家作一家。
忘却率陀天上路,双林端坐待龙华。
把得袈裟裹草鞋,相逢只么笑咍咍。
孔门弟子还知否,曾向灵山及第来。
脱下袈裟有泪痕,旧游无处不伤神。
何堪重把诗僧眼,来认江湖画里人。
云作袈裟方石僧,岩前独立几经春。
有人若问西来意,默默无言总是真。
百补袈裟一比丘,数茎长睫覆青眸。
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藉袈桥上水松牌,白石登登雁齿阶。
曾记小时明月夜,踏歌连臂竹邻街。
黄金栏护紫袈裟,禁苑恩深赐予奢。
林下衲僧那有此,多年枯木对春华。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共覆三衣中夜寒,披时不镇尼师坛。
无因盖得龙宫地,畦里尘飞叶相残。
共覆三衣中夜寒,披时不镇尼师坛。
无因盖得龙宫地,畦里尘飞叶相残。
爱山特地上山来,俗卢醒如醉眼开。
举首但惊云汉近,直疑平步出尘埃。
朔风横吹白雁来,长江飞渡铁锁开。古瞧阳郡独陴守,鼓声已死气不摧。
是时佛出救不得,壮哉瞿昙百夫特。手提铁杖挥众军,甘死疆场裹马革。
白日画晦飞劫尘,瞋目直入鏖波旬。波旬万千凌帝释,独留浩气归苍旻。
高人一去山留姓,苍苍海门关锁。万古风涛,六朝烟树,
输与松寮僧卧。寒钟翠裹。怕下有蛟宫,洞雷惊破。
月落潮平,瓜州三两照星火。秋清无梦半夜,一行京口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