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古诗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古诗大全 出塞·涿州沙上饮盘桓

出塞·涿州沙上饮盘桓

kàn chūn fēng xiǎo dān
sāi qiǎo cuī yàn lèi luò
诗人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收录作品:1000首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查看更多 >>
古诗简介
注解
赏析
古诗简介
这首诗前两句写进入辽国境内涿州地方,宴饮和歌舞,都只能在沙滩上举行。透示出地方的荒凉。作者作为使臣受到辽方酒食、歌舞招待,但他的心里很不平静。涿州一带及其以北地区原为宋疆土,现在却成了辽境。他看到当地的百姓,百姓看到他这宋朝使臣,真是百感交集。

后两句诗写的就是这种场景:边塞正好下起雨来,百姓看到作为宋朝使臣的作者都哭了起来,好像是雨水把泪水催落下来一样;这蒙蒙细雨和着泪水把作者的衣衫也打湿了。燕地汉人看到宋使来临,顿然忆及故国,不禁伤心泪下,而这时恰好天降细雨,“蒙蒙吹湿汉衣冠”,是泪是雨,浑然莫辨。悲痛之情,充满字里行间。

诗中真实地表达了北方人民对宋朝深沉的思念眷怀之情,也反映了作者对北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满腔悲愤。诗中巧写塞雨,把雨水和泪水、景物和情感交融在一起,这种新颖巧妙的构思,不仅是特殊环境下的需要,而且更感人肺腑,具有很强的艺术力量。

全诗以悲欢作对比,以“巧催”二字为肯繁,用意深曲。辽方歌舞欢宴,而北方(旧燕云十六州地区)的汉族百姓则热泪盈眶,表现出对宋朝深深的思念。诗含蓄而巧妙地以“燕泪落”“吹湿汉衣冠”寄寓深沉的感慨,写出了汉使与没辽汉族父老间不言而喻的情感交流与深切共鸣。意境十分动人。

注解
州:今属河北,在高碑店以北,当时属辽。
沙上:沙丘,指北方平原。
饮:饮酒,进餐。
盘桓:徘徊,逗留。
春风小契丹:契丹人歌舞名。
塞雨:边塞上的风雨。
燕泪:指燕地百姓流下的眼泪。
蒙蒙:细雨迷蒙貌。
汉衣冠:指汉族士绅,即作者一行。
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衣冠连称,是士以上的服装。
赏析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对《出塞》的评价历来很高。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

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塞当作求取功名的一种出路。一些大都有边塞生活经历的知识分子,他们的诗歌以描写边塞生活为主要内容,这就形成了所谓“边塞诗派”。 王昌龄是这个流派中的重要成员。

诗从写景入手。“秦时明月汉时关”,皓月当空,照耀着万里边疆的关塞,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加以修饰,使意境更加高远,把我们引到了遥远的古代,更引人深思:秦汉以来边防战争连续不断,一直持续至今,真是拖得太久了!这是从时间上描写边塞的悠久。

面对这样的景象,边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人们。“万里长征人未还”,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这里的“人”,既是指已经战死的士卒,也指还在戍守不能回归的士卒。“人未还”,一是说明边防不巩固,二是对士卒表示同情。这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这是从秦到汉乃至于唐代,都没有解决的大问题,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第三、四两句就是诗人的回答。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直接抒发了边防士卒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只要有卫青李广那样的名将,敌人的马队就不会度过阴山。这两句写得意在言外。意思就是说:由于朝廷用人不当,使将帅不得其人,才造成了烽火长燃、征人不还的局面。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画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首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王安石其他诗词
宋代诗词
推荐诗词
相关诗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