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古诗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古诗大全 此用长短之术也。

心术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

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

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

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

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

既胜养其心。谨烽燧,

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

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

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

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

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

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馀勇,

欲不尽则有馀贪。故虽并天下,

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不养其心,一战而胜,

不可用矣。凡将欲智而严,

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

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

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

而后可与之皆死。凡兵之动,

知敌之主,知敌之将,

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

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

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

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

故去就可以决。凡主将之道,

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

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

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

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

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

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

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

一静可以制百动。兵有长短,

敌我一也。敢问:

“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

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

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

奈何?”曰:

“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

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

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

此用长短之术也。杨慎《三苏文范》卷二引罗大经:

“按郭仲晦云,用兵以持重为贵。

盖知彼知己,先为不可胜,

以待敌之可胜,此百战百胜之术也。

昔韩(琦)、范(仲淹)二公在五路,韩公力于战,

范公则不然,曰吾唯知练兵、选将、积谷、丰对而已。

正与老泉之论合。”杨慎《三苏文范》卷二引宋景濂:

“老于孙武子,一句一理,

如串八宝珍瑰,间错而不断,

文字极难学,帷苏老泉数篇近之,

《心术》篇之类是也。”杨慎《三苏文范》卷二引杨升庵:

“篇中凡八段,各不相属,

然先后不紊。由治心而养士,

由养士而审势,由审势而出奇,

由出奇而守备,段落鲜明,

井井有序。丈之善变化者。

”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此文中多名言,但一段段自为支节。

盖按古兵法与传记而杂出之者,非通篇起伏开阖之文也。

”过珙《古文评注》卷七:“此文绝似《孙子·谋攻》篇,

而文采过之。自谓孙吴之简切,

无不如意。诚非诱辞也。

通篇逐段自为起讫,而层次自有浅深。

盖由治心而养士,由养士而审势,

由审势而出奇,由出奇而守备,

逐段相生而下,不复不蔓也。

至于名言硕论,络绎奔赴,

熟之更足增长人智识。”蔡铸《古文评注补正全集》卷九:

“此篇殆集中(指《嘉枯集》)之翘楚也。公不特工于丈,

且精于兵学,于此可见。

”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十:“此篇逐节自为段落,

非一片起伏首尾议论也。然先后不紊,

由治心而养士,由养士而审势,

由审势而出奇,由出奇而守备,

段落鲜明,井井有序,

文之善变化一也。”林纾评《嘉佑集》:

“‘惟义可以怒士,是鼓众以勇也;

养技而自爱,是大将养勇之道。

’此二语,虽孙吴不能过。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

有所恃。无所顾,

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

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箠当猛虎,

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

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

知此者,可以将矣。

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

冠胄衣甲,据兵而寝,

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

夫能以形固,则力有馀矣。

诗人介绍
苏洵

苏洵苏洵    sū xún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更多
苏洵其他诗词
相关诗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