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古诗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古诗大全 徐之才
诗人介绍
徐之才

徐之才   xú zhī cái

《全唐诗》收《下山逢故夫》诗1首,列为世次爵里无考作者。按徐之才,《北史》卷九〇有传,丹阳(今属江苏)人,初仕梁,为豫章王萧综幕僚。后随萧综入北魏,历仕东魏、北齐,屡任要职,北齐后主时官至尚书左仆射、尚书令,封西阳郡王。武平间卒,年80岁,谥文明。《全唐诗》误作唐人收入。
本    名
徐之才
所处时代
唐代
出生地
丹阳(今安徽当涂)
去世时间
572年
主要作品
《下山逢故夫》
诗人诗词
人物简介
主要经历
著作
灵药补汤
轶事典故
人物评价
后世影响
重要观点条文摘录<br />
诗人诗词
人物简介

徐之才,南北朝时期一代各医,出身世医家庭,其先祖为徐熙,南朝丹阳(县治在今安徽省当涂县小丹阳镇)人,人称“东海徐氏”。徐熙之子徐秋天,秋夫子徐道度及徐叔响,皆以医著名。徐道度之子徐文伯,及同族徐謇,亦皆以医名。后徐謇因故为北朝所俘,终于入仕北朝。徐之才系徐文伯之孙,徐雄的第六子,人又称徐六,也为北朝所俘。而仕北魏,官至西阳王,故又有徐王之称,徐之才字士茂,五岁诵孝经,八岁略通义旨,十三被召为太学生。武平三年(572年)卒,撰有《雷公药对》、《徐王八世家传效验方》、《徐氏家秘方》等。

主要经历

徐之才,南北朝时北齐医学家。字士茂。祖籍东莞姑幕(今山东诸城),寄籍丹阳(县治在今安徽省当涂县小丹阳镇[1] )。祖父徐文伯、父徐雄均为当时名医。士才秉承家学,精通医道。且博学多才。初仕南齐,后被俘于魏,因其学才而被魏帝征召,武平二年(571年)封西阳君王,故又称徐王。撰有《徐王八代家传效验方》(或作《徐王效验方》十卷)、《徐氏家秘方》两卷、《徐王方》五卷,为总结家传医疗经验之书。另有《药对》(或作《雷公药对》)两卷。该书总结古代药剂学的精华,对多种药物炮炙处理,均有详细记载。其佚文见于《证类本草》中。是徐氏家族七代名医中最出色的一位,他曾经侍奉过梁国魏帝、东魏孝静帝、北齐文宣帝、北齐武成帝等多个皇帝,在每个皇帝面前都能十分受宠,足见他医术高明,而且对于如何侍主也是很有心得。徐之才从小聪慧可人,13岁就被招为太学生,粗通礼、易,被人称为“神童”。再大一些,他博览经书,又知晓天文,特别是医药,得了家传,更为精通。他不但医术出名,而且口才也非常好,在帝王面前非常知道讨好。北齐武成帝长了颗“牙”,就是所谓的智齿,身边的御医认为长智齿是个平常的事情,于是尚药典御邓宣文就以实相告,结果武成帝非常生气,命人把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邓宣文打了一顿。然后又叫来徐之才,让他说怎么回事,机灵的徐之才赶紧上前拜贺说:“恭喜皇上,皇上长的是智齿呀,长智齿的人都会聪明长寿!”结果武成帝龙心大悦,立刻给了徐之才很多赏赐。后来武成帝得了一种怪病,老是觉得精神恍惚,幻觉迭出,整日被这些幻觉缠绕,十分痛苦。徐之才给武成帝看过之后,说皇上这是由于“色欲过度,大虚所致”。徐之才应用一些滋补的汤药,这些汤药服用过后,武成帝幻觉慢慢消失了。不过武成帝的病是因为沉迷酒色所致,所以经常还会复发,每次复发,武成帝就要把徐之才召来医治,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逐步稳定。徐之才就被派到外地当差,不曾想,武成帝再次犯病,这次徐之才赶紧往回赶,但是终于没有来得及赶上,武成帝在他回来的前一天就不治而死了。徐之才在药剂学、妇产科上也有很深造诣。徐之才归纳药材与疾病的关系,为后人在用药方面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徐之才还提出孕妇逐月养胎法,提出在怀孕的各个阶段,要注重饮食调摄,注意劳逸适度,讲究居住衣着,重视调理心神陶冶性情,施行胎教等,这些有关孕妇调理、胎教的观点都是创造性的。徐之才80岁才去世。他有两个儿子,但是在医术上都毫无建树。

著作

徐之才所撰有《药对》及《小儿方》,尤其对本草药物及方剂研究较深,故而有人把后世之十剂归于徐之才所创。此外,徐氏对妇科也有一定的见解,其《逐月养胎法》实本自先秦时期《青史子》中胎教法而作,对于孕妇之卫生及优生均有重要意义。另外,徐氏还著有《徐王方》、《徐王八世家传效验方》、《徐氏家秘方》及《雷公药对》,惜均已佚。徐氏一家由南仕北,对于南北地区医药之交流,也有积极的意义。

灵药补汤

妊娠一月名始胚,饮食精熟,酸美受御,宜食大麦,无食腥辛,是谓才正。妊娠一月,足厥阴脉养,不可针灸其经。足厥阴内属于肝,肝主筋皮及血。一月之时,血行痞涩,不为力事,寝必安静,无令恐畏。妊娠一月,阴阳新合为胎,寒多为痛,热多卒惊,举重腰痛,腹满胞急,卒有所下,当预安之,宜服乌雌鸡汤。

乌雌鸡汤

乌雌鸡(一只,治如食法)茯苓(去黑皮)阿胶(锉碎,各二两)芍药(白者)白术(去芦) 人参(去芦。各三两)甘草(炙,锉)生姜(洗,去皮切。各一两)吴茱萸(一升,拣去枝梗)麦门冬 (五合,汤泡去心,晒,焙干)上十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鸡,取汁六升,去鸡下药,煎取三升,纳酒三升并胶烊尽,取三升放温。每服一升,日三次服。若曾伤一月胎者,当预服补胎汤。

补胎汤

细辛(一两,高丽者去叶)生姜(四两,洗,擦去皮,切碎)乌梅(一升,捶碎)防风(三两,去芦)干地黄(洗晒,锉,焙干)白术(去芦。各三两)大麦(炒)吴茱萸(拣净。各五合。)上八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食前服。寒多者,倍细辛、茱萸;若热多渴者,去细辛、茱萸,加栝蒌根二两;若有所思,去大麦,加柏子仁三合。一方有人参一两。妊娠二月名始膏,无食辛燥,居必静处,男子勿劳,百节皆痛,是为胎始结。妊娠二月,足少阳脉养,不可针灸其经。足少阳内属于胆,主精。二月之时,儿精成于胞里,当谨护惊动也。妊娠二月始,阴阳踞经,有寒多坏不成,有热即萎。卒中风寒,有所动摇,心满,脐下悬急,腰背强痛,卒有所下,乍寒乍热,艾叶汤主之。

艾叶汤

艾叶(去梗)丹参(洗)当归(洗,去芦须,切片,焙)麻黄(不去节。各二两)人参(去芦头,切)阿胶(锉碎。各三两)甘草(一两,炙)生姜(六两,洗,擦去皮,切)大枣(十二枚,去核)上九味咀,以酒三升,水一斗煮,减半去滓,纳胶,煎取三升,分三服。一方用乌雌鸡一只宿肥者,治如食法,割头取血,纳三升酒中相和。鸡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取汁去鸡,纳药煎取三升,纳血酒并胶,煎取三升,分作三服。若曾伤二月胎者,当预服黄连汤。

黄连汤

黄连(去须)人参(去芦,切。各一两)吴茱萸(五合,拣净)生姜(三两,洗,擦去皮,切)生地黄(五两,一方用阿胶)上五味咀,以酢浆七升,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十日一作。若颇觉不安,加乌梅一升,加乌梅者不用浆,只用水耳。一方用当归半两。妊娠三月名始胞,当此之时,未有定义,见物而化。欲生男者,操弓矢;欲生女者,弄珠玑;欲子美好,数视壁玉;欲子贤良,端坐清虚,是谓外象而内感者也。妊娠三月,手心主脉养,不可针灸其经。手心主内,属于心,无悲哀思虑惊动。妊娠三月为定形。有寒,大便青。有热,小便难,不赤即黄。卒惊恐忧愁,嗔怒喜顿,仆动于经脉,腹满绕脐苦痛,或腰背卒有所下,雄鸡汤。

雄鸡汤

雄鸡(一只,治如食法)甘草(炙,锉)人参(去芦,切片)茯苓(雪白者,去皮)阿胶(锉碎,各二两)黄芩(尖如锥者)白术(去芦。各一两)麦门冬(五合,汤浸,去心,晒,焙干)芍药(四两,洗)大枣(十二枚,去核)生姜(一两,洗,擦去皮)上十一味阻,以水一斗五升煮鸡,减半出鸡,纳药煮取半,纳清酒三升并胶,煎取三升,分三服,一日尽之,当温卧。一方用当归、芎各二两,不用黄芩、生姜。若曾伤三月胎者,当预服茯神汤。

茯神汤

茯神(去木)丹参(洗)龙骨(五色紧者。各一两)阿胶(碎,蛤粉炒泡起,去粉用)当归(洗,去芦须,切,焙)甘草(炙,锉)人参(去芦头。各二两)赤小豆(二十一粒)大枣(二十一枚,去核)上九味咀,以酢浆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先食服。七日后服一剂。腰痛者加桑寄生二两。(深师 有韭白二两、麻子一升。)妊娠四月始受水,精以成血脉,食宜稻粳羹,宜鱼雁,是谓盛血气,以通耳目而行经络。妊娠四月,手少阳脉养,不可针灸其经。手少阳内输三焦。四月之时,儿六腑顺成,当静形体,和心志,节饮食。妊娠四月,有寒,心下愠愠欲呕,胸膈满,不欲食。有热,小便难,数数如淋状,脐下苦急。卒风寒,颈 项强痛,寒热或惊动身躯,腰背腹痛,往来有时,胎上迫胸,心烦不得安,卒有所下,菊花汤。

菊花汤

菊花(一握,如鸡子大)麦门冬(一升,汤浸去心,焙干)麻黄(不去节)阿胶(锉碎。各三两)甘草(炙,锉)当归(洗,去芦须,切,焙。各二两)人参(一两半,去芦头,切)生姜(五两,洗,擦去皮,切碎)半夏(四两,汤浸七次,姜淹一宿)大枣(十二枚,去核)上十味咀,以水八升煮,减半,纳清酒三升并阿胶,煎取三升,分三服,温卧,当汗以粉粉之,护风寒四五日。一方用乌雌鸡一只,煮水煎药。若曾伤四月胎者,当预服调中汤。

调中汤

续断(去根,洗,焙干)芎(洗,锉)甘草(炙。各一两)白术(去芦,切,焙) 柴胡(去芦,洗)浓朴(削去皮,生姜捣碎,淹一宿,次日焙干)枳实(去穣,麸炒)生李根白皮(洗。各三两)白芍药(雪白者,锉)生姜(洗,去皮,切,各四两)当归(一两半,洗,去芦须)乌梅(一升,捶碎)上十二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八日后复服一剂。妊娠五月始受火,精以成其气。卧必晏起,沐浴浣衣,深其居处,浓其衣裳,朝吸天光,以避寒殃。其食稻麦,其羹牛羊,和以茱萸,调以五味,是谓养气,以定五脏。妊娠五月,足太阴脉养,不可针灸其经。足太阴内输于脾。五月之时,儿四肢皆成,无大饥,无甚饱,无食干燥,无自炙热,无大劳倦。妊娠五月,有热,苦头眩心乱,呕吐;有寒,苦腹满痛,小便数;卒有恐怖,四肢疼痛,寒热胎动无常处,腹痛,闷顿欲仆,卒有所下,阿胶汤主之。

阿胶汤

旋复花(二合,去枝根)阿胶(四两,锉碎)人参(一两,去芦头,切)麦门冬(一升,汤浸去心,焙)生姜(六两,洗,擦去皮,切)吴茱萸(七合,拣净,汤洗三次,焙)黄芩(尖如锥者)当归(洗,去芦须,切片子,焙)芍药(雪白者,锉)甘草(炙。各二两)上十味咀。以水九升,煮药减半,内清酒三升并胶,微火煎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先食服便愈,不瘥再服。一方用乌雌鸡一只,割取咽血,纳酒中,以水煮鸡,以煎药,减半,纳酒并胶,煎取三升半,分四服。曾伤五月胎者,当预服安中汤。

安中汤

黄芩(一两,尖如锥者)当归(洗,去芦须,切片,焙)芎(洗,锉)人参(去芦头,切)干地黄(洗净,焙干。各二两)甘草(炙,锉)芍药(雪白者。各三两)生姜(六两,洗,擦去皮,切碎)麦门冬(一阿,汤泡去心,焙)大麻仁(五合,去壳)五味子(五合,拣去枝梗)大枣(三十五枚,去核)上十二味咀,以水七升,清酒五升,煮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七日复服一剂。妊娠六月始受金,精以成其筋。身欲微劳,无得静处,出游于野,数观走犬及视走马。食宜鸷鸟猛兽之肉,是谓变腠理、纫筋,以养其力,以坚背膂。妊娠六月,足阳明脉养,不可针灸其经。足阳明内属于胃,主其口目。六月之时,儿口目皆成。调五味,食甘美,无大饱。妊娠六月,卒有所动不安,寒热往来,腹内胀满,身体肿,惊怖,忽有所下,腹痛如欲产,手足烦疼,宜服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

麦门冬(一升,汤浸去心)人参(去芦,切片)甘草(炙,锉)黄芩(各二两)干地黄(三两,洗,焙)阿胶(四两,锉碎)生姜(六两,洗,擦去皮)大枣(十五枚,去核)上八味咀,以水七升煮,减半,纳清酒二升并胶煎,取三升,分三服,中间进糜粥。一方用乌雌鸡一只煮水以煎药。若曾伤六月胎者,当预服柴胡汤。

柴胡汤

柴胡(四两,去芦,洗,焙)芍药(雪白者,一方作柴箴)白术(去芦,切,焙干)甘草(炙,各二两)苁蓉(一两,酒浸一宿,切碎,焙)麦门冬(汤浸去心,焙)芎(洗,各二两)干地黄(五两,洗净,焙)生姜(六两,洗,擦去皮,切片)大枣(三十枚,去核)上十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中间进糜粥。勿食生冷及坚硬之物。七日更服一剂。妊娠七月始受木,精以成其骨。劳身摇肢,无使定止,动作屈伸以运血气。居处必燥,饮食避寒,常食稻粳以密腠理,是谓养骨而坚齿。妊娠七月,手太阴脉养,不可针灸其经。手太阴内属于肺,主皮毛。七月之时,儿皮毛已成。无大言,无号哭,无薄衣,无洗浴,无寒饮。妊娠七月,忽惊恐摇动,腹痛,卒有所下,手足厥冷脉。若伤寒烦热,腹满短气,常苦颈项及腰背强, 葱白汤主之。

葱白汤

葱白(十四茎,长三四寸)麦门冬(一升,汤浸去心,焙)生姜(八两,洗,擦去皮,切片)甘草(炙,锉)当归(洗,去芦须,切片子,焙)黄(捶褊,蜜涂,炙。各三两)人参(一两半,去芦,切片)阿胶(四两,锉碎)黄芩(一两,尖如锥者)旋复花(一合,去枝梗)半夏(一升,汤泡,洗七次,用生姜制一宿,焙干)上十一味咀,以水八升煮,减半,纳清酒三升及胶,煎取四升,服一升,日三夜一。温卧当汗出,若不出者,加麻黄去节二两煮,服如前法,若秋后勿强渍汗。一方以黄雌鸡一只,割咽取血,纳酒中,煮鸡取汁,以煎药。若曾伤七月胎者,当预服杏仁汤。

杏仁汤

杏仁(汤浸,去皮尖)甘草(炙,各二两)麦门冬(汤浸,去心,焙)吴茱萸(拣净,汤洗三、二次,焙。各一升)钟乳(使炼成者粉尤胜生钟乳)干姜(炮烈。各二两)粳米(五合)紫菀(一两,使茸)五味子(三合,去梗)上九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中间进食,七日服一剂。一方用白鸡一只,煮汁煎药。妊娠八月始受土,精以成肤革。和心静气,无使气极,是谓密腠理而光泽颜色。妊娠八月,手阳明脉养,不可针灸其经。手阳明内属于大肠,主九窍。八月之时,儿九窍皆成。无食燥热,无辄失食,无忍大起。妊娠八月中风寒,有所犯触,身体尽痛,乍寒乍热,胎动不安,常苦头眩,痛绕脐,下寒,时时小便白如米汁,或青或黄或使寒栗,腰背苦冷而痛,目,芍药汤主之。

芍药汤

芍药(白者,锉)生姜(洗净,去皮。各四两)甘草(炙,锉)当归(去芦须,洗,切片子,焙)白术(去芦,焙)人参(去芦,切片。各三两)薤白(一升,切,洗)浓朴(三两,去皮,生姜捣碎,淹一宿,焙)上八味咀,以水五升,清酒四升合煮,取三升,分三服,日再夜一。一方用乌雌鸡煮汁以煎药。若曾伤八月胎者,当预服葵子汤。

葵子汤

葵子(三升,拣,洗净)生姜(六两,洗净,擦去皮,切片)芍药(四两,雪白者,锉)白术(去芦,切,焙干)柴胡(去芦,洗,焙。各三两)大枣(二十枚,去核)甘草(二两,炙,锉)浓朴(二两,去皮,生姜捣碎,淹一宿,焙)上八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十日一剂。一方用乌雌鸡一只,煮水以煎药。妊娠九月始受石,精以成皮毛,六腑百节莫不毕备。饮醴食甘,缓带自持而待之,是谓养毛发、致才力。妊娠九月,足少阴脉养,不可针灸其经。足少阴内属于肾,肾主续缕。九月之时,儿脉续缕皆成。无处湿冷,无着炙衣。妊娠九月,若卒得下痢,腹满悬急,胎上冲心,腰背痛不可转侧,短气,半夏汤。

半夏汤

半夏(汤泡七次,以生姜二两淹一宿)麦门冬(汤浸,去心,焙。各五两)当归(去芦须,切片子,焙)吴茱萸(拣净,汤泡,洗三、二次,焙)阿胶(用蛤粉炒。各三两)干姜(一两,炮烈)大枣(十二枚,去核)上七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纳白蜜八合,微火上温,分四服,痢即止。一方用乌雌鸡一只煮汁煎药。若曾伤九月胎者,当预服猪石汤。

猪石汤

猪石(一具,剥去筋膜,洗净)白术(四两,去芦,切,焙)茯苓(去黑皮)桑寄生(拣净)干姜(炮烈)干地黄(洗净,焙)芎(洗,焙。各三两)麦门冬(一升,汤浸去心,焙)大豆(三合,略炒)附子(一枚,中者炮烈,去皮脐,切)上十味咀,以水一斗煮石,令熟,去石,纳诸药,煎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十日更一剂。妊娠十月,五脏俱备,六腑齐通,纳天地气于丹田,故使关节入神皆备,但俟时而生。妊娠一月始胚,二月始膏,三月始胞,四月形体成,五月能动,六月筋骨立,七月毛发生,八月脏腑具,九月谷气入胃,十月诸神备,日满即产矣。宜服滑胎药,入月即服。 养胎临月服,令滑易产,丹参膏。

丹参膏

丹参(半斤,洗晒)芎(洗,焙)当归(洗,去芦须,切,焙。各二两)蜀椒(五合,炒,少时以碗合定出汗。若有热者,以大麻入五合代)上四味咀,以清酒,溲湿停一宿以成,煎猪膏四升,微火煎膏,色赤如血,膏成,新布绞去滓。每日取如枣许纳酒中,服之不可过服,至临月乃可服,旧用常验。

甘草散

令易生。母无疾病,未生一月。日预服,过三十日行步动作如故,儿生堕地,皆不自觉。甘草(二两,炙,锉)大豆黄卷(微炒)干姜(炮烈,撕碎)黄芩(尖如锥者)桂心(不见火,锉)大麦(炒。一方用粳米)吴茱萸(拣去梗,汤洗三次,焙)麻子仁(各三两)上八味为细末,每服二钱,酒调服,日三服,白汤调下亦得。

千金丸

主养胎及产难颠倒胞不出,服一丸。伤毁不下,产余病汗不出,烦满不止,气逆满,以酒服一九,良。一名保生丸。甘草(炙,锉)贝母(去心)秦椒(炒出汗)干姜(炮烈,撕碎)桂心(去皮,不见火)黄芩(尖如锥者)石斛(去根,锉)石膏(硬者不,软者火)粳米大豆黄卷(炒。各六铢)当归(十二铢,洗,去芦须,切片子,焙)麻子(三合)上十二味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日三服,用枣汤化下。一方用蒲黄一两。

蒸大黄丸

治妊娠养胎,令易产。 大黄(三十铢,蒸,锉)枳实(锉,去穣,麸炒)芎(洗,锉,焙)白术(去芦,切,焙干)杏仁(汤泡,去皮。各十八铢)芍药(白者,锉)浓朴(削去皮,生姜捣碎,淹一宿)干姜(炮烈,各十二铢)吴茱萸(一两,拣去梗,汤泡,洗三、二次,焙)上九味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空腹酒下二十丸,日三服,未效加丸数。

滑胎令易产方

车前子(一升,水淘洗令净,控,焙干,隔纸炒)阿胶(八两,锉碎,蛤粉炒泡起,去粉用)滑石(三两)上三味为细末,饮汤调服一钱,日再服。如生,月可服之。药利九窍,未产不得先服。
轶事典故

北齐西阳王属下高平县人徐之才博学多识,能言善辩。徐之才的父亲徐雄、祖父徐成伯,都擅长医术,世代相传。主管出纳王命的官员祖孝徵开玩笑地叫徐之才的父亲为“师公”。徐之才说“即是你的老师,又是你的父亲。尹、父、师,立时就占了两项啊!”祖孝徵,是仆射祖莹的儿子。一次,徐之才用长篇宏论来戏谑仆射魏收。魏收盯盯地看了他一会儿,说:“看你这长相,活象个小户人家供奉的驱除疫鬼的方相神灵。”徐之才回答说:“果真如此,我便是让你死亡的恶煞。”
北齐时徐之才被封为西阳王。有一次王欣与他互相开玩笑。徐之才便嘲弄王欣的姓说:“王这个字,有言则讧,近犬则狂,加头足而为马(马),按上尾和角而成羊。”欣无以答对。又有一回徐之才宴请宾朋,当时卢元明在座。他戏弄之才的姓道:“你的姓是个徐字,还没有入人(指“亻”)呀。”徐之才便嘲弄卢元明的姓卢(繁体字写作“盧”)字道:“安亡为虐,在丘为虗,生男成虏,配马成驴。”嘲弄元明二字道:“去头则是兀明,出颈则是无明,减半则是无目,变声则是无盲。”元明也无对答。

人物评价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的俗语想必许多人都听过,意谓非累代行医者,经验不丰,医术不精,服用其方有一定危险性。虽然这句话在《礼记》中就已出现,但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医的身影方渐渐凸显。当时,东海徐家、馆陶李家、高阳许家等均为有名的世医家族,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东海徐家。自晋代徐熙起,医风不断,传至北朝徐之才时已经号称“八世家传”,声望最为显赫。此外,据考证,徐家医术后世也并未断绝,甚至延伸至明代洪武年间的太医院院使徐枢,若确实如此,则真称得上医泽绵长了。徐氏家族之所以有名,一方面是因医术高明,名医辈出,如徐嗣伯、徐叔向、徐之才等均医史留名。另一方面还因为徐家几乎代代有人进入仕途,并颇为显贵,属于当时的士族大家。特别是北齐的徐之才,更堪称徐氏家族的最佳代表人物,不仅医名最盛,而且官位也最为显贵,曾被封为西阳郡王,故后世尊称其为“徐王”。徐之才自幼聪慧,不仅通晓《礼》《易》《老子》等经典,而且懂得天文、图谶之学,少年时便有“神童”之称。而且谈吐不凡,时人评价其有“班定远之相”,班定远即汉代名臣班超,由此可见徐之才的不凡气度。徐之才在妇科、儿科、本草等方面均很擅长,对后世影响颇大。如其所撰的“逐月养胎法”被后世医家推崇,标志着中医胎教思想的初步确立。

后世影响

徐之才所撰《逐月养胎法》主要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胚胎生长发育过程、孕妇卫生保健和孕期疾病的防治等问题。首先从形态变化的角度对于胚胎发育的过程进行了描述:如一月始胚,二月始膏,三月始胎,四月成血脉,五月成其气,六月筋成,七月成其骨,八月成肤革,九月成皮毛,六腑百节毕备,十月五脏俱备,六腑齐通等。从徐之才的描述来看,不少都基本符合胚胎发育的实际情况。在当时没有外部设备的情况下,徐之才能够如此具体地阐发胚胎发育的过程,总结出胚胎发育的规律,诚属不易。在此基础上,徐之才提出了逐月养胎的方法与原则。一方面注意身体的养护,如避免过度疲劳和过重的体力劳动,但也不能完全不动,应该轻微活动肢体,夜间应有充足的睡眠等。在饮食上也要有所侧重,保证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针对怀孕早期、中期、后期等均有不同的提示。另一方面强调孕妇要注重情志调节。徐之才认为三个月的胎儿“未有定仪,见物而化”,已经可以通过外象而内感的方式来进行胎教,所以孕妇应该注意“静形体、和心志”,特别是情绪上不要有大的波动,否则母体的精神心理变化均会影响胎儿的发育与后天的性格。作为特殊的生理期,现代对于女性围产期的保健工作的重视已经非常普遍,徐之才当然并没有提出“围产期”的概念,但其所提出的种种逐月养胎措施,不少内容均与围产医学理念有相似之处,直到现在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重要观点条文摘录<br />

《药对》曰:夫众病积聚,皆起于虚,虚生百病。积者五脏之所积,聚者六腑之所聚,如斯等疾,多从旧方,不假增损。虚而劳者,其弊万端,宜应随病增减。古之善为医者,皆自采药,审其体性所主,取其时节早晚,早则药势末成,晚则盛势已歇。今之为医,不自采药,且不委节气早晚,只共采取,用以为药。又不知冷热消息,分两多少,徒有疗病之心,永无必愈之效,此实浮惑,聊复审其冷热,记其增损之主耳。

相关诗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