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古诗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古诗大全 何师韫
诗人介绍
何师韫

何师韫   hé shī yùn

宋抚州金溪人,字季才。嫁临川饶氏,四十而寡。所居有懒愚树,遂榜室曰“懒愚”。好作诗,未尝自露。喜佛教,遍阅《华严》诸经。卒年八十六。有诗文集。
本    名
何师韫
所处时代
宋代
出生地
金溪
主要作品
《失假山》《自题懒愚堂》
诗人诗词
生平简介
后车有才女
生平简介

嫁临川饶氏,卒年八十六。通经史,遍阅佛经,崇拜释氏、老子,主张一切听其自然,思想消极,所著诗文体现了这一思想。四十而寡,因所居有懒愚树,自号懒愚道人,遂名所居室为懒愚室,并为室作诗,情感超逸,有诗集。《夷坚支志》著录其诗文40卷,《然脂集》亦著录其诗集,皆不传。《宋诗纪事》、《江西诗征》及方志中存其诗作。

后车有才女

金溪县有个叫后车的地方,是个山清水秀的村庄,传说是后周(公元951--960)末年,一姓何名辉的人从福建邵武向阳里迁到此地。何辉字鸿浦,为后周屯田员外郎,宋太祖灭后周南下,何辉和家属奉周后孟氏潜行,昼夜奔逃,来到上幕镇(现在的金溪县)边莱山山脚下歇息,急传宋兵已追至,孟后料想被俘后难免受辱,便自刎而死。何辉厚葬孟后在莱山之阴刎颈之处后,竟不忍离弃,于是,就在此地住了下来。为纪念孟后驻车于此地,故而命名后车。那何辉后代在此地繁衍生息,渐渐兴旺起来。北宋后期,战火纷起。公元1126年金兵攻陷汴京,有一位官宦太太携家避难流落至江西,由水路一路进入芦河。这一天,来到后车村,只见青山绿水,屋舍俨然,恰是正午,饮烟袅袅,红日高照,众人疲乏饥饿,口干舌燥,一行人想寻个去处。此时,见一个穿短褐戴竹笠的人走来,口中高哦: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来人姓何名超,字子迈,自号抱瓮先生。这行人都认为来者既是个读书人,一定是个善良之辈,于是,派出一个小婢女前去询问。抱瓮先生并未多问,遂把这行人邀入家中。他把家里所有的食物都拿出来,可惜贫家难待贵宾,食物太少。因何家独居村头偏僻处,那官宦太太又交待了不要惊动村人,正无法可想时,忽然想起地窟里还有些芋种,看看并未发芽,于是全部取来。把那些芋头用湿泥裹上,再把酒糟涂在泥的外面,用糠皮火煨之,等到香味四溢,取出来分散给众人,去皮食用。太太食后大加称赞,叹此等美食,竟存于荒村僻壤。问起那东西为何食物?抱瓮先生说:此物为土芝丹!芋之大者为士丹,取其温补性,即称士芝丹。你们远途疲乏,供养失调,温补最为合适。太太觉得抱瓮先生是个好人,临别时,把那个小脾女留下嫁给他为妻作为报答,并留了一些银两作为嫁妆。那小脾女姓江,性情温顺,且生得如花似玉,每逢初一十五必要吃斋念佛。自嫁给抱瓮先生后,接连生了三个儿子,分别叫卿、盛、昂,隔年又生下一个女儿,抱瓮先生很高兴,搜肠刮肚要取个名字,村里人都笑他愚,一个女娃干嘛费那功夫取名字,他却以为得了个宝,想了很久都没有想到一个合适的名字。那女娃儿长到五六岁,容貌端庄,聪明过人,日诵千言,遍读诗书,抱瓮先生甚是喜爱。有一天黄昏,抱瓮先生驮着她在山野里行走,只见夜色渐临,云雾四起,便随口言:山云当幕。女娃娇声应:夜月垂钩。抱瓮先生大惊。此女有东晋女诗人谢道韫的风范,抱瓮先生从此视女儿为掌上明珠,并取名为何师韫。卯角吟诗才岁月如梭,光阴似箭,一晃数年过去。人生无常,有一日,抱瓮先生进山,不慎葬于虎口,尸骨未存,只拾得衣物和几块碎骨头回来,入土为安。受父母影响,何师韫待人诚挚善良,孝道醇厚。父亲自小教她诗书,母亲教她女红与浮图之学。抱瓮先生死后,家境每况日下。小师韫也为家分忧,常牧牛野地。一日,小师韫牧牛回来,从村口的五桥经过,与几个放学回家的顽皮富家子弟相遇,那几个半大小伙拦着她不让过桥,嘻皮笑脸地捉弄她。其中一个胖小子说,妹子,作一首诗来,小爷就让你过,这诗里面要说到,河中间那块黑石,你手牵的这头黄牛,水口这座石桥,对面那座山,众人都哄笑起来。小师韫倔强地站着,眼里含着眼泪,却不让它掉下来。众小子不让,小师韫充满灵气的眼睛看着河中间的黑石沉默了一会儿。摇着手中赶牛的柳条娇声吟哦:湖山水口石牛眠,春去秋来五桥闲。莫说肚中无点墨,只因眼里有神仙。众人都惊异地看着小师韫,小师韫唤着众人让道,桥那头有人叫“好”。回头一看是一位儒生模样年青后生,小师韫害羞地赶着牛从众小子让开的路中间穿过去,匆匆离去。那儒生问小子们这女娃姓甚名啥,有人告诉他,这女娃叫何师韫。儒生“哦”了声,指了指河中的黑石说:湖口石牛,好,好。从此,村里人便唤那地方中叫湖口石牛了。隔数月,秋高气爽,上次说“湖口石牛”的男子又来到后车,在村口又与这伙小子又相遇,于是,众小子便欢喜地带这个男子来到何师韫的家门口。其实这个男子姓黎,是个侯爵。此次路过后车,想起数月前何师韫吟的诗,便前来拜访。何师韫在家里正学做女红呢,母亲进来说有个先生听说你会吟诗,特来看望你,你去见见吧?何师韫没做声,只摇了摇头。母亲出去,告诉黎侯:“小女不适,恕不相见。”黎侯骑马走了。第二天,黎侯又来,同样,仍未见到何师韫,黎侯又骑马走了。第三天,母亲告诉何师韫那位先生又来了。何师韫倚在门后向外窥视,见那男子便是上次在五桥吟诗争道时遇到的人,便隔着门向外娇声念道:三尺童子卯角斜,倚门攀弄紫槿花。闻呼放却窥门隙,报道先生不在家。那黎侯向门内一揖,朗声大笑,“善哉,善哉,吾今得诗意也!告别了,他日再见,定是有缘!”黎侯一别,从此天涯。崇尚浮图小师韫与母亲江氏和兄弟三个,在父亲死后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原先太太避难中留下的少许钱物也消耗光了。无奈之下母亲遗下三个男孩交给族叔,带着年少的何师韫再嫁给金溪县城董天进之子为续弦,师韫也便改姓董。董家是当地书商,家境尚丰裕,且董家长辈亦通达明理,对母女俩并不歧视,何师韫得以博览经史,受母亲影响,尤喜浮屠之学,遍阅佛学经典,崇信释氏老子。何师韫长到十四岁,出落得楚楚动人,并且知书识礼、端庄大方。董家本来子女很多,母亲嫁过来后,又生了几个弟妹,但是,师韫乖巧聪明,董家人都很喜欢她,在她十四岁时,继父便替她订了一门亲,对方系临川人氏,姓熊(亦有说姓饶,后车族谱上说姓熊),家里是从商的,家境尚可,熊公子是个公子哥,却懦弱无能。何师韫心虽有不愿,但是,寄人篱下,只得认命。婚期临近,终日闷闷不乐。谁也不会知道何师韫心里想什么,其实,在她心中有一个梦,那个梦开端于童年时那位翩翩少年才俊——黎公子。梦只能是梦,在那个年代,女子的命运自己是不能掌握的。成家不久,有一日,小夫妻双双到白杨山寺烧香祈福,回来后作七绝一首《失假山谒》,诗曰:片石亡来岁月深,昔时来觅到如今。谁知只在家山裹,枉费工夫到处寻。婚后夫妻感情恩爱,生活有滋有味起来。事隔几年,何师韫回家上坟祭祀父亲,听兄长说起她出嫁一年后,有一个姓黎的公子来拜访过她,听说她已出嫁了,叹息一声,留下一首诗走了。何师韫接过兄长手中的诗笺,轻声地念道:牛石依然影子斜,讵知木槿已开花?当时何意窥门隙,事隔多年适别家。念完诗,何师韫垂目不语,走到五桥,抛下诗笺,痴痴地看着它随水逐流,轻叹了一声。熊家几代经商,熊公子是家中幼子,熊家希望他能出人头地,读书中功名。身为人妻,师韫劝勉丈夫用功读书,家中诸多的劳作,养育儿女的重担都在她的身上。劳作之余仍然不忘读书,常常一边烧火一边看书。熊公子屡试不举,甚为气馁,何师韫每每劝导。这一年又临科考,熊公子因体弱多病,加上心神劳累,一病不起,还没赶上秋考就一命呜呼!无事本无事,何须读文字。兀然无事坐。春来草自青。师韫很是后悔逼着丈夫去考功名,世事悠悠,不如山丘。青松蔽日,碧涧长流。卧藤萝下,块石枕头。不朝天子,岂羡王侯。四十六岁时,何师韫便孀居,她植了一株懒愚树于堂前,并于其室书名“懒愚堂”,并《自题懒愚堂》:君不见南岳懒残师,佯狂啖残食。鼻涕任垂颐,懒为俗人拭。又不见愚溪子柳子,堂堂古遗直。以愚言溪山,于今慕其德。二子真吾师,欲见不可得。唯有懒愚树,终日对颜色。齐威勤读书,轮扁巧斵轮。勤巧动心志,何如懒愚贞。衰年发已皤,行少坐时多。亦欲效勤巧,奈此懒愚何。师韫自号懒愚道人,字季才,从此潜心禅宗。《宋诗纪事》里,何师韫是与朱淑真、李清照排在一起的。“才女”和“才子”不同,在宋代,“才女”的“生活质量”取决于婚姻。同样是嫁给穷人,何师韫受禅学影响,守愚守拙,一生平安,她的诗词作品亦充满了禅意;朱淑真就不幸了,正因为她用了私通的办法来解决感情问题,导致了她的不幸。李清照第二次嫁错了人,很坚决地打离婚官司,这种性格超出了时代。李清照改嫁,后世君子出来给她“辩诬”,不知“诬”人的正是自己。李清照有“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句,时人说她讲得不体面。不知当今之,还有人认为这么讲不体面的呢?王安石家里的女人们就比较有地位,比如都会写诗,他夫人会写“待得明年重把酒,携手那知无雨又无风”,他妹妹会写“草草杯盏供君笑,错错灯火话平生”,他女儿会写“极目江山千古恨,依前和泪看黄花”。那时的女子,能读书玩诗也是地位的一种标志。何师韫既不像王安石家中的女子那么有地位,也没像朱淑真和李清照一样选择与社会相悖的方式,争取自己的权利。她能潜心浮图之学未尝不是一种智慧的选择,任何朝代都有潜在的规则,个人的力量太小,要去抗衡它毕竟很难,何况只是一个纤弱又没有社会地位的女子。绍兴间,南宋名相和抗金统帅张浚,迎侍母镇国太夫人帅闽,走到福建与江西边界。太夫人也信奉禅学,早闻何师韫的大名,便求儿子护送,专程来访,与何师韫一见如故,从此互相来往,相互称为无生法友。何师韫一生主张守愚守拙,返璞归真,一切听其自然,这是一种遁世的思想,亦是一种中庸的人生态度,她活到八十六岁。她存有诗集40卷,散见于《江西诗征》和地方志中,《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有载。在历来由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里,她能够被历史记上一笔,也算是凤毛麟角了。

相关诗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