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古诗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古诗大全 释慧明
诗人介绍
释慧明

释慧明   shì huì míng

释慧明,字无得,号竹院(《天台续集别编》卷六)。孝宗淳熙末住净慈寺,光宗绍熙初住天台天封寺,与陆游有交。事见《渭南文集》卷一九《重修天封寺记》。
本    名
释慧明
所处时代
宋代
出生时间
1860年
去世时间
1930年
主要作品
《题天封寺》
诗人诗词
人物生平
后世纪念
诗人诗词
人物生平

提起杭州灵隐寺方丈慧明老法师,大江南北,无人不知,尤其为诸方出家禅和子所称道。他籍贯福建,听说是少年出家,我亲近他的时候,他已是年近古稀的老人,矮小个子,只有五尺多高,古铜色皮肤,头角峥嵘,两颧高耸,说话声音如洪钟般的宏亮。他在大殿中讲经说法时,嗓音震得殿上铜钟发出嗡嗡声响,可见是个奇人。观他的那一副外表,简直活像“罗汉堂”中那尊降龙伏虎的罗汉,与广东南华寺祖堂里供奉的六祖大师肉身形相颇相彷佛。慧明老法师,在俗时原是务农出身,不曾读书,出家后的活计,全是苦行生涯,在丛林中服务外寮,充当菜头、饭头、水头、净头等苦恼职事,闲时喜欢趺坐参禅。他这个目不识丁的苦恼和尚,何以会有法师的尊号?说来倒也是奇事一桩,根据林下一般老前辈们的谈说,慧明法师在宁波天童寺当“行堂”(斋堂中给大众装饭菜的职务)时,每天斋罢,他就喂养狗子,这件事,算是他的日常例行功课之一。狗吃剩下的馀饭,他舍不得丢掉,为了惜福,便捡起来,用水淘过之后,自己拿来吃。如是有好几年,一天,他吃狗饭的时候,忽然哈哈大笑起来。同寮们问他笑什么?他说:“我常常听得人说,狗子有佛性,今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我好笑。”他从那时起,似已悟入佛之知见。此正所谓:“下下人有上上智”。随后,天童寺里延请法师讲《圆觉经》,他虽是行单,却很发心,天天随众听经。一天,他听法师讲说经中“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证”的道理,当即心开意解,豁然见到本性。每次听完了经,他还要向他的同寮讲说一番,表示他对经义的领会。同寮们都讥笑他说:“你用镜子照一照你的面孔,像你这样一副苦恼相,又一个大字不识,你还妄想当讲经法师吗?”他当时气愤不过,回答说:“你们就估计我不能当法师吗?那好,从今天起,我偏要做个法师给你们看看。三年之后,我还要回到天童来讲经呢!你们等著瞧罢!”同寮们听他说出这样大话,都一齐拍巴掌大笑!有的说:“像你这副材料,就可以当讲经法师,那除非是铁树开花,黄河之水倒流。”他也不与他们争辩,马上回到房里,收起衣单,背著包袱,走出山门。自从离开天童之后,他到处行脚,效五十三参故事,遍访善知识,并且朝拜了中国四大名山。不觉已经两年,在第三年春天,他听说天童寺又有讲经法会,宣讲《大方广佛华严经》,因此触动念头,乃背起包袱,又回到天童寺来。当他走进客堂坐下之后,知客师看他只有一个破包袱,人也矮小,长的又是一副苦恼相,把他当作“云水僧”看待。遂板起面孔,问他:“你这位师傅来常住有什么好事?”他答道:“我是来听经的,前来常住讨个经单。”知客师闷在心里好笑,觉得像你这个苦恼样,来听什么经,乃打趣说:“你可知道我们这里要讲什么经啊?”他昂起头来答道:“这个又何必问?不是讲《大方广佛华严经》么?”知客再向他开玩笑问道:“你可知道‘大方广’三个字怎么讲?你讲给我听,如果讲得对,我就准你经单。”他看到知客师故意问难,马上放下脸指着知客说道:“你好没有参学!怎能用轻慢心来问法,你要向我求开示,必须恭恭敬敬,搭衣展具,向我顶礼三拜,然后在我面前长跪合掌,我才可以讲给你听,如此儿戏态度,岂是求法之道?”知客受了他一顿呛白,当时觉得这人貌虽不扬,明堂倒还不小,于是马上摆了一个“乌龙”,口里说好,请坐片刻,我马上就来。那个知客师掉转身,跑到方丈室,向方丈和尚来了个“瞒天过海”。说适才来了一个不寻常的挂单师傅,他声言要来听经讨经单,我问他听什么经,他答道要听《大方广佛华严经》。我问“大方广”三个字怎样讲?他的口气真不小,说要听“大方广”三个字,非得叫方丈和尚搭衣持具,把他请到丈室来,他才可以讲。那位方丈和尚听了知客这一番说话,一时好奇心动,当真披上大红祖衣持具来到客堂,把慧明和尚请到丈室。慧明和尚进到丈室,对方丈说:“和尚你要听我说法,还须把你的法座借我一坐。”方丈就依他,恭而敬之把他送上法座。他坐上法座,俨然像个法师派头,把“抚尺”一拍,开口言道:“和尚,大方广三个字,每个字有广中广、广中量、量中广、量中量四种讲法,若讲广中广义,那我一辈子也讲说不完,要用广中量、量中广两种讲法,那也要讲上一年或半载,假设要我用量中量的讲法,我可以同你来谈一谈,不知和尚爱听哪一种讲法?”方丈和尚听他这么一说,觉得这位行脚僧不简单,不敢轻慢,乃回答说:“就请讲一讲量中量吧!”于是,他就大作狮子吼,如何名“大”?如何名“方”?如何名“广”?把这三个字的体、相、用三重玄义,称性而谈,犹如桶底脱落,一泻千里,足足讲说了三个钟头。方丈和尚愈听愈高兴,觉得所讲的道理,全是从他自性中流出,不落前人窠臼,别有见地,引人入胜,奥妙无穷,马上顶礼拜谢,连声赞叹说:“法师高明!法师高明!”并且请他代座讲经。这是慧明和尚受人尊称为法师的由来,也是他开始讲经的第一遭。自此以后,诸方丛林多慕慧明法师的声望,纷纷延请他讲经。他每次讲经,都是座无虚席。他虽然有了讲经法师的名声,可是,他却不在文字书本中推敲,志趣在于禅那。他的讲经,全凭著他的领悟去发挥,不像其他讲经法师要参考疏钞。他认为疏钞上面的义理,乃是前人的见解,与自己毫不相干,疏钞背诵得再熟,也不过是替别人数宝。所以他讲经从来不判教,只是消文释义,而喜谈有启发性的公案典章,故为一般禅和子和男女居士们所乐闻。只要听得慧明法师到某处讲经消息,禅和子和一些居士们,都是蜂拥地跟着他跑。那种情景,是一般普通讲经法师不曾有的。慧老他虽然是个不讲文字的人,可是,说的法语,却很优美。那年,我在灵隐过年,除夕晚上,他上堂说法,我记得法语中有两句话,“花开朵朵艳,梅瓣片片香”,多么富有诗意啊!岂是一个不喝墨水的人所能道出,可见是他的悟境。(有慧明法师语录一卷,为湖南谈玄法师记录。)在我亲近慧明老法师的半年中,觉得这位大德有许多奇特的行藏。第一点,他不好虚荣。有一件事实,可以证明。当民国十年间,杭州灵隐寺宣布改为十方丛林(灵隐寺原系子孙派系寺庙),杭州地方诸山长老护法居士集会,商讨推举首任住持。大家以慧明法师道行高深,德望隆重,都推慧老为灵隐住持,被慧老拒绝。再三殷勤劝请,也不答应。于是过了半年,大家设了一个计,由几位当地著名居士出面,邀请慧老到灵隐寺吃斋。慧老不疑有他,乃应邀前往。当他路过灵隐山门时,看见两旁站着成排的僧众,全都是搭衣持具,像迎驾的样子。他看情形不对,知道上当了,马上掉转头,迈开大步飞跑。大家追了上去,将他拦住请他回来。他于是往地下一坐,把双腿盘起,死也不肯起来。大家无法,只好把他捧抬了回来,抬进天王殿,钟鼓齐鸣,燃放鞭炮。他却大哭大喊,后来把他捧到丈室法座坐下时,他仍然嚎啕不已!大家爬在地下,齐声说道:“向和尚道喜!”他一边哭着一边说:“我不是当住持的材料,诸位如此爱我,实在是害了我!我无道无德,也无行持,有何能堪来领众。还是另选贤能,请大家慈悲,把我放走吧!”说罢,又是放声大哭。经大家跪在地下苦苦哀求,表示如果不答应,都不起来。这样,慧老才勉强答应,权充灵隐住持。慧明老法师,虽然荣任杭州首刹住持,名位是那么崇高,可是他的生活,却依然是旧日风光,仍是个禅和子派头。每天是过堂吃饭,不吃私菜,与大众粒米同餐。他的卧室中,除了一张木榻板床之外,只有一张桌子。桌上也没有任何摆设,只有一个土茶壶和一只茶杯。床上也只有破棉被一条,两件破衲衣,和一套破旧的换洗衣裤,即或有信徒供养他新衣裤,摆不上两天,也就过户转送他人了。杭州地方一班“耍罗汉”们,没有衣穿,没有钱用,全都是跑到灵隐寺来向慧老打秋风。慧老对那些“耍罗汉”最是同情,来者不拒,有求必应,要什么就给什么,从不吝惜。慧老法师,纯是平民作风,不贪享受。平常信徒们送给他的供养、果品、糖食、糕饼,以及穿的衣料,他从来不自享受,马上派侍者送到禅堂、念佛堂、上客堂去结缘。遇着有人送“红包”,他就把钱送到库房去打斋供众。他有一句口头禅,“房里有了这些葛藤,我不能睡觉。”此老的解脱,由此可见一般。慧老虽然是位讲经法师,又是大丛林中一位当头大和尚,他却并不以此名位为荣,而是平易近人,不自高自大。由于他的风度潇洒,像春风一般和蔼可亲,清众们在他面前,多不拘形迹,他也喜欢同清众们打交道。尤其与行单一般苦行僧最有缘,常同菜头、园头、门头、水头苦恼人一道“冲壳子”聊天。也不时帮着种菜、挖地、泼粪水,举凡劳作的事,样样都干。在民国十七年,蒋介石先生下野,到杭州灵隐寺游览时,因慕慧老法师道风,特地到方丈室拜访,但是遍觅不得。后去菜园,才看到慧老穿著短衫破衲衣,手持粪瓢,在那里浇菜。蒋先生爱他的解脱风度,觉得他坦率自然而没有做作,也就站在菜园里同他攀谈了一会。慧老的风度,一向是解脱的。有一年,湖北归元寺请他讲《圆觉经》,到期全寺职事僧众齐到山门排班接驾,一连迎接三天,都不见他来,大家都觉得奇怪!到第四天,方丈和尚在斋堂吃饭时,看见角落里挂单客师座位上,有一位师傅颇像慧老模样。仔细一看,正是请来讲经的慧明老法师,于是心中大喜。吃完了饭,方丈和尚在座上宣布,请大家不要回房,就在斋堂向慧老法师接驾。大家都觉得奇怪!并不见慧明法师到来,何以要在斋堂里接驾?还是方丈和尚下座走到上客堂座位把慧老请了出来。大家一看,才知道这位讲经法师早已来到常住,是躲在上客堂里!原来他在五天之前就来了,装作挂单模样,知客师不认得他,所以把他送到上客堂去了。方丈和尚马上爬在地下磕头顶礼陪罪,并且叫知客师向慧老求忏悔。慧老说:“这不能怪知客失礼,我怕惊动大家,不敢当,是我自己要挂单的,我乐意挂单生活。”由此看出,慧明老法师,是何等的解脱!

后世纪念

慧老法师于民国十九年冬月坐化,其灵骨在该寺起塔供养。三十四年抗战胜利,我结束僧侣救护队工作,由陪都东下,二次到灵隐寺静养,常住挂牌请我写“堂主”,于是在慧老灵骨塔旁寮房安居了三年。 (载一九六六年《佛教文化》第一卷第三期)

相关诗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