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古诗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古诗大全 滕宗谅
诗人介绍
滕宗谅

滕宗谅   téng zōng liàng

滕宗谅一般指滕子京。滕宗谅(990年-1047年),字子京,河南洛阳人,北宋官员,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为世人所知,岳阳楼的双公祠中有范仲淹与滕子京的雕像(右)。在岳州做过太守。他做太守时,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本    名
滕宗谅
所处时代
宋代
主要作品
《临江仙》《白云楼》《翠光亭》《鹤联句》《寄会稽范希文》等
诗人诗词
人物生平
岳阳楼记
人物影响
《宋史·列传第六十二》滕宗谅传
生平
人物生平

滕子京与范仲淹、刘越举同科进士。初授泰州军事判官,范仲淹任西溪(今江苏东台)盐官时建议泰州知州张纶修筑捍海堤堰,荐举滕子京给张纶当助手。在筑捍海堤堰中滕子京吃苦耐劳,也显示出其才干,备受张纶称赞。后迁当涂(今安徽当涂县)、邵武(今福建邵武市)知县。范仲淹升任京官后,赏其有才干,将其召入试学院;天圣中又改任专管审核刑狱案件的大理寺丞。天圣七年(1029)六月,京都开封天大雷雨,电光乱掣,规模空前的玉清昭应宫内,竟射入一大火团,四处爆裂,霎时间烈焰腾飞,穿透屋顶,大火烈烈轰轰的烧了一夜,竟将三千六百一十间房屋的一座琳宫玉宇,变成了一片瓦砾荒场,只剩得长生、崇寿两座小殿。执掌朝纲的刘太后闻报,传旨将守宫官吏全部系狱抵罪。枢密副使范雍、中丞王曙、司谏范讽均上谏言,说大火“是天意,与人无关,不当置狱穷治”。刘太后无奈,便借机将多次劝阻她想得皇权礼遇的首相王曾以“兼领玉清昭应宫使管理不严,因而发生大火”为名,罢免了王曾首相,贬为青州(今山东潍坊市境)知州。灾后,范仲淹、滕子京等诸多高中低级官员分别奏请刘太后放弃垂帘听政,将军国事大权交还给仁宗赵祯(在现代,池州有出版物,将劝刘太后“还政”解释成劝太后,不能只垂帘听政,而应以皇帝礼遇,临朝执政。意思全反了,真叫人啼笑皆非),刘太后大怒,将范仲淹等高级官员逐出朝廷任地方官,将中低级官员一一贬逐边远州县。滕子京也于天圣九年(1031)由大理寺丞贬至闽北邵武县。这是他二次来邵武,在一年多任职时间内他为民办好事,建学堂,访贫问苦,与当地百姓亲密无间。《闽书》称他“复知邵武军州事,自任好施予,喜建学,为人尚气倜傥,清廉无余财。”

奉调入京

明道元年(1032)滕子京奉调入京,任掌管皇帝衣食行等事的殿中丞。然而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这年八月,内宫再次发生火灾,连烧八殿。“火始作,小黄门王守规独先觉,自寝殿至后苑门,皆击其锁”,带着仁宗逃至延福宫。仁宗恼怒,对执政大臣们说“非王守规引朕至此,几与卿等不相见。”诏令追查起火原因。滕子京当是首当其冲的被迫查者。他与秘书丞刘越分别上疏谏,认为宫中屡屡失火原因是规章制度不严,未能防患于未然。但根本原因是太后垂帘,妇人柔弱,朝纲不整,政失其本。“祥符中宫中失火后,先帝(真宗)常索其类实之法矣,若防患以刑而止,岂有今日之虞哉。”“诚愿修政以禳之,思患以防之。”“倘能如此,需请太后还政”,“庶灾变可销,而福祥来格也。”仁宗听其言,罢诏狱。明道二年三月由垂帘听政到皇帝礼遇,至军国事权一手独揽,专政达十一年之久的刘太后终于一命呜呼。刘太后死去,常劝太后“还政”的人,都有提升,滕子京迁左司谏,秘书丞刘越病故,也赠右司谏衔。未久,有人告滕子京所奏宫中失火原因不实,其本人有不可推脱之责。景佑元年(1034)滕子京又被降为尚书祠部员外郎,知信州(今江西上饶市)。后又因与司谏范讽君子之交,心心相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范讽次年因事被贬,株连滕子京,子京被降为监管酒业专卖的池州监酒(在现代,池州有出版物,将滕子京“与范讽雅相善,及讽贬”解释成与范仲淹“讽雅相善”,范仲淹被贬,滕子京遭殃。张冠李戴,真是不可思议。)这次贬逐池州,前后数年(有出版物说他在池州隐居九年。九年之说无据,隐居之说也不准确。)可能(无确凿史据)就在监池州酒任上,邀请范仲淹来池州游玩,两人同登九华山,同游秋浦山水,饱赏贵池、青阳秀丽风光,滕子京流露百年后安卧青阳之心愿。不然滕子京死后,范仲淹为其撰写的墓志铭中,怎会有“君昔有言,爱彼九华书契。”

直集贤院

宝元元年(1038)滕子京调江宁(今江苏南京)府通判,不久徙湖州(今浙江吴兴)知州。康定元年(1040)九月西夏国王嵬名元昊大举兴兵侵宋。滕子京升官刑部员外郎、职直集贤院、任泾州(今甘肃州泾川北)知州(宋朝官吏大都是三个头衔即官、职、差遣)。开始长达四年防御西夏东侵的艰难生涯。庆历二年(1042)闰九月,嵬名元昊举兵进犯泾原,谓州(今甘肃平凉市)马步军都部署、经略安抚招讨使王沿命副都部署葛怀敏率军抗击,葛不听都监赵询的建议,命诸军分四路向定川寨(今宁夏固原北)进攻,结果在定川寨被西夏军包围,水源也被切断,葛怀敏等遂战死,近万人被西夏军俘虏。葛怀敏兵败,沿边郡县十分惊忧。西夏军打到渭州时,距滕子京守军泾州只120里。他沉着应战,动员数千百姓共同守城;又招募勇敢之士,侦探敌军之远近及兵力之多少,檄报邻郡使之做好防备。后环庆路马步军都部署、泾略安抚招讨使范仲淹率一万五千人解泾州之危。滕子京张罗供应柴粮,确保了战争所需一切物资,终于将西夏军击退。在保卫泾州的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战争结束后,滕子京大设牛酒宴,犒劳羌族首领和士兵,又按当时边疆风俗,在佛寺里为在定川战争中死亡的士卒祭神祈祷,并安抚死者亲属,其良苦用心是笼络少数民族民心,借以求得民心安定和边疆的安稳。

庆州知州

在范仲淹举荐下,滕子京提为管理宫廷中藏书的高级文官天章阁待制、任环庆路都部署,接任范仲淹庆州知州职位。庆历三年(1043)他调京不久,驻扎在泾州的陕西四路马步军都部署、泾略安抚招讨使郑戬告发滕子京在泾州滥用官府钱财,监察御史梁坚对其进行弹劾,指控他在泾州费公使钱十六万贯,随即遣中使检视。滕子京恐株连诸多无辜者,将被宴请、安抚者的姓名、职务等材料全部烧光。其实,所谓十六万贯公使钱是诸军月供给费,用在犒劳羌族首领及士官的费用只有三千贯。时任参知政事的范仲淹及监官欧阳修等都为其辩白,极力救之。后只被官降一级;贬知凤翔府(今陕西宝鸡市境),后又贬虢州(今河南灵宝市境)。御史中丞王拱辰上奏不放,认为滕子京“盗用公使钱止削一官,所坐太轻”。因而在庆历四年春又贬到岳州巴陵郡(今湖南岳阳一带)。

勤政为民

滕子京到巴陵后,不计个人荣辱得失,以国事为重,勤政为民,办了几件好事,如扩建学校、修筑防洪长堤和重修岳阳楼等。这些事受到百姓称赞,结果两年时间就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治为天下第一”。在重修岳阳楼之后,他写信给好友范仲淹,请他作记,共襄这“一时盛事”。随信还送了一幅《洞庭秋晚图》,供仲淹参考,说是“涉毫之际,或有所助。”范仲淹是苏州吴县人,小时去太湖玩过,后母亲改嫁,又随继父到洞庭湖畔的澧县和安乡县读书,所以对太湖、洞庭湖的风雨晴晦种种风情非常熟悉。其时,范仲淹因“庆历新政”遭当朝保守派大臣贾昌朝、陈执中、王拱辰等的攻击而失败,已于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贬谪为邓州(今河南南阳市)知州。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范仲淹,借楼写湖,凭湖抒怀,真正的意图是对挚友的婉转规劝,惟恐招来祸患。在《岳阳楼记》中规劝他应有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可谓苦心孤诣,深知重修岳阳楼要花很多钱,担心有些人再次借此攻击滕子京,所以在文章一开头就用“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既是对他的政绩的肯定和颂扬,又是为他被贬谪再次辩白;同时告诉他人,他是在干出大成绩后才重修名胜古迹岳阳楼的,又堵塞了攻击者之口。庆历七年(1047)滕子京由于治巴陵郡有功,调任江南重镇苏州知州,上任后不幸卒于任所,终年五十八岁。始葬于苏州,后其子孙(是子还是孙无史据可考)按其生前“君昔有言,爱彼九华书契”意愿,迁葬于青阳县城南金龟源。明清两朝敬仰滕子京的青阳人,在九华山云外峰下建造了“滕子京书堂”,供后代子孙瞻仰凭吊,只可惜书堂遗址今已无处寻觅。

仕途坎坷

滕子京与范仲淹同举进士,两人一见如故,说身世,谈抱负,十分投机。范仲淹举进士后,偕滕子京来青阳长山和九华山游玩。滕子京爱青阳、九华山山水秀美,恋契友范仲淹情深,曾有言“爱彼九华书契”终归于青阳。死后,其诸子遵其志,葬子京于青阳,这是滕子京葬于青阳的原因之一。滕子京中进士后,曾任大理寺趁丞、左司谏、天章阁待制、礼部员外郎等京官。在任礼部员外郎时曾以审计监察官员身份来池州府督察政事,并游览了池州的山水名胜,写了不少诗文。庆历年间,宋仁宗赵祯任命他为繁华的大州泾州知府,任职期间,由于他“用公使钱无度”,被谪贬到偏僻的小郡巴陵。前后不到两年,因范仲淹的一篇为他歌功颂德的《岳阳楼记》,获得宋仁宗好感,庆历六年秋调他到有小汴京之称的徽州任知府。其时,滕氏家族陆续迁来青阳,父亲年迈在青阳养老。他曾几次来青阳拜望父老乡亲,并在九华山麓建造一座读书堂。庆历七年(1047)又调任苏州知府,上任不久便卒于苏州,时年58岁。定居青阳的滕氏族人,将其遗体运回青阳安葬,这是滕子京归葬于青阳的原因之二,可能是滕子京归葬青阳的真正原因。自宋至清朝中叶的数百年间,滕氏后裔,瓜瓞绵绵,在滕公墓东北几里处形成为名门望族--滕家冲。不知何故,嘉庆以后,滕氏族人陆续外迁,今日滕家冲,只有其名,已无滕姓。滕子京墓位于青阳县东5里的金龟源,即今新河乡光荣村陇岗村民小组。金龟源得名于一座酷似金龟的小山岗。滕公墓取金龟朝北斗之向。墓东的山岗上有块巨石,状如“金鸡登高”,也称“金鸡岭”;墓西北有一葱翠欲滴的孤山,形同绿色宝珠,名曰:“抱珠墩”。滕公基地周围,山峦起伏,林术蔽岗,景物清丽,是块难寻的风水宝地。滕公墓后半里处,曾耸立巨碑一块,上刻12个径尺阴文:“宋名臣天章阁待制滕公神道”。碑在“文革”中被推倒、砸碎。1981年青阳县政府定滕子京墓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家因紧靠318国道,后来国道拓宽,无法避让,迁葬于国道北侧抱珠墩,重建了墓碑。滕子京一生仕途坎坷,屡贬屡谪,历经磨难,最高官职只是天章阁待制,与范仲淹不是同一官位层次上人,也称不上文学家,但其为人豪迈自负,是位有才干,有抱负的政治家。北宋诗人苏舜钦称他“忠义平生事,声名夷翟闻。言皆出诸老,勇复冠全军”。宋人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中称“庆历史,滕子京谪守巴陵,治最为天下第一。”《宋史》滕子京传曰:“宗谅尚气,倜傥自任,好施予,及卒,无余财。所莅州喜建学,而湖州最盛,学者倾江、淮间。”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是一篇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记。由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所作。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岳阳楼记》写于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一般认为,范仲淹在河南省邓州市写的这篇散文,所以并未登上岳阳楼。不过,《岳阳楼记》能够成为传世名篇并非因为其对岳阳楼风景的描述,而是范仲淹借《岳阳楼记》一文抒发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的情怀。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音:主)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音:商),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翻译

庆历四年(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很多长年荒废的事业又重新兴办起来了。还重新修建了岳阳楼,扩大它旧有的规模,还在上面刻上唐代贤人和当代人的诗赋,(滕子京)并嘱咐(我)写一篇文章用来记述这件事。我看那巴陵郡的美丽的景色,集中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吞吐长江的江水,水波浩荡,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时阴时晴,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对它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因为这里往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降职远调的官吏和南来北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如果遇上阴雨连绵繁密,有时连着整个月没有晴天,寒风怒吼,浊浪冲天,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的感觉,满眼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悲伤到极点啊。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风平浪静,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草木茂盛。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闪耀着金光;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好似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却荣辱得失,举起酒杯面对和风,喜气洋洋的感觉!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作官的人为君王担忧。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时于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史书争议滕子京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范仲淹的朋友,两人同于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中进士。滕子京在中国历史上本无什么地位,亦无显赫的名声,多亏了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才使他的名字得以流传后世,而且还蒙上的一个“勤政为民”的美名。因为《岳阳楼记》一文中说他在贬官一级后,“不以己悲”,仅用一年左右的时间,便把偌大的一个岳州治理“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相传滕子京并非如《岳阳楼记》中的所溢美的那样,据《宋史》记载,滕子京被贬岳州的缘由是因为他在泾州任职期间,“费公钱16万贯”,除去分给“诸部属羌”及“馈遗游士故人”。此事被监察御史揭露后,当时的宋仁宗派员前往查勘,然而滕子京“恐连逮者众,因焚其籍以灭姓名”。最后得亏了范仲淹的“力救”,才得以降官一级,谪贬岳州。他在岳州任上,也未使岳州出现太平兴盛的景象,在老百姓穷困潦倒,饿殍遍地的情景下,滕子京并未做到“勤政为民”,相反,四处搜刮钱财,重修岳阳楼,为自己树碑立传,邀功请赏。更为可恶的是,滕子京故伎重施,征敛赋税,“所得近万缗(一千文),置于厅侧自掌之,不设主典案籍。楼成极雄丽,所费甚广,自入者亦不鲜焉。”而据编纂《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原文载:“滕宗谅知岳州,修岳阳楼不用省库银,不敛于民。但榜民间,有宿债不肯偿者,官为督之。民负债者争献之。所得近万缗,置库于厅侧自掌之,不设主典案籍。楼成极雄丽,所费甚广,自入者亦不鲜焉。州人不以为非,皆称其能。”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不靠财政拨款,不搞集资摊派,而是靠催收州民捐献出来的烂债聚财,确实令人称奇。可见,“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也是可信的。
人物影响

作者 王和声滕子京在西北的甘肃泾州当他的知州。那是个边关阻隔,动乱无常的荒凉之地。西夏大举攻宋,宁夏定川寨一仗,打得昏天黑地,血肉横飞。滕子京镇守城池,手中兵卒无几,“乃集农民数千戎服乘城”,又“会范仲淹引番汉兵来援”。之后,他动用公款犒劳边关将士,祭奠英烈,抚恤遗属。事隔一年,便有人弹劾(弹劾,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滕子京滥用公款,“其间数万贯不明”。于是,“泾州过用公款案”闹得沸沸扬扬。幸得欧阳修、范仲淹从中解释,方未处刑,仅贬官而已。于是就有了“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是背着沉重的十字架来到巴陵岳阳的。岳阳这地方怎么就成了贬官们的钟爱之地?上自屈原数起,涉足岳阳的各朝名家大都是仕途坎坷,累有贬迹。无论“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也好;“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也好,只要贬官们踏上岳阳这块土地,总是文思泉涌,佳作叠出。是洞庭山水抚慰了落魄的人生,还是人生的苦难打磨了岳阳的灵魂?这一拨拨朝廷的弃儿,将热泪抛洒在岳阳楼头的时候,巴陵的山捧着它,洞庭的波含着它,分明就铸成了岳阳城头一块块苦涩的砖石,从屈夫子一直垒砌到今天。那么,滕子京为岳阳留下了什么呢?那古楼上写着“不以物喜”。他是不以物喜的。他在岳阳的3年,承前制,重修岳阳楼;崇教化,兴建岳州学宫;治水患,拟筑偃虹堤。三年治政,成就三件大事,此君足矣!同朝史学家司马光赞其在岳州“治为天下第一”。滕子京是完全有资本以物喜的,他却不能喜,“负大才,为众所嫉”,他如何喜得!古楼上还写着“不以己悲”。他又何尝以己悲之?一个负罪的贬官,仕途的失意,人生的坎坷,要消沉当可消沉,论哀怨亦可悲之,而这位滕公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是不喜不悲,不艾不怨,上任一年便“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于治政是如此的投入,于黎民是如此的体恤!此种襟怀,问谁领会得来!当岳阳楼重修落成之日,滕子京也只是“痛饮一场,凭栏大恸(恸,大哭)十数声而已”,可见其忍辱负重仍然勤于政绩的惨淡心境。男儿有泪不轻弹,这“凭栏大恸十数声”是何等的悲怆,何等的壮烈!岳阳楼是重新耸立起来了。设若没有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何来此大观?没有滕子京修书求记范仲淹,又何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记》传诸后世?范仲淹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宣扬者,滕子京何以不是这精神的践行者?滕子京谪守岳州3年,于庆历七年初调任苏州,离开岳阳3个多月之后不幸病逝于苏州任所,时年56岁。《宋史》对他有这样的评价:“宗谅(滕子京,名宗谅,字子京)尚气,倜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无余财呀!这便是一个受诬贬官的结局。可悲的是,当年弹劾滕子京的那个人,受命“审讯”此案,他的调查结果却是“滕子京所用钱数分明,并无侵欺入己”。可怜滕子京们已是遍体鳞伤,欲哭无泪,小人却在一旁暗自窃笑。范相滕公今安在?于是,让我想起了刻在岳阳楼上的那半副楹联:“范秀才,亦多事,数十年光景,甚么先甚么后,万家忧乐独关心。

《宋史·列传第六十二》滕宗谅传

滕宗谅,字子京,河南人。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其后仲淹称其才,乃以泰州军事推官召试学士院。改大理寺丞,知当涂、邵武二县,迁殿中丞,代还。会禁中火,诏劾火所从起,宗谅与秘书丞刘越皆上疏谏。宗谅曰 :“伏见掖庭遗烬,延炽宫闼,虽沿人事,实系天时。诏书亟下,引咎涤瑕,中外莫不感动。然而诏狱未释,鞫讯尚严,恐违上天垂戒之意,累两宫好生之德。且妇人柔弱,箠楚之下,何求不可,万一怀冤,足累和气。祥符中,宫掖火,先帝尝索其类置之法矣,若防患以刑而止,岂复有今日之虞哉。况变警之来,近在禁掖,诚愿修政以禳之,思患以防之。凡逮系者特从原免,庶灾变可销而福祥来格也 。”疏奏,仁宗为罢诏狱。时章献太后犹临朝,宗谅言国家以火德王,天下火失其性由政失其本,因请太后还政,而越亦上疏。太后崩,擢尝言还政者,越已卒,赠右司谏,而除宗谅左正言。刘越者字子长,大名人。少孤贫,有学行,亦宗谅同年进士。尝知襄城、固始二县,有能名。既赠官,又官其一子,赐其家钱十万。宗谅后迁左司谏,坐言宫禁事不实,降尚书祠部员外郎、知信州。与范讽雅相善,及讽贬,宗谅降监池州酒。久之,通判江宁府,徙知湖州。元昊反,除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知泾州。葛怀敏军败于定州,诸郡震恐,宗谅顾城中兵少,乃集农民数千戎服乘城,又募勇敢,谍知寇远近及其形势,檄报旁郡使为备。会范仲淹自环庆引蕃汉兵来援,时天阴晦十余日,人情忧沮,宗谅乃大设牛酒迎犒士卒;又籍定州战没者于佛寺祭酹之,厚抚其孥,使各得所,于是边民稍安。仲淹荐以自代,擢天章阁待制,徙庆州。上言 :“朝廷既授范仲淹、韩琦四路马步军都总管、经略安抚招讨使,而诸路亦带招讨称号,非所宜 。”诏罢之。御史梁坚劾奏宗谅前在泾州费公钱十六万贯,及遣中使检视,乃始至部,日以故事犒赉诸部属羌,又间以馈遗游士故人。宗谅恐连逮者众,因焚其籍以灭姓名。仲淹时参知政事,力救之,止降一官,知虢州。御史中丞王拱辰论奏不已,复徙岳州,稍迁苏州,卒。宗谅尚气,倜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所莅州喜建学,而湖州最盛,学者倾江、淮间。有谏疏二十余篇。

生平

滕子京与范仲淹、刘越举同科进士。初授泰州军事判官,范仲淹任西溪(今江苏东台)盐官时建议泰州知州张纶修筑捍海堤堰,荐举滕子京给张纶当助手。在筑捍海堤堰中滕子京吃苦耐劳,也显示出其才干,备受张纶称赞。后迁当涂(今安徽当涂县)、邵武(今福建邵武市)知县。范仲淹升任京官后,赏其有才干,将其召入试学院;天圣中又改任专管审核刑狱案件的大理寺丞。天圣七年(1029)六月,京都开封天大雷雨,电光乱掣,规模空前的玉清昭应宫内,竟射入一大火团,四处爆裂,霎时间烈焰腾飞,穿透屋顶,大火烈烈轰轰的烧了一夜,竟将三千六百一十间房屋的一座琳宫玉宇,变成了一片瓦砾荒场,只剩得长生、崇寿两座小殿。执掌朝纲的刘太后闻报,传旨将守宫官吏全部系狱抵罪。枢密副使范雍、中丞王曙、司谏范讽均上谏言,说大火“是天意,与人无关,不当置狱穷治”。刘太后无奈,便借机将多次劝阻她想得皇权礼遇的首相王曾以“兼领玉清昭应宫使管理不严,因而发生大火”为名,罢免了王曾首相,贬为青州(今山东潍坊市境)知州。灾后,范仲淹、滕子京等诸多高中低级官员分别奏请刘太后放弃垂帘听政,将军国事大权交还给仁宗赵祯(在现代,池州有出版物,将劝刘太后“还政”解释成劝太后,不能只垂帘听政,而应以皇帝礼遇,临朝执政。意思全反了,真叫人啼笑皆非),刘太后大怒,将范仲淹等高级官员逐出朝廷任地方官,将中低级官员一一贬逐边远州县。滕子京也于天圣九年(1031)由大理寺丞贬至闽北邵武县。这是他二次来邵武,在一年多任职时间内他为民办好事,建学堂,访贫问苦,与当地百姓亲密无间。《闽书》称他“复知邵武军州事,自任好施予,喜建学,为人尚气倜傥,清廉无余财。”

奉调入京

明道元年(1032)滕子京奉调入京,任掌管皇帝衣食行等事的殿中丞。然而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这年八月,内宫再次发生火灾,连烧八殿。“火始作,小黄门王守规独先觉,自寝殿至后苑门,皆击其锁”,带着仁宗逃至延福宫。仁宗恼怒,对执政大臣们说“非王守规引朕至此,几与卿等不相见。”诏令追查起火原因。滕子京当是首当其冲的被迫查者。他与秘书丞刘越分别上疏谏,认为宫中屡屡失火原因是规章制度不严,未能防患于未然。但根本原因是太后垂帘,妇人柔弱,朝纲不整,政失其本。“祥符中宫中失火后,先帝(真宗)常索其类实之法矣,若防患以刑而止,岂有今日之虞哉。”“诚愿修政以禳之,思患以防之。”“倘能如此,需请太后还政”,“庶灾变可销,而福祥来格也。”仁宗听其言,罢诏狱。明道二年三月由垂帘听政到皇帝礼遇,至军国事权一手独揽,专政达十一年之久的刘太后终于一命呜呼。刘太后死去,常劝太后“还政”的人,都有提升,滕子京迁左司谏,秘书丞刘越病故,也赠右司谏衔。未久,有人告滕子京所奏宫中失火原因不实,其本人有不可推脱之责。景佑元年(1034)滕子京又被降为尚书祠部员外郎,知信州(今江西上饶市)。后又因与司谏范讽君子之交,心心相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范讽次年因事被贬,株连滕子京,子京被降为监管酒业专卖的池州监酒(在现代,池州有出版物,将滕子京“与范讽雅相善,及讽贬”解释成与范仲淹“讽雅相善”,范仲淹被贬,滕子京遭殃。张冠李戴,真是不可思议。)这次贬逐池州,前后数年(有出版物说他在池州隐居九年。九年之说无据,隐居之说也不准确。)可能(无确凿史据)就在监池州酒任上,邀请范仲淹来池州游玩,两人同登九华山,同游秋浦山水,饱赏贵池、青阳秀丽风光,滕子京流露百年后安卧青阳之心愿。不然滕子京死后,范仲淹为其撰写的墓志铭中,怎会有“君昔有言,爱彼九华书契。”

直集贤院

宝元元年(1038)滕子京调江宁(今江苏南京)府通判,不久徙湖州(今浙江吴兴)知州。康定元年(1040)九月西夏国王嵬名元昊大举兴兵侵宋。滕子京升官刑部员外郎、职直集贤院、任泾州(今甘肃州泾川北)知州(宋朝官吏大都是三个头衔即官、职、差遣)。开始长达四年防御西夏东侵的艰难生涯。庆历二年(1042)闰九月,嵬名元昊举兵进犯泾原,谓州(今甘肃平凉市)马步军都部署、经略安抚招讨使王沿命副都部署葛怀敏率军抗击,葛不听都监赵询的建议,命诸军分四路向定川寨(今宁夏固原北)进攻,结果在定川寨被西夏军包围,水源也被切断,葛怀敏等遂战死,近万人被西夏军俘虏。葛怀敏兵败,沿边郡县十分惊忧。西夏军打到渭州时,距滕子京守军泾州只120里。他沉着应战,动员数千百姓共同守城;又招募勇敢之士,侦探敌军之远近及兵力之多少,檄报邻郡使之做好防备。后环庆路马步军都部署、泾略安抚招讨使范仲淹率一万五千人解泾州之危。滕子京张罗供应柴粮,确保了战争所需一切物资,终于将西夏军击退。在保卫泾州的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战争结束后,滕子京大设牛酒宴,犒劳羌族首领和士兵,又按当时边疆风俗,在佛寺里为在定川战争中死亡的士卒祭神祈祷,并安抚死者亲属,其良苦用心是笼络少数民族民心,借以求得民心安定和边疆的安稳。

庆州知州

在范仲淹举荐下,滕子京提为管理宫廷中藏书的高级文官天章阁待制、任环庆路都部署,接任范仲淹庆州知州职位。庆历三年(1043)他调京不久,驻扎在泾州的陕西四路马步军都部署、泾略安抚招讨使郑戬告发滕子京在泾州滥用官府钱财,监察御史梁坚对其进行弹劾,指控他在泾州费公使钱十六万贯,随即遣中使检视。滕子京恐株连诸多无辜者,将被宴请、安抚者的姓名、职务等材料全部烧光。其实,所谓十六万贯公使钱是诸军月供给费,用在犒劳羌族首领及士官的费用只有三千贯。时任参知政事的范仲淹及监官欧阳修等都为其辩白,极力救之。后只被官降一级;贬知凤翔府(今陕西宝鸡市境),后又贬虢州(今河南灵宝市境)。御史中丞王拱辰上奏不放,认为滕子京“盗用公使钱止削一官,所坐太轻”。因而在庆历四年春又贬到岳州巴陵郡(今湖南岳阳一带)。

勤政为民

滕子京到巴陵后,不计个人荣辱得失,以国事为重,勤政为民,办了几件好事,如扩建学校、修筑防洪长堤和重修岳阳楼等。这些事受到百姓称赞,结果两年时间就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治为天下第一”。在重修岳阳楼之后,他写信给好友范仲淹,请他作记,共襄这“一时盛事”。随信还送了一幅《洞庭秋晚图》,供仲淹参考,说是“涉毫之际,或有所助。”范仲淹是苏州吴县人,小时去太湖玩过,后母亲改嫁,又随继父到洞庭湖畔的澧县和安乡县读书,所以对太湖、洞庭湖的风雨晴晦种种风情非常熟悉。其时,范仲淹因“庆历新政”遭当朝保守派大臣贾昌朝、陈执中、王拱辰等的攻击而失败,已于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贬谪为邓州(今河南南阳市)知州。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范仲淹,借楼写湖,凭湖抒怀,真正的意图是对挚友的婉转规劝,惟恐招来祸患。在《岳阳楼记》中规劝他应有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可谓苦心孤诣,深知重修岳阳楼要花很多钱,担心有些人再次借此攻击滕子京,所以在文章一开头就用“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既是对他的政绩的肯定和颂扬,又是为他被贬谪再次辩白;同时告诉他人,他是在干出大成绩后才重修名胜古迹岳阳楼的,又堵塞了攻击者之口。

庆历七年(1047)滕子京由于治巴陵郡有功,调任江南重镇苏州知州,上任后不幸卒于任所,终年五十八岁。始葬于苏州,后其子孙(是子还是孙无史据可考)按其生前“君昔有言,爱彼九华书契”意愿,迁葬于青阳县城南金龟源。明清两朝敬仰滕子京的青阳人,在九华山云外峰下建造了“滕子京书堂”,供后代子孙瞻仰凭吊,只可惜书堂遗址今已无处寻觅。

仕途坎坷

滕子京与范仲淹同举进士,两人一见如故,说身世,谈抱负,十分投机。范仲淹举进士后,偕滕子京来青阳长山和九华山游玩。滕子京爱青阳、九华山山水秀美,恋契友范仲淹情深,曾有言“爱彼九华书契”终归于青阳。死后,其诸子遵其志,葬子京于青阳,这是滕子京葬于青阳的原因之一。

滕子京中进士后,曾任大理寺趁丞、左司谏、天章阁待制、礼部员外郎等京官。在任礼部员外郎时曾以审计监察官员身份来池州府督察政事,并游览了池州的山水名胜,写了不少诗文。庆历年间,宋仁宗赵祯任命他为繁华的大州泾州知府,任职期间,由于他“用公使钱无度”,被谪贬到偏僻的小郡巴陵。前后不到两年,因范仲淹的一篇为他歌功颂德的《岳阳楼记》,获得宋仁宗好感,庆历六年秋调他到有小汴京之称的徽州任知府。其时,滕氏家族陆续迁来青阳,父亲年迈在青阳养老。他曾几次来青阳拜望父老乡亲,并在九华山麓建造一座读书堂。庆历七年(1047)又调任苏州知府,上任不久便卒于苏州,时年58岁。定居青阳的滕氏族人,将其遗体运回青阳安葬,这是滕子京归葬于青阳的原因之二,可能是滕子京归葬青阳的真正原因。
自宋至清朝中叶的数百年间,滕氏后裔,瓜瓞绵绵,在滕公墓东北几里处形成为名门望族--滕家冲。不知何故,嘉庆以后,滕氏族人陆续外迁,今日滕家冲,只有其名,已无滕姓。

滕子京墓位于青阳县东5里的金龟源,即今新河乡光荣村陇岗村民小组。金龟源得名于一座酷似金龟的小山岗。滕公墓取金龟朝北斗之向。墓东的山岗上有块巨石,状如“金鸡登高”,也称“金鸡岭”;墓西北有一葱翠欲滴的孤山,形同绿色宝珠,名曰:“抱珠墩”。滕公基地周围,山峦起伏,林术蔽岗,景物清丽,是块难寻的风水宝地。滕公墓后半里处,曾耸立巨碑一块,上刻12个径尺阴文:“宋名臣天章阁待制滕公神道”。碑在“文革”中被推倒、砸碎。1981年青阳县政府定滕子京墓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家因紧靠318国道,后来国道拓宽,无法避让,迁葬于国道北侧抱珠墩,重建了墓碑。

滕子京一生仕途坎坷,屡贬屡谪,历经磨难,最高官职只是天章阁待制,与范仲淹不是同一官位层次上人,也称不上文学家,但其为人豪迈自负,是位有才干,有抱负的政治家。北宋诗人苏舜钦称他“忠义平生事,声名夷翟闻。言皆出诸老,勇复冠全军”。宋人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中称“庆历史,滕子京谪守巴陵,治最为天下第一。”《宋史》滕子京传曰:“宗谅尚气,倜傥自任,好施予,及卒,无余财。所莅州喜建学,而湖州最盛,学者倾江、淮间。”

相关诗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