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造句大全
造句
当前位置:首页造句大全 致良知造句
致良知造句
1、虽然商人终日从事买卖之事,但只要致良知于事事物物,即问心无愧,也不妨碍他成为圣人贤达。
2、自三皇以降,先秦诸子,汉唐经学,宋明理学,所有大大小小的命题最终都在这三字上归宗。三字一出,洞见全体,既包含了本体又包含了功夫,任凭你考三王、叩天地、质鬼神、俟后圣,无有如此简易精一者,致良知之教也。
3、当然,王学不是孟学的重复,孟子不谈知行关系,而守仁倡知行合一;孟子言良知,守仁主致良知;孟子的良知说归于存心养性,而守仁的致良知则在明体达用,如此等等。
4、清季以来,中华民族之复兴图强,莫不有赖商务、中华、三联之流砥砺文明、格致良知,虽遭艰厄困顿而薪火不失。
5、夫子问他何为致良知,又如何知行合一。
6、即便不是宗教,而仅仅是走王阳明的“下倾路线”,也是需要“致良知”,不仅要读经,还要履践。
7、如果没有“良知”与“致良知”则外部世界就没有意义。
8、龙溪将调息与致良知相结合,更从一念超脱处体悟灵明的超生死。
9、其哲学思想贯通综合王阳明的“致良知之学”与王心斋“格物之学”,提出“诚意修身说”; 
10、第二部分:王阳明认识论思想的内容——“致良知”,包括认识的来源和标准、主客体关系、认识过程、认识与实践。
11、阳明学的真精神在阳明,而阳明根本精神在“致良知”。
12、他还消解了致良知作为道德实践系统的开展维度,从而体现了对王阳明学说的过度与片面的诠释。
13、《大学》之三纲领八条目最终归于致良知
14、“致良知”之教以唤醒社会大众的良知为主要的任务,所以我称之为“觉民行道”。余英时
15、虽然商人终日从事买卖之事,但只要致良知于事事物物,即问心无愧,也不妨碍他成为圣人贤达。/zj-287312/造句
16、自三皇以降,先秦诸子,汉唐经学,宋明理学,所有大大小小的命题最终都在这三字上归宗。三字一出,洞见全体,既包含了本体又包含了功夫,任凭你考三王、叩天地、质鬼神、俟后圣,无有如此简易精一者,致良知之教也。[]
zhì liáng zhī

【拼音】:zhì liáng zhī

致良知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