蒨【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倉甸切,音倩。草盛貌。《左思·吳都賦》夏曄冬蒨。《湛方生·稻苗讚》蒨蒨嘉穀。
又鮮明貌。《束皙·補白華詩》蒨蒨士子。
又《儀禮·士冠禮註》齊人名蒨爲韎韐。
又木名。《山海經》敖岸北望河林,其狀如蒨如舉。《郭註》說者曰:蒨、舉,皆木名也。《集韻》又與𦵻、茜通。
【蒨】的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基本字义
蒨
读音:
qiàn
怎么读:
- 名词 茜草的别名。参见「茜草」条。
- 形容词 红色的。同「茜」。《三国志.卷三零.魏书.东夷传》:「蒨绦五十匹,绀青五十匹,答汝所献贡直。」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六零首之七:「寒食花枝插满头,蒨裙青袂几扁舟。」
- 形容词 参见「蒨蒨」条。
蒨,中国汉字中的一个。读音为qiàn,义同“茜”,用以形容草长得茂盛的状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