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
车絥,覆盖在车轼上的一种饰物
絥,《说文》:“车絥也”。鞴,絥同。——《广韵》
动词
(1) 把鞍辔等套在马身上。装备车马
鞴马宿严霜。——王昌龄《塞上曲》
(2) 又如:鞴马(备驾,装备坐骑);鞴勒(备马)
鞴【戌集中】【革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集韻》《正韻》𠀤房六切,音伏。《玉篇》本作𩊙。詳前𩊙字註。
又《廣韻》《集韻》𠀤平祕切,音備。《廣韻》本作絥。詳糸部絥字註。
又《廣韻》《集韻》𠀤蒲故切,音步。《廣韻》鞴靫,盛箭室。《類篇》書作𩍘。
【鞴】的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基本字义
鞴
读音:
bèi
怎么读:
- 名词 车絥。马车上的饰物。《广韵.去声.至韵》:「鞴,《说文》曰:『车絥也。』」
- 动词 将鞍辔等装备套于马上。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我一马难将两鞍鞴。」《初刻拍案惊奇.卷三》:「鞴着一疋好马,腰束弓箭短剑,一鞭独行。」
鞴名>汉字:鞴拼音:bèi声母:b部首:革部部首笔画:9笔笔画:10划总笔画数:19笔笔顺:横竖竖横竖折横横竖横竖竖横撇竖折横横竖五笔86:AFAE车絥,覆盖在车轼上的一种饰物絥,《说文》:“车絥也”。鞴,絥同。――《广韵》通“服、被、犕”“鞴、犕、被、服——古服字,去声,读犕(今简体字为备)。音近逼,即匐。《诗经·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转辗反侧。’服与侧为韵,《诗经》中服字,共有十六处,都作蒲北切下逼。不同今人读为房六切(伏)。古‘服’亦作犕。《易经·系辞下》:‘犕牛乘马。”犕为“马上鞍’。《汉书·外戚传》:‘取它郎,以被其马。’又改犕为‘被’。故《后汉书·彭宠传》有‘被马六匹’之语。由于鞍质为‘皮’……杜甫诗有‘我曹鞴马听晨鸡’之句。可见服、犕、被、鞴四字同音通假。(参见《唐韵》正卷十四“服”字条)解放前,京剧扮演主仆者,主人出行,命仆说:‘服马。’即古语遗义。”(引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74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