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新华字典
字典
当前位置:首页新华字典
sēn

笔画:16

部首:

注音:ㄙㄣ

部外笔画:11

字型分析:左右结构

繁简对应:

五笔:PUCE

统一码UNICODE:8942

仓颉:LIIH

郑码:WTOP

四角:33222

解释
字典
解字
辞典
解释

〔~纚(xǐ)〕衣裳、羽毛等下垂的样子。

字典

襂【申集下】【衣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集韻》《韻會》𠀤疏簪切,音森。襂襹,衣裳毛羽垂貌。《揚雄·甘泉賦》䙰虖襂襹。《木華·海賦》被羽翮之襂襹。

師銜切,音衫。《說文》本作縿,旌旗之斿也。《儀禮·旣夕註》中帶若今之褌襂。《後漢·輿服志》諸古麗圭襂閨綠加上之服,禁絕之。《註》《司馬相如·大人賦》重旬始以爲襂。註:葆下旒也,則襂之容如旌旒也。《類篇》或作襳、𧛡。垂旬始以爲幓。

解字

说文解字

縿【卷十三】【糸部】

旌旗之斿也。从糸參聲。所銜切

说文解字注

(縿)旌旗之游所屬也。各本失所屬二字。今補。㫃部曰。游、旌旗之流也。周禮巾車注云。正幅爲縿。游則屬焉。正義曰。正幅爲縿、爾雅文。又覲禮正義。爾雅說旌旗正幅爲縿。唐後爾雅奪正幅爲縿四字。郉疏不能攷補。縿是旌旗之體。游則屬焉。故孫炎注曰。爲旒於縿。郭璞曰。縿、衆旒所箸。戴先生曰。游箸縿垂者也。交龍鳥隼之屬皆畫於縿。爾雅曰。纁帛縿。鄭本之。曰九旗之帛皆用絳。上有弧以張縿之幅。見覲禮、明堂位、考工記。下以人維之。周禮節服氏六人維王之太常、爾雅維以縷是也。所以太常必維之者、正恐其游長曳地。毛詩。素絲紕之。大夫旌旗之游亦維持之也。游屬於縿而統於縿。然㫃部游下不云旌旗之縿也。則知縿下𣃔不云旌旗之游。理合析言、不得渾言矣。从糸。參聲。所銜切。古音在七部。

辞典
【襂】的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基本字义

读音:
shān
怎么读:

  • 名词 旌旗上的正幅。同「縿」。《集韵.平声.衔韵》:「縿,《说文》:『旌旗之游也。』一曰正幅,或作襂。」
襂的笔顺图解

十六

1

点

2

横撇

横撇

3

竖

4

撇

5

点

6

撇折

撇折

7

点

8

撇折

撇折

9

点

10

撇折

撇折

11

点

12

撇

13

捺

14

撇

15

撇

16

撇

襂的笔顺分布演示图
襂的诗词 更多>>
襂的诗句 更多>>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