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新华字典
字典
当前位置:首页新华字典
yán

笔画:12

部首:

注音:ㄧㄢˊ

部外笔画:9

字型分析:上下结构

繁简对应:

五笔:KKKM

统一码UNICODE:55A6

仓颉:RRRU

郑码:JJJL

四角:60772

英语翻译:talkative

解释
字典
解字
辞典
百科
解释

同“”。

字典

喦【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正韻》尼輒切《集韻》昵輒切,𠀤音聶。《說文》多言也,从品相連,春秋傳,次于喦北。◎按春秋僖元年,齊師宋師曹師次于聶北,三傳俱作聶,說文作喦,或古本喦聶通也。

《廣韻》而涉切《集韻》日涉切,𠀤音顳。義同。《集韻》本作讘。或作囁。

《玉篇》曳喦,爭言也。

《集韻》逆吸切,音岌。地名。春秋取宋師于喦。〇按春秋哀十三年,鄭取宋師于喦,無釋文。十二年左傳釋文,喦,五咸反,𠀤不音入聲,然集韻當必有據,平聲一音當入山部嵒字註。字彙云:喦與山部嵒字音巖者不同。正韻引古文尚書,用顧畏于民喦,孔氏書作碞,音巖,與山部嵒字混,非。

解字

说文解字

喦【卷九】【山部】

(喦 niè)多言也。从品相連。《春秋傳》曰:“次于喦北。”讀與聶同。尼輒切

说文解字注

(喦)多言也。此與言部讘音義皆同。从品相連。會意。春秋傳曰。次于喦北。僖元年左傳文。今左作聶。聶北、郉地。杜氏說。讀與聶同。音同也。尼輒切。七部。

辞典
【喦】的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基本字义

读音:
niè
怎么读:

  • 动词 多话。通「讘」。《说文解字.品部》:「喦,多言也。」清.段玉裁.注:「此与言部讘音义皆同。」《玉篇.品部》:「喦,曳喦,争言也。」
其他字义

读音:
怎么读:

  • 名词 地名。春秋时代约在宋、郑两国之间。
百科
汉字:喦yán喦字骨刻文演变:引自:丁再献、丁蕾《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十九章第二节,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喦拼音:yán注音:ㄧㄢˊ繁体字:喦汉字结构:上下结构简体部首:口部首笔画:3总笔画:12笔顺:竖折横竖折横竖折横竖折竖
喦的笔顺图解

十二

1

竖

2

横折

横折

3

横

4

竖

5

横折

横折

6

横

7

竖

8

横折

横折

9

横

10

竖

11

竖折

竖折

12

竖

喦的笔顺分布演示图
喦的诗词 更多>>
喦的诗句 更多>>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