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五帝
wǔ dì

【拼音】:wǔ dì

【注音】:ㄨˇㄉ一ˋ

【结构】:五(独体结构)帝(上下结构)

【简体】:五帝

【繁体】:五帝

字义分解
五帝的解释
词语解释
五帝Wǔ-Dì。(1)传说中的五个古代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ZhuānXū)、帝喾(Dìkù)、唐尧、虞舜。五帝[wǔdì]⒈传说中的五个古代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ZhuānXū)、帝喾(Dìkù)、唐尧、虞舜。英theFiveEmperors;
基础解释
传说中的五个古代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ZhuānXū)、帝喾(Dìkù)、唐尧、虞舜。
引证解释
⒈上古传说中的五位帝王,说法不一。(1)黄帝(轩辕)、颛顼(高阳)、帝喾(高辛)、唐尧、虞舜。(4)伏羲、神农、黄帝、唐尧、虞舜。见《易·繫辞下》、宋胡宏《皇王大纪》。引《大戴礼记·五帝德》:“孔子曰:‘五帝用记,三王用度。’”《史记·五帝本纪》唐张守节正义:“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礼》,以黄帝、顓頊、帝嚳、唐尧、虞舜为五帝。譙周、应劭、宋均皆同。”汉班固《白虎通·号》:“五帝者,何谓也?《礼》曰:‘黄帝、顓頊、帝嚳、帝尧、帝舜也。’”(2)太昊(伏羲)、炎帝(神农)、黄帝、少昊(挚)、颛顼。见《礼记·月令》。(3)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书〉序》:“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孔颖达疏:“言五帝之道,可以百代常行。”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少昊、高阳、高辛、唐、虞为五帝。”⒉古代所谓五方天帝。引《周礼·春官·小宗伯》:“兆五帝於四郊。”郑玄注:“五帝,苍曰灵威仰,太昊食焉;赤曰赤熛怒,炎帝食焉;黄曰含枢纽,黄帝食焉;白曰白招拒,少昊食焉;黑曰汁光纪,顓頊食焉。”按汁光纪亦作叶光纪。《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今令月吉日,宗祀光武皇帝於明堂,以配五帝。”
网络解释
五帝(中国上古杰出的五位部落首领)五帝,亦指五帝时代。原指五方上帝,后演变为上古时代中国传说中的五位部落首领,主要有三种说法,一说指黄帝、颛顼(zhuānxū)、帝喾(kù)、尧、舜。第二种说法指大皞(hào)伏羲、炎帝、黄帝、少皞(少昊)、颛顼。第三种说法指少皞(昊)、颛顼、高辛(帝喾)、尧、舜。
综合释义
上古传说中的五位帝王,说法不一。(1)黄帝(轩辕)、颛顼(高阳)、帝喾(高辛)、唐尧、虞舜。《大戴礼记·五帝德》:“孔子曰:‘五帝用记,三王用度。’”《史记·五帝本纪》唐张守节正义:“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礼》,以黄帝、顓頊、帝嚳、唐尧、虞舜为五帝。譙周、应劭、宋均皆同。”汉班固《白虎通·号》:“五帝者,何谓也?《礼》曰:‘黄帝、顓頊、帝嚳、帝尧、帝舜也。’”(2)太昊(伏羲)、炎帝(神农)、黄帝、少昊(挚)、颛顼。见《礼记·月令》。(3)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书〉序》:“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孔颖达疏:“言五帝之道,可以百代常行。”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少昊、高阳、高辛、唐、虞为五帝。”(4)伏羲、神农、黄帝、唐尧、虞舜。见《易·繫辞下》、宋胡宏《皇王大纪》。古代所谓五方天帝。《周礼·春官·小宗伯》:“兆五帝於四郊。”郑玄注:“五帝,苍曰灵威仰,太昊食焉;赤曰赤熛怒,炎帝食焉;黄曰含枢纽,黄帝食焉;白曰白招拒,少昊食焉;黑曰汁光纪,顓頊食焉。”按汁光纪亦作叶光纪。《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今令月吉日,宗祀光武皇帝於明堂,以配五帝。”
汉语大词典
(1).上古传说中的五位帝王,说法不一。(1)黄帝(轩辕)、颛顼(高阳)、帝喾(高辛)、唐尧、虞舜。《大戴礼记·五帝德》:“孔子曰:‘五帝用记,三王用度。’”《史记·五帝本纪》唐张守节正义:“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礼》,以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谯周、应劭、宋均皆同。”汉班固《白虎通·号》:“五帝者,何谓也?《礼》曰:‘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也。’”(2)太昊(伏羲)、炎帝(神农)、黄帝、少昊(挚)、颛顼。见《礼记·月令》。(3)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书〉序》:“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孔颖达疏:“言五帝之道,可以百代常行。”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少昊、高阳、高辛、唐、虞为五帝。”(4)伏羲、神农、黄帝、唐尧、虞舜。见《易·系辞下》、宋胡宏《皇王大纪》。(2).古代所谓五方天帝。《周礼·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郑玄注:“五帝,苍曰灵威仰,太昊食焉;赤曰赤熛怒,炎帝食焉;黄曰含枢纽,黄帝食焉;白曰白招拒,少昊食焉;黑曰汁光纪,颛顼食焉。”按汁光纪亦作叶光纪。《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今令月吉日,宗祀光武皇帝于明堂,以配五帝。”
国语辞典
我国上古传说中的五位圣王。因出自传说,故说法不尽相同,较主要者为:(1)​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南朝宋.裴骃.集解:「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礼,以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2)​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五帝[wǔdì]⒈我国上古传说中的五位圣王。因出自传说,故说法不尽相同,较主要者为:(1)​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南朝宋·裴骃·集解:「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礼,以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2)​少昊、颛顼、帝喾、尧、舜。⒉东西南北中五方位的天神。指太昊、炎帝、少昊、颛顼、黄帝。引《周礼·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汉·郑玄·注:「五帝:苍曰灵威仰,太昊食焉,赤曰赤熛怒,炎帝食焉,黄曰含枢纽,黄帝食焉,白曰白招拒,少昊食焉,黑曰汁光纪,颛顼食焉。」《楚辞·屈原·九章·惜诵》:「令五帝以析中兮,戒六神与向服。」汉·王逸·注:「五帝谓五方神也,东方为太白皞,南方为炎帝,西方为少昊,北方为颛顼,中央为黄帝。」英语FiveEmperorsfromlegendarytimes,possiblytriballeadersbeforethehistoriographersgotworkingonthem,usuallytakentobeYellowEmperor黃帝|黄帝[Huang2di4]andfourofhissonsZhuanXu顓頊|颛顼[Zhuan1Xu1],DiKu帝嚳|帝喾[Di4Ku4],TangYao唐堯|唐尧[Tang2Yao2],YuShun虞舜[Yu2Shun4]法语LestroisAugustesetlescinqEmpereurs
辞典修订版
我国上古传说中的五位圣王。因出自传说,故说法不尽相同,较主要者为:(1)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南朝宋.裴駰.集解:「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礼,以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2)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东西南北中五方位的天神。指太昊、炎帝、少昊、颛顼、黄帝。《周礼.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汉.郑玄.注:「五帝:苍曰灵威仰,太昊食焉,赤曰赤熛怒,炎帝食焉,黄曰含枢纽,黄帝食焉,白曰白招拒,少昊食焉,黑曰汁光纪,颛顼食焉。」《楚辞.屈原.九章.惜诵》:「令五帝以析中兮,戒六神与向服。」汉.王逸.注:「五 帝谓五方神也,东方为太白皞,南方为炎帝,西方为少昊,北方为颛顼,中央为黄帝。」
其他释义
传说中的上古五位帝王。有四种说法:(1)指黄帝、
五帝造句
1.要熟悉我国历史,应该知道三皇五帝
2.从三皇五帝到今天,我们中华民族一直在努力。
3.从三皇五帝到今天,我们中华民族一直在神州大地上勤劳地创造着新生活。
4.从三皇五帝到现在,人类社会一直在不断地改造自然。
5.舜,我国上古时期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有虞氏,史称虞舜。
6.心里暗想着便步入城内,城门只有两个士兵看守,守卫并不森严,也对,五帝的所在,哪个不开眼的敢进来捣乱。
7.魁梧奇伟的少昊咬牙切齿的模样哪里还有身为五帝的威仪,明显就是尘世中怒气波发的汉子作态。
8.于是高才捷足者先得焉!三皇五帝夏商周,公侯诸子闹春秋。
9.当此之时也,无三光五岳之名,无三皇五帝之作,无三坟五典之书,列于太易、太初、太始、太素之说也。
10.炎黄始祖,开天地,定文字,教礼仪,立人伦,中华有始,龙游域内,三皇五帝,垂拱而治,秦汉唐宋,迭次而立。
五帝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