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六尘
liù chén

【拼音】:liù chén

【注音】:ㄌ一ㄡˋㄔㄣˊ

【结构】:六(独体结构)尘(上下结构)

【简体】:六尘

【繁体】:六塵

字义分解
六尘的解释
词语解释
尘,接触的对象。佛教将心和感官接触的对象分成色、声、香、味、触、法(指心所对的境)​六尘。六尘[liùchén]⒈佛教语。即色、声、香、味、触、法。与“六根”相接,便能染污净心,导致烦恼。
引证解释
⒈佛教语。即色、声、香、味、触、法。与“六根”相接,便能染污净心,导致烦恼。引《圆觉经》卷上:“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宗密疏:“六尘是境,识体是心。”南朝宋鲍照《佛影颂》:“六尘烦苦,五道绵剧。”宋司马光《送李益之侍郎致政归庐山》诗之二:“六尘皆外物,万法尽迷途。”明刘基《松风阁记》之二:“我佛以清浄六尘为明心之本,凡耳目之入,皆虚妄耳。”瞿秋白《猪八戒》:“一切爱恋六尘,以至于‘真善美是没有的,是幻执的……不如努力把漆黑一团都灭绝了,成个正觉’,得证涅槃。”
网络解释
六尘《俱舍论》卷一记载,色境有二种:显色和形色。显色指显现的颜色,有青、黄、赤、白、云、烟、尘、雾、影、光、明、暗等十二种。形色指物体的形状,有长、短、方、圆、高、下、正、不正等八种。《瑜伽师地论》卷一,在显色、形色之外,增加表色,使得色尘的分类更加完备。即凡是行、住、坐、卧、取、舍、屈、伸等种种动作形态,明显的表现于外,可以令人看见的,称为表色。
综合释义
佛教语。即色、声、香、味、触、法。与“六根”相接,便能染污净心,导致烦恼。《圆觉经》卷上:“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宗密疏:“六尘是境,识体是心。”南朝宋鲍照《佛影颂》:“六尘烦苦,五道绵剧。”宋司马光《送李益之侍郎致政归庐山》诗之二:“六尘皆外物,万法尽迷途。”明刘基《松风阁记》之二:“我佛以清浄六尘为明心之本,凡耳目之入,皆虚妄耳。”瞿秋白《猪八戒》:“一切爱恋六尘,以至于‘真善美是没有的,是幻执的……不如努力把漆黑一团都灭绝了,成个正觉’,得证涅槃。”
汉语大词典
佛教语。即色、声、香、味、触、法。与“六根”相接,便能染污净心,导致烦恼。《圆觉经》卷上:“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宗密疏:“六尘是境,识体是心。”南朝宋鲍照《佛影颂》:“六尘烦苦,五道绵剧。”宋司马光《送李益之侍郎致政归庐山》诗之二:“六尘皆外物,万法尽迷途。”明刘基《松风阁记》之二:“我佛以清净六尘为明心之本,凡耳目之入,皆虚妄耳。”瞿秋白《猪八戒》:“一切爱恋六尘,以至于‘真善美是没有的,是幻执的……不如努力把漆黑一团都灭绝了,成个正觉’,得证涅槃。”
国语辞典
尘,接触的对象。佛教将心和感官接触的对象分成色、声、香、味、触、法(指心所对的境)​六尘。若任由眼、耳、鼻、舌、身、意追逐六尘,心就会充满著烦恼。六尘[liùchén]⒈尘,接触的对象。佛教将心和感官接触的对象分成色、声、香、味、触、法(指心所对的境)​六尘。若任由眼、耳、鼻、舌、身、意追逐六尘,心就会充满著烦恼。引南朝梁·武帝〈十喻〉诗五首之一:「楎睢变三有,恍惚随六尘。」
辞典修订版
尘,接触的对象。佛教将心和感官接触的对象分成色、声、香、味、触、法(指心所对的境)六尘。若任由眼、耳、鼻、舌、身、意追逐六尘,心就会充满着烦恼。南朝梁.武帝〈十喻〉诗五首之一:「楎睢变三有,恍惚随六尘。」也称为「六处」。
其他释义
1.佛教语。即色﹑声﹑香﹑味﹑触﹑法。与'六根'相接﹐便能染污净心﹐导致烦恼。
六尘造句
1.然后佛陀所说的近岸是比喻作六根门、对岸比喻作六尘-这里面有什么意义呢?
2.我们的心照顾好了,日常的生活当中,六根对著六尘的境界,无不是我们修行的机会。
3.爱是五欲六尘里面的,那是染污的;
六尘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