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签书
qiān shū

【拼音】:qiān shū

【注音】:ㄑ一ㄢㄕㄨ

【结构】:签(上下结构)书(独体结构)

【繁体】:簽書

字义分解
签书的解释
词语解释
签字署名。官名。宋代枢密使的副官﹐掌管办理军事文书事宜。本作'签署'﹐宋人因避英宗赵曙讳﹐改作'签书'。
基础解释
签字署名。官名。宋代枢密使的副官﹐掌管办理军事文书事宜。本作/'签署/'﹐宋人因避英宗赵曙讳﹐改作/'签书/'。
引证解释
⒈签字署名。引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凡文书非与长吏同签书者,所在不得承受施行。”宋苏辙《乞定差管军臣僚札子》:“右丞许将既随众签书进拟,而復论奏其不便,因此进拟文字,为圣旨所却。”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往时执政签书文字,卒著帽衣盘领紫背子,至宣和犹不变也。”⒉官名。宋代枢密使的副官,掌管办理军事文书事宜。本作“签署”,宋人因避英宗(赵曙)讳,改作“签书”。宋高承《事物纪原·师保辅相·签枢》:“又《宋朝会要》曰,太平兴国四年正月以石熙载为枢密直学士,签署枢密院事。签书之名,自此始也。引治平中避英宗嫌名,改曰签书。”清梁章鉅《称谓录·军机处职官古称》:“《宋史》枢密院又有此称,谓枢密使、知院事,佐天子执兵政。而同知副使、签书为之贰。则枢密使及知院事犹今之军机大臣,而同知副使、签书犹今之军机章京也。”
网络解释
签书(1).签字署名。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凡文书非与长吏同签书者,所在不得承受施行。”宋苏辙《乞定差管军臣僚札子》:“右丞许将既随众签书进拟,而复论奏其不便,因此进拟文字,为圣旨所却。”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往时执政签书文字,卒著帽衣盘领紫背子,至宣和犹不变也。”
综合释义
签字署名。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凡文书非与长吏同签书者,所在不得承受施行。”宋苏辙《乞定差管军臣僚札子》:“右丞许将既随众签书进拟,而復论奏其不便,因此进拟文字,为圣旨所却。”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往时执政签书文字,卒著帽衣盘领紫背子,至宣和犹不变也。”官名。宋代枢密使的副官,掌管办理军事文书事宜。本作“签署”,宋人因避英宗(赵曙)讳,改作“签书”。宋高承《事物纪原·师保辅相·签枢》:“又《宋朝会要》曰,太平兴国四年正月以石熙载为枢密直学士,签署枢密院事。签书之名,自此始也。治平中避英宗嫌名,改曰签书。”清梁章鉅《称谓录·军机处职官古称》:“《宋史》枢密院又有此称,谓枢密使、知院事,佐天子执兵政。而同知副使、签书为之贰。则枢密使及知院事犹今之军机大臣,而同知副使、签书犹今之军机章京也。”
网友释义
(1).签字署名。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凡文书非与长吏同签书者,所在不得承受施行。”宋苏辙《乞定差管军臣僚札子》:“右丞许将既随众签书进拟,而复论奏其不便,因此进拟文字,为圣旨所却。”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往时执政签书文字,卒著帽衣盘领紫背子,至宣和犹不变也。”
汉语大词典
(1).签字署名。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凡文书非与长吏同签书者,所在不得承受施行。”宋苏辙《乞定差管军臣僚札子》:“右丞许将既随众签书进拟,而复论奏其不便,因此进拟文字,为圣旨所却。”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往时执政签书文字,卒著帽衣盘领紫背子,至宣和犹不变也。”(2).官名。宋代枢密使的副官,掌管办理军事文书事宜。本作“签署”,宋人因避英宗(赵曙)讳,改作“签书”。宋高承《事物纪原·师保辅相·签枢》:“又《宋朝会要》曰,太平兴国四年正月以石熙载为枢密直学士,签署枢密院事。签书之名,自此始也。治平中避英宗嫌名,改曰签书。”清梁章钜《称谓录·军机处职官古称》:“《宋史》枢密院又有此称,谓枢密使、知院事,佐天子执兵政。而同知副使、签书为之贰。则枢密使及知院事犹今之军机大臣,而同知副使、签书犹今之军机章京也。”
其他释义
1.签字署名。2.官名。宋代枢密使的副官﹐掌管办理军事文书事宜。本作'签署'﹐宋人因避英宗(赵曙)讳﹐改作'签书'。
签书造句
1.高宗对贻误军机、以权谋私、一味寻欢作乐的王渊,不加惩办,反而提升为签书枢密院事,则成了导火线。
2.因那诏书上不许签书公事,东坡便幅巾芒鞋,日日与田夫野老说趣打诨。
3.因为他对《老》、《庄》微言释解精湛,甚恰帝旨,因此神宗诏旨于陈景元弟子中,择其善者承领他的原职右街都监同签书教门公事。
4.其广南小州,有试秩通判兼知州者,职掌倅贰郡政,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5.雨魔金国栋周路明齐聚杭州签书
6.司马光签书武成军判官事干了不到两年,公元1045年以宣德郎、将作监主簿权知韦城,27岁时便主宰一县之政令了。
7.如题,有人知道飞轮海回来办签书会吗?HIM貌似一点消息也没有。
8.除了动漫外,漫画方面,漫友文化、天闻角川等漫画出版商人气也不俗,排队入场的漫迷们在关注新书的同时,也希望拿到名家签书。(查字典www.chazidian.com造句网)
9.除了动漫外,漫画方面,漫友文化、天闻角川等漫画出版商人气也不俗,排队入场的漫迷们在关注新书的同时,也希望拿到名家签书。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zj-325976/造句网
签书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