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非想非非想处
fēi xiǎng

【拼音】:fēi xiǎng

字义分解
非想非非想处的解释
词语解释
⒈ 佛教谓无色界第四天的禅定。诸天之最胜者。即非有想非无想定。非想非非想处[fēixiǎngfēifēixiǎngchǔ]⒈佛教谓无色界第四天的禅定。诸天之最胜者。即非有想非无想定。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谓无色界第四天的禅定。诸天之最胜者。即非有想非无想定。参见“非想非非想处天”。引:《楞严经》卷九:“识性不动,以灭穷研;於无尽中,发实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非想非非想处。”《法苑珠林》卷九九引《新婆娑论》曰:“汝得非想非非想处定耶?”⒈佛教谓无色界第四天的禅定。诸天之最胜者。即非有想非无想定。参见“非想非非想处天”。引《楞严经》卷九:“识性不动,以灭穷研;於无尽中,发实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非想非非想处。”《法苑珠林》卷九九引《新婆娑论》曰:“汝得非想非非想处定耶?”
网友释义
(巴利语:nevasaññānāsaññāyatana)因不能说其有想或无想而得是名。在这种心里,其想心所(saññā)已变得极其微细,而无法执行其想的作用,因此不能切实地说此心有想。但该想并非不存在,而保留了其残余之状,因此亦不能说它无想。[1]非想非非想处既表示非想非非想处禅那,也表示非想非非想天。
汉语大词典
佛教谓无色界第四天的禅定。诸天之最胜者。即非有想非无想定。《楞严经》卷九:“识性不动,以灭穷研;于无尽中,发实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非想非非想处。”《法苑珠林》卷九九引《新婆娑论》曰:“汝得非想非非想处定耶?”参见“非想非非想处天”。
其他释义
1.佛教谓无色界第四天的禅定。诸天之最胜者。即非有想非无想定。
非想非非想处造句
1.五趣杂居地(六欲天),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喜妙乐地,舍念清净地,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
2.一个人也许会争辩,说:”如果非想非非想处天不是一个事,一个人如何生活并且来和去呢,前进和站好?(查字典造句www.chazidian.com/zj-79725/)
3.一个人也许会争辩,说:”如果非想非非想处天不是一个事,一个人如何生活并且来和去呢,前进和站好?(查字典造句网https://www。chazidian。com)
非想非非想处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