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怨府
yuàn fǔ

【拼音】:yuàn fǔ

【注音】:ㄩㄢˋㄈㄨˇ

【结构】:怨(上下结构)府(半包围结构)

【简体】:怨府

【繁体】:怨府

字义分解
怨府的解释
词语解释
怨府yuànfǔ。(1)大家怨恨所集中的对象。怨府[yuànfǔ]⒈大家怨恨所集中的对象。例毋为怨府,毋为祸梯。——《史记·赵世家》英objectofgeneralindignation;
基础解释
众怨所聚集,即众人怨恨的对象。
引证解释
⒈众怨归聚之所。《左传·昭公十二年》:“平子欲使昭子逐叔仲小,小闻之,不敢朝。引昭子命吏谓小待政於朝,曰:‘吾不为怨府。’”杜预注:“言不能为季氏逐小,生怨祸之聚。”《史记·赵世家》:“毋为怨府,毋为祸梯。”唐元稹《钱货议状》:“又何必授之重柄,假之利权,徇彼之徼恩,成我之怨府哉。”鲁迅《彷徨·祝福》:“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于给人解决疑问,选定医生,万一结果不佳,大抵反成了怨府。”
网络解释
怨府出处为《左传·昭公十二年》,意思为大家怨恨所集中的对象
综合释义
众怨归聚之所。《左传·昭公十二年》:“平子欲使昭子逐叔仲小,小闻之,不敢朝。昭子命吏谓小待政於朝,曰:‘吾不为怨府。’”杜预注:“言不能为季氏逐小,生怨祸之聚。”《史记·赵世家》:“毋为怨府,毋为祸梯。”唐元稹《钱货议状》:“又何必授之重柄,假之利权,徇彼之徼恩,成我之怨府哉。”鲁迅《彷徨·祝福》:“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于给人解决疑问,选定医生,万一结果不佳,大抵反成了怨府。”
汉语大词典
众怨归聚之所。《左传·昭公十二年》:“平子欲使昭子逐叔仲小,小闻之,不敢朝。昭子命吏谓小待政于朝,曰:‘吾不为怨府。’”杜预注:“言不能为季氏逐小,生怨祸之聚。”《史记·赵世家》:“毋为怨府,毋为祸梯。”唐元稹《钱货议状》:“又何必授之重柄,假之利权,徇彼之徼恩,成我之怨府哉。”鲁迅《彷徨·祝福》:“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于给人解决疑问,选定医生,万一结果不佳,大抵反成了怨府。”
国语辞典
众怨所聚集的对象。怨府[yuànfǔ]⒈众怨所聚集的对象。引《左传·昭公十二年》:「昭子命吏谓小待政于朝,曰:『吾不为怨府。』」唐·元稹〈钱货议状〉:「又何必授之重柄,假以利权,徇彼之徼恩,成我之怨府。」
辞典修订版
众怨所聚集的对象。《左传.昭公十二年》:「昭子命吏谓小待政于朝,曰:『吾不为怨府。』」唐.元稹〈钱货议状〉:「又何必授之重柄,假以利权,徇彼之徼恩,成我之怨府。」
其他释义
1.众怨归聚之所。
怨府造句
1.敌军的骚扰措施实在下流而又可怜,因而彼等成了韩民之怨府。 
2.论文发下来的那天,组里同学的脸色都不太好看,因为我的失误,大伙都得跟着一起返工,我一下子成了怨府的所在。
3.早知如此,我亦何苦为人作嫁,而使身为怨府乎?呜呼梦霞,汝非铁作心肝者,而忍出此。
4.只因为或大或小的怨恨,他们就将报复的范围无限放大,让那么多的无辜者做其怨府、做其恨的陪葬。
5.双汇,这个头上顶着“龙头企业”、“绿色食品”、“名牌产品”等光环的“明星企业”,一夜之间成为了大家倾注集体愤怒的怨府
6.“钓鱼执法”几乎已经成为了网民倾注集体愤怒的怨府
7.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
8.司法不重视实体公正,将成为社会不和之源,民众怨府之所在。
9.如2005年6月23日,美第一大报《今日美国》表示,靖国神社是亚洲“怨府”、“最大的是非之地”,小泉参拜乃“日本外交的最大问题”。
10.只因为或大或小的怨恨,他们就将报复的范围无限放大,让那么多的无辜者做其怨府、做其恨的陪葬。【查字典造句https://www。chazidian。com】
怨府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