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shén ér míng zhī,cún hū qí rén

【拼音】:shén ér míng zhī,cún hū qí rén

【繁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拼音】:shén ér míng zhī,cún hū qí rén

字义分解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的解释
词语解释
⒈ 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奥妙,在于各人的领会。⒈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奥妙,在于各人的领会。
国语辞典
⒈ 玄妙高深的道理,只有圣哲才能明白。语出唐·孔颖达·正义:「若其人圣则能神而明之,若其人愚不能神而明之。」后指人懂得事物的道理,还要善加运用而不拘泥。清·纪盷。引:《易经·系辞上》:「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神而明之,存乎其人[shénérmíngzhīcúnhūqírén]⒈玄妙高深的道理,只有圣哲才能明白。语出唐·孔颖达·正义:「若其人圣则能神而明之,若其人愚不能神而明之。」后指人懂得事物的道理,还要善加运用而不拘泥。清·纪盷。引《易经·系辞上》:「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成语解释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辞典修订版
玄妙高深的道理,只有圣哲才能明白。语出《易经.系辞上》:「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唐.孔颖达.正义:「若其人圣则能神而明之,若其人愚不能神而明之。」后指人懂得事物的道理,还要善加运用而不拘泥。清.纪盷《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玄妙高深的道理,只有圣哲才能明白。语出易经˙系辞上: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孔颖达˙正义:若其人圣则能神而明之,若其人愚不能神而明之。后指人懂得事物的道理,还要善加运用而不拘泥。清˙纪盷˙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其他释义
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奥妙,在于各人的领会。
出处
《易·系辞上》:“纪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造句
1.其中又有细微奥妙之处,是在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临时变通,非可以文字传矣。
2.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3.巴特热,你不必担心,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4.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光辉也罢,倒楣也罢,平凡也罢,让他们各尽各的力去。朱自清 
5.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不为。
6.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查字典造句网www。chazidian。com/zj-89535/】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