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入境问俗
rù jìng wèn sú

【拼音】:rù jìng wèn sú

【注音】:ㄖㄨˋㄐ一ㄥˋㄨㄣˋㄙㄨˊ

【词性】:成语。

【简体】:入境问俗

【繁体】:入境問俗

字义分解
入境问俗的解释
词语解释
入境问俗rùjìng-wènsú。(1)进入别国国境或到一个新的地方时,先要问明那里的风俗习惯,以免犯忌。入境问俗[rùjìngwènsú]⒈进入别国国境或到一个新的地方时,先要问明那里的风俗习惯,以免犯忌。例入境问俗,又复过于所期。——宋·苏轼《密州谢上表》英onenteringacountryinquireaboutitscustoms;
基础解释
进入别国国境或到一个新的地方时,先要问明那里的风俗习惯,以免犯忌。
引证解释
⒈参见“入国问俗”。参见“入国问俗”。引谓进入一个国家或区域,先问明那里的习俗,以免触犯忌讳。语出《礼记·曲礼》:“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宋苏轼《密州谢表》:“入境问俗,又復过於所期。”
综合释义
进入别的国家,先问明有哪些禁止的事及风俗习惯,以免违犯。受命抚躬,已自知于不称;~,又复过于所期。◎宋·苏轼《密州谢上表》
汉语大词典
谓进入一个国家或区域,先问明那里的习俗,以免触犯忌讳。语出《礼记·曲礼》:“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宋苏轼《密州谢表》:“入境问俗,又复过于所期。”参见“入国问俗”。
国语辞典
比喻明了俗尚,以适应新环境。参见「入国问俗」条。入境问俗[rùjìngwènsú]⒈比喻明了俗尚,以适应新环境。参见「入国问俗」条。引宋·苏轼〈密州谢上表〉:「入境问俗,又复过于所期。」成语解释入境问俗
辞典修订版
比喻明了俗尚,以适应新环境。参见「入国问俗」条。宋.苏轼〈密州谢上表〉:「入境问俗,又复过于所期。」
辞典简编版
到一个新地方,先打听当地的风俗习尚。 【造句】到一个新的国度,应该先入境问俗一番,以免闹笑话。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比喻明了俗尚,以适应新环境。见入国问俗条。宋˙苏轼˙密州谢上表:入境问俗,又复过于所期。
其他释义
进入别的国家,先问明有哪些禁止的事及风俗习惯,以免违犯。
出处
宋·苏轼《密州谢上表》:“受命抚躬;已自知于不称;入境问俗;又复过于所期。”
近反义词
入境问俗造句
1.入国问禁,入境问俗,此次在法国巴黎卢浮宫广场上,广场舞再次伴着民族风跳起来,让人担心会触犯法规和公序良俗,并因此损失了整个中国人的形象。
2.非洲一些国家,有很多特殊的民族习惯,可要注意入境问俗
3.他指出,史料记载,郑和非常重视所经过或驻扎国家的风土人情,每到一处,必做到“入国问禁,入境问俗”。
4.入境问俗,尊重各国和地区的文化、风俗和语言,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
5.方且相与讲求仓之利病,且为条约,会丞相清源公出镇兹土,入境问俗
6.他来到这个世间,入境问俗,因此也具备有一定的形体肉身。
7.他当然也不会傻到为这个外衣的光鲜与否,整天费尽心力的工作,而忘记,那只是入境问俗的必要。
8.毛里求斯驻中国的旅游代表刘敦仁说,郑和也是一名伟大的旅行家,他每到一地,“入国问禁,入境问俗”,宣扬中国明朝的强盛,促进中非通商贸易。
9.非洲一些国家,有很多特殊的民族习惯,可要注意入境问俗。(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入境问俗造句)
10.入境问俗,尊重各国和地区的文化、风俗和语言,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入境问俗造句)
入境问俗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