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中宪
zhōng xiàn

【拼音】:zhōng xiàn

【注音】:ㄓㄨㄥㄒ一ㄢˋ

【结构】:中(独体结构)宪(上下结构)

【繁体】:中憲

字义分解
中宪的解释
词语解释
唐代中丞的别称。中宪[zhōngxiàn]⒈唐代中丞的别称。
基础解释
唐代中丞的别称。
引证解释
⒈唐代中丞的别称。引唐羊士谔《巴南郡斋有怀昔年朝谒因成八韵》:“豸角随中宪,龙池列近臣。”宋洪迈《容斋四笔·官称别名》:“唐人好以他名标榜官称……中丞为独坐、为中宪。”
网络解释
中宪中宪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ōngxiàn,是指唐代中丞的别称。
综合释义
唐代中丞的别称。唐羊士谔《巴南郡斋有怀昔年朝谒因成八韵》:“豸角随中宪,龙池列近臣。”宋洪迈《容斋四笔·官称别名》:“唐人好以他名标榜官称……中丞为独坐、为中宪。”中宪[zhōngxiàn]
汉语大词典
唐代中丞的别称。唐羊士谔《巴南郡斋有怀昔年朝谒因成八韵》:“豸角随中宪,龙池列近臣。”宋洪迈《容斋四笔·官称别名》:“唐人好以他名标榜官称……中丞为独坐、为中宪。”
其他释义
1.唐代中丞的别称。
中宪造句
1.理由二,我国宪法由于不存在直接适用性,在实践中宪法常被束之高阁,甚至一些宪法规定与社会现实没有完全的对应关系,违宪事件频繁发生,人们不以为意。
2.他的建议得到王玑的支持,后来就成为王门讲学的惯例《王龙溪先生全集》卷二十《绪山钱君行状》及《中宪大夫都察院佥都御史在庵王公墓表》。
3.首先,在政策上,夏瀛洲谈“中华民族统一”何错之有?“中华民国宪法”就是“一中宪法”,领土范围涵盖大陆和台湾,“统一”是“中华民国宪法”的现状。
4.不过,在民主转型的脉络中,宪法究竟扮演何种角色,则一直未受到充分学术探讨。
5.不过,在民主转型的脉络中,宪法究竟扮演何种角色,则一直未受到充分学术探讨。www.chazidian.com/zj-379722/造句
6.首先,在政策上,夏瀛洲谈“中华民族统一”何错之有?“中华民国宪法”就是“一中宪法”,领土范围涵盖大陆和台湾,“统一”是“中华民国宪法”的现状。(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造句)
7.理由二,我国宪法由于不存在直接适用性,在实践中宪法常被束之高阁,甚至一些宪法规定与社会现实没有完全的对应关系,违宪事件频繁发生,人们不以为意。(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网)
中宪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