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秦邦宪
qín bāng

【拼音】:qín bāng

【结构】:秦(上下结构)邦(左右结构)宪(上下结构)

字义分解
秦邦宪的解释
词语解释
秦邦宪(1907~1946),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⒈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又名博古,江苏无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曾任共青团中央书记。1931年9月起任中共临时中央主要负责人,1933年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在其担任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期间,积极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路线,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役中失利。1935年遵义会议后被取消中央总负责人职务。1936年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参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新华通讯社、《解放日报》社社长。1946年4月8日,因飞机失事遇难。
网友释义
秦邦宪(1907年-1946年4月8日),又名博古,男,汉族,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苏州工业专门学校,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25年入上海大学学习,参加五卅运动。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1931年4月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之后又任中共临时中央局成员、临时中央政治局书记和负责人。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被解除中共最高领导职务。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红军野战部队政治部主任。1946年4月8日,博古由重庆返延安汇报工作,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遇难。
其他释义
秦邦宪(1907-194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又名博古,江苏无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曾任共青团中央书记。1931年9月起任中共临时中央主要负责人,1933年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在其担任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期间,积极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路线,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役中失利。1935年遵义会议后被取消中央总负责人职务。1936年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参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新华通讯社、《解放日报》社社长。1946年4月8日,因飞机失事遇难。
秦邦宪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