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道场
dào chǎng

【拼音】:dào chǎng

【注音】:ㄉㄠˋㄔㄤˇ

【词性】:名词。

【结构】:道(半包围结构)场(左右结构)

【简体】:道场

【繁体】:道場

字义分解
道场的解释
词语解释
道场dàochǎng。(1)道士或和尚做法事的场所,也指所做的法事。道场[dàochǎng]⒈道士或和尚做法事的场所,也指所做的法事。英TaoistorBuddhistrites(performedtosavethesoulsofthedead);placewheretheTaoistorBuddhistritesareperformed;
基础解释
1.原指成佛之所。2.道教的道场3.佛教徒僧尼诵经超度亡人的法会。@@@@4.佛教徒。5.农村道场。6.专用的场所。
引证解释
⒈亦作“道塲”。释道二教称诵经礼拜的场所。引《南史·隐逸传下·庾诜》:“晚年尤遵释教,宅内立道场,环绕礼懺,六时不輟。”《太平广记》卷四三〇引唐裴铏《传奇·马拯》:“佛室内道场严洁,果食馨香。”⒉成道修道之所。引南朝梁沉约《<内典>序》:“闻片议而陟道塲,受一言而升彼岸。”唐卢简求《杭州盐官县海昌院禅门大师塔碑》:“胎卵湿化,无非佛种;行住作卧,皆是道场。”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一》:“佛印禪师者,杭之蜡烛菴、圣水寺,皆其道场也。”赵朴初《印度纪游·访波罗奈城》诗之四:“千古恒河是道场。”⒊寺观。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汉明帝梦金人,而摩腾竺法始以白马陁经入中国,明帝处之鸿臚寺。后造白马寺居之,取鸿臚寺之义。引隋曰道场,唐曰寺,本朝则大曰寺,次曰院。”《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遐叔与白氏看了,叹道:‘这等一个道场,难道没有发心的重加修造?’”《小说选刊》1984年第3期:“这了千自湖南衡山前来京城,手中托着个金盘,金盘里放着他自己剁下来用滚油煎焦了的右手,专向王公大臣募化,发愿修一片文殊道场。”⒋指和尚或道士做法事的场所。亦指所做的法事。引唐李绰《尚书故实》:“抱真命於鞠场,积薪贮油,因为七日道场。”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怎遮当!贪看鶯鶯,闹了道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汝倘作道塲度我,我得转轮,即亦解寃矣。”沈从文《主妇集·贵生》:“老太太死时,他办丧事做了七七四十九天道场,花了一万六千块钱。”⒌佛教界。引唐辩机《<大唐西域记>赞》:“闻所未闻,得所未得,为道场之益友,诚法门之匠人者也。”
网络解释
道场泛指指修行学道的处所。也泛指佛教、道教中规模较大的诵经礼拜仪式。如水陆道场、慈悲道场、天师道场等。
综合释义
亦作“道塲”。1.释道二教称诵经礼拜的场所。《南史·隐逸传下·庾诜》:“晚年尤遵释教,宅内立道场,环绕礼懺,六时不輟。”《太平广记》卷四三○引唐裴铏《传奇·马拯》:“佛室内道场严洁,果食馨香。”成道修道之所。南朝梁沉约《<内典>序》:“闻片议而陟道塲,受一言而升彼岸。”唐卢简求《杭州盐官县海昌院禅门大师塔碑》:“胎卵湿化,无非佛种;行住作卧,皆是道场。”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一》:“佛印禪师者,杭之蜡烛菴、圣水寺,皆其道场也。”赵朴初《印度纪游·访波罗奈城》诗之四:“千古恒河是道场。”寺观。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汉明帝梦金人,而摩腾竺法始以白马陁经入中国,明帝处之鸿臚寺。后造白马寺居之,取鸿臚寺之义。隋曰道场,唐曰寺,本朝则大曰寺,次曰院。”《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遐叔与白氏看了,叹道:‘这等一个道场,难道没有发心的重加修造?’”《小说选刊》1984年第3期:“这了千自湖南衡山前来京城,手中托着个金盘,金盘里放着他自己剁下来用滚油煎焦了的右手,专向王公大臣募化,发愿修一片文殊道场。”指和尚或道士做法事的场所。亦指所做的法事。唐李绰《尚书故实》:“抱真命於鞠场,积薪贮油,因为七日道场。”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怎遮当!贪看鶯鶯,闹了道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汝倘作道塲度我,我得转轮,即亦解寃矣。”沈从文《主妇集·贵生》:“老太太死时,他办丧事做了七七四十九天道场,花了一万六千块钱。”佛教界。唐辩机《<大唐西域记>赞》:“闻所未闻,得所未得,为道场之益友,诚法门之匠人者也。”
网友释义
梵文Bodhimanda的意译,音译为菩提曼拏罗。如《大唐西域记》卷八称释迦牟尼成道之处为道场。后借指供佛祭祀或修行学道的处所。如中国佛教五大名山,分别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观音菩萨、弥勒菩萨的道场。也泛指佛教、道教中规模较大的诵经礼拜仪式。如水陆道场、慈悲道场、天师道场等。
汉语大词典
亦作“道场”。(1).释道二教称诵经礼拜的场所。《南史·隐逸传下·庾诜》:“晚年尤遵释教,宅内立道场,环绕礼忏,六时不辍。”《太平广记》卷四三○引唐裴铏《传奇·马拯》:“佛室内道场严洁,果食馨香。”(2).成道修道之所。南朝梁沈约《〈内典〉序》:“闻片议而陟道场,受一言而升彼岸。”唐卢简求《杭州盐官县海昌院禅门大师塔碑》:“胎卵湿化,无非佛种;行住作卧,皆是道场。”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一》:“佛印禅师者,杭之蜡烛庵、圣水寺,皆其道场也。”赵朴初《印度纪游·访波罗奈城》诗之四:“千古恒河是道场。”(3).寺观。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汉明帝梦金人,而摩腾竺法始以白马陁经入中国,明帝处之鸿胪寺。后造白马寺居之,取鸿胪寺之义。隋曰道场,唐曰寺,本朝则大曰寺,次曰院。”《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遐叔与白氏看了,叹道:‘这等一个道场,难道没有发心的重加修造?’”《小说选刊》1984年第3期:“这了千自湖南衡山前来京城,手中托着个金盘,金盘里放着他自己剁下来用滚油煎焦了的右手,专向王公大臣募化,发愿修一片文殊道场。”(4).指和尚或道士做法事的场所。亦指所做的法事。唐李绰《尚书故实》:“抱真命于鞠场,积薪贮油,因为七日道场。”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怎遮当!贪看莺莺,闹了道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汝倘作道场度我,我得转轮,即亦解冤矣。”沈从文《主妇集·贵生》:“老太太死时,他办丧事做了七七四十九天道场,花了一万六千块钱。”(5).佛教界。唐辩机《〈大唐西域记〉赞》:“闻所未闻,得所未得,为道场之益友,诚法门之匠人者也。”
国语辞典
宣扬佛法、修炼道行的场所。道场[dàocháng]⒈宣扬佛法、修炼道行的场所。引《西游记·第二一回》:「山中有个道场,乃是菩萨讲经禅院。」
辞典修订版
宣扬佛法、修炼道行的场所。《西游记.第二一回》:「山中有个道场,乃是菩萨讲经禅院。」也称为「法场」。
辞典简编版
宣扬佛法、修练道行的场所。 【造句】信徒们齐集道场,聆听大师宣扬佛法。
其他释义
和尚或道士做法事的场所。也指和尚或道士所做的法事。
道场造句
1.屋外,太阳照着爬满架子的蛾眉豆,照着蔓延无尽的公路,也照着道场上金灿灿的谷子,笑得灿烂。
2.各佛寺僧尼建观音会,道场庄严,香花供养,士女骈集殿庭炷香。
3.在向来强势的老爹面前,宋乾不敢再多言,只能曲意迎合道“哦!爹你放心,这几日我已经约了朱少一起在练道场勤加修行,定不会堕爹的颜面。
4.周昌、牛大力、贺嘉德、贺嘉仁、黄圣海这五人也同时发动,对赤云道场一百多人的绞杀战正式开始。
5.我不曾指望遇见永桔,彼此倾慕,愿意交换自己。以肉身做道场,我们验证,身体是千篇一律的,可隐藏在身体里的那个魂灵,精妙差别他才是独一无二啊。
6.这一集合,熊飞飞才发现武当弟子人数之多,只见四面八方人影攒动,百川归海一般汇集到宽阔的道场上,密密麻麻全是人。
7.法鼓山纽约象冈道场现在正在徵求厨房义工,详情请参阅附件。
8.把身体兴隆这个道场。星云大师。
9.我们弘图寺供奉的是观音菩萨,我翻了寺志,说观音菩萨就在弘图寺得道,并在此设立道场!我们为什么不借此把榆樟打造成观音文化之乡呢?
10.梅花山庄、九宫山道场一时间成藏污纳垢之所,自诩武林正派的人士匍匐于李志鸿脚下,少林武当惨遭浩劫。
道场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